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gRPC性能陷阱:低延迟网络下的客户端瓶颈揭秘

大家好,这里是架构资源栈!点击上方关注,添加“星标”,一起学习大厂前沿架构!

关注、发送C1即可获取JetBrains全家桶激活工具和码!

image

在高性能系统中,优化一个非瓶颈点是没意义的。YDB 团队在使用 gRPC 做数据库接口通信时,就真实踩中了一个性能“陷阱”:明明集群空闲,延迟却越来越高,吞吐也上不去,问题竟出在 gRPC 客户端上。

这不是“背锅侠”的锅,而是架构实现中的隐藏瓶颈。本文带大家复盘整个分析过程,并给出实战解决方案。


事情是怎么被发现的?

YDB 使用 gRPC 与客户端通信,因此压力测试、基准测试都依赖 gRPC 客户端。

但在测试中他们发现:

  • 集群节点越少,越难打满负载;
  • 集群资源明明空闲,客户端延迟却在上升;
  • 吞吐并不线性增长。

于是,他们决定动手写个微基准程序排查。


gRPC 是怎么设计的?

gRPC 是基于 HTTP/2 的远程调用框架,内部会复用 TCP 连接并通过 stream 实现多路复用。一个 gRPC channel 对应一条 TCP 连接,每个 channel 可以发多个 stream。

但实际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行为:多个看似独立的 channel,如果没有设置不同的参数,gRPC 仍然会复用同一个 TCP 连接。

这就埋下了隐患:高并发场景下,请求排队、响应等待,最终客户端变成了性能瓶颈。


实验准备:构建微基准测试

YDB 团队写了一个 C++ 实现的 gRPC Ping 工具,基于最新版 gRPC(1.72.0):

  • 服务端 grpc_ping_server 使用异步 API 和 Completion Queue。
  • 客户端 grpc_ping_client 每个 worker 维持一个 inflight=1 的 RPC 调用,属于闭环模型(并发数 = worker 数)。

环境配置:

  • 服务端和客户端部署在物理机上;
  • 每台机都是 2 × Intel Xeon Gold 6338,50 Gbps 网络,极低延迟;
  • 使用 taskset 保证线程绑定到同一 NUMA 节点,提高稳定性。

初始测试结果:瓶颈很明显

测试方式如下:

taskset -c 0-31 ./grpc_ping_client \--host server-host \--min-inflight 1 \--max-inflight 48 \--warmup 5 \--interval 10 \--with-csv

结果如下:

image

image

关键观察:

  • 请求数翻了 10 倍,吞吐仅提升了 3.7 倍;
  • 延迟几乎是线性增长;
  • throughput 明显受 latency 限制。

换句话说,在超低延迟网络下,客户端变成了整个链路的拖油瓶


问题定位过程

检查连接数

通过 lsof 发现:无论并发多大,只建立了一个 TCP 连接!

这说明:gRPC 默认行为是 channel 复用连接,即使多个线程并发也不例外。

抓包分析

使用 Wireshark 抓包,发现:

  • 没有网络丢包;
  • 没有 TCP 拥塞;
  • TCP 窗口配置正常(64KiB);
  • 请求响应都被 server 快速处理;
  • 但在客户端 ACK 后,存在 150~200 微秒的空闲时间!

这说明,客户端在处理响应后,并没有立即发起下一次调用,即存在“内部空档期”。


探索优化方案:换多连接模式

尝试了如下两种改进方案:

  1. 每个 worker 拥有独立 gRPC channel;
  2. 使用不同参数初始化 channel,避免连接复用。

命令如下:

taskset -c 0-31 ./grpc_ping_client \--host server-host \--min-inflight 1 \--max-inflight 48 \--warmup 5 \--interval 10 \--with-csv \--local-pool

其中 --local-pool 实际设置了 GRPC_ARG_USE_LOCAL_SUBCHANNEL_POOL 参数。

测试结果:

image

image

性能对比:

  • 吞吐直接提升 6 倍;
  • 延迟随着并发提升,仅小幅增长;
  • CPU 使用率更高但更稳定。

这说明,问题确实出在 gRPC 的连接复用逻辑


那高延迟网络下呢?

YDB 团队又在一个 5ms 延迟的网络中复测:

rtt min/avg/max/mdev = 5.100/5.246/5.336/0.048 ms

对比结果如下:

image

image

结论:

  • 高延迟下的吞吐主要受 RTT 限制;
  • 多连接的优势在低延迟网络中体现更明显。

最终结论:多连接才是真解

gRPC 官方文档提到的“多 channel”与“channel 池”优化方案,看似是两种策略,但实际是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表述

  • 如果你只用一个 channel,无论你怎么调参,它背后只有一个 TCP 连接;
  • 想真正并发,需要多个 channel,并设置不同参数,或者使用 GRPC_ARG_USE_LOCAL_SUBCHANNEL_POOL 避免连接复用。

这不是“技巧”,而是性能调优的刚需。


总结:gRPC 客户端优化的硬核建议

  1. 别指望 gRPC 默认配置能打满你的服务端
  2. 多个 channel、不同参数、不同连接,是高性能通信的前提
  3. 在低延迟网络下,客户端瓶颈极其显著,必须关注;
  4. gRPC 的连接复用设计,在高性能场景中是一把双刃剑;
  5. 使用微基准(如本文中的 grpc_ping)做压力验证,是性能优化第一步。

谁能想到,在一个号称高性能的框架下,还能被“客户端只有一个连接”拖垮性能。

下次你写压测工具,别忘了检查连接数。否则,你不是在压服务,而是在压你自己。

http://www.dtcms.com/a/305166.html

相关文章:

  • k8s搭建nfs共享存储
  • 前端代码打包与压缩完全指南
  • div 封装日历
  • 使用echarts绘制立体柱状图
  • Export useForm doesn‘t exist in target module
  • 深度解读|美创科技参编国家标准《数字水印技术实现指南》
  • docker的安装和配置流程
  • Python在人工智能与科学计算领域的统治地位:语言、生态与未来
  • 云原生MySQL Operator开发实战(四):测试策略与生产部署
  • Qt 移动应用推送通知实现
  • 多线程--关于锁的一些知识考点
  • 系统优化与性能调教
  • C++基础语法与面向对象特性
  • Blender入门笔记——建模篇(二)
  • 电商平台商品模块数据库设计
  • WEPollSelectorImpl
  • AI工作流赋能,业务的超级加速器
  • mybatis-plus代码生成器
  • 主数据管理系统能代替数据中台吗?
  • ESP32学习-1.第一个程序helloworld
  • OTA | xmodem ymodem文件传输协议收发的C语言实现
  • FlowLong工作流
  • OI 杂讲
  • ASDIP Concrete(混凝土结构设计软件) v6.0.0.2 免费版
  • 光环云 × 零一万物在上海WAIC联合发布“法律智算综合云服务”,以专业Agent助力法律普惠发展
  • debug redis里面的lua脚本
  • JSON在java中的使用
  • c++之链表
  • 技术干货 | 矢网DTF测量技术:透视线缆、天线与波导内部缺陷的“射频X光”(二)
  • 人工智能赋能社会治理:深度解析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