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LAN网络主要分类
1. 按覆盖范围分类
类型 | 覆盖范围 | 典型应用场景 | 特点 |
---|
WPAN (无线个域网) | 1-10米 | 蓝牙耳机、无线键盘 | 极短距离,低功耗 |
WLAN (无线局域网) | 10-100米 | 家庭/办公室/公共场所 | 中等距离,中等速率 |
WMAN (无线城域网) | 100-5000米 | 城市热点、4G/5G基站 | 广覆盖,高移动性 |
WWAN (无线广域网) | >5000米 | 移动通信网络 | 超广覆盖,依赖运营商 |
2. 按传输技术分类
类型 | 技术标准 | 频段 | 特点 |
---|
IEEE 802.11系列 | 802.11a/b/g/n/ac/ax/be | 2.4GHz/5GHz/6GHz | 最主流的WLAN技术 |
蓝牙 | Bluetooth 1.0-5.3 | 2.4GHz | 低功耗,短距离 |
ZigBee | IEEE 802.15.4 | 2.4GHz/868MHz/915MHz | 超低功耗,物联网专用 |
WiGig | IEEE 802.11ad/ay | 60GHz | 超高速,极短距离 |
3. 按组网方式分类
类型 | 架构特点 | 典型应用 | 优缺点 |
---|
FAT AP (胖AP) | 独立工作,自带管理功能 | 小型家庭/办公室 | 优点:部署简单 缺点:难于集中管理 |
FIT AP (瘦AP) | 需配合AC控制器 | 企业/大型场所 | 优点:集中管理 缺点:依赖控制器 |
云管理AP | 通过云端管理 | 连锁店/分支网络 | 优点:远程管理 缺点:依赖网络连接 |
二、主流WLAN技术详细对比
802.11系列技术对比(扩展版)
特性 | 802.11b | 802.11a | 802.11g | 802.11n | 802.11ac | 802.11ax |
---|
发布时间 | 1999 | 1999 | 2003 | 2009 | 2013 | 2019 |
频段 | 2.4GHz | 5GHz | 2.4GHz | 2.4/5GHz | 5GHz | 2.4/5/6GHz |
最大速率 | 11Mbps | 54Mbps | 54Mbps | 600Mbps | 6.9Gbps | 9.6Gbps |
调制技术 | DSSS | OFDM | OFDM | OFDM+MIMO | OFDM+MU-MIMO | OFDMA+MU-MIMO |
信道带宽 | 22MHz | 20MHz | 20MHz | 20/40MHz | 20/40/80/160MHz | 20/40/80/160/320MHz |
MIMO支持 | 不支持 | 不支持 | 不支持 | 4x4 | 8x8 | 8x8(上行下行) |
主要改进 | 首个普及标准 | 首个5GHz标准 | 兼容b的速率提升 | MIMO技术引入 | 多用户MIMO | OFDMA+多链路操作 |
蓝牙与Wi-Fi对比
特性 | Wi-Fi | 蓝牙 |
---|
主要用途 | 高速数据传输 | 设备互联/音频传输 |
频段 | 2.4/5/6GHz | 2.4GHz |
最大速率 | 9.6Gbps(Wi-Fi6) | 3Mbps(蓝牙5.0) |
传输距离 | 100米(室内) | 10米(典型) |
功耗 | 较高 | 极低 |
网络拓扑 | 星型/网状 | 点对点/星型 |
典型应用 | 互联网接入 | 耳机/智能家居 |
三、WLAN组网方案对比
企业级组网方案
方案类型 | 架构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
传统AC+AP | 集中式 | 稳定可靠,管理方便 | 依赖有线回传 | 中大型企业 |
云管理方案 | 分布式 | 无需本地控制器,远程管理 | 依赖网络质量 | 连锁门店 |
Mesh组网 | 网状拓扑 | 部署灵活,自愈能力强 | 性能随节点增加下降 | 家庭/办公室 |
家庭组网方案
方案 | 优点 | 缺点 | 推荐设备 |
---|
单路由器 | 简单便宜 | 覆盖有限 | TP-Link Archer系列 |
路由器+扩展器 | 成本较低 | 性能衰减明显 | 华硕Lyra系列 |
Mesh系统 | 全屋覆盖 | 价格较高 | 小米Mesh/领势Velop |
电力猫 | 无需布线 | 受电路影响大 | 华为Q2 Pro |
四、WLAN技术发展趋势
-
Wi-Fi 7(802.11be)新特性:
- 320MHz超宽信道
- 4096-QAM调制
- 多链路操作(MLO)
- 多资源单元(MRU)
-
6GHz频段应用:
- Wi-Fi 6E已支持
- 更低干扰,更高速度
- 需要新设备支持
-
WLAN与5G融合:
- 5G NR-U无牌照频谱
- WLAN 6/7作为5G补充
- 边缘计算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