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学习产品经理》第十章:方法论之MVP
一、MVP
不知道有没有喜欢打游戏的朋友?哪怕不怎么玩,应该也听过“MVP”这个词吧!在游戏里,它代表“最有价值玩家”(Most Valuable Player),是全场表现最亮眼的那位。
但你知道吗?在产品经理的世界里,MVP也有一层完全不同的含义——它是最小可行性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缩写,是我们用来验证想法、快速试错的利器。
很多新手刚接触产品方法论时,对MVP的理解常常会跑偏:有人觉得就是“做个简单版本先上线”,也有人觉得“只做最核心功能”就够了……其实,真正的MVP不止是“功能最少”,它背后有一套完整的逻辑和目标。
👉 定义:
MVP,全称是 Minimum Viable Product,中文一般译作“最小可行产品”或“最简可行产品”。它指的是:在投入最少资源的前提下,快速构建出具备“最核心功能”的产品原型,用于验证用户是否真正需要这款产品,或者验证某个产品方向是否值得继续投入。
一句话总结:
✅ 做得刚刚好,只为验证核心价值。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MVP 是用来“判断方向对不对”和“少走弯路”的核心工具。它不是开发为了上线一个“低配产品”,而是你验证用户需求、节省资源、驱动决策的关键手段。
其实,以上内容看似通俗易懂,但关于“为什么要做MVP”以及“如何做好MVP*”这两个问题,背后其实蕴含着更深层的思考。它们不仅是产品启动阶段的实操技巧,更是考验产品思维深度与决策逻辑的核心命题,值得我们认真推敲和反复打磨。
🎯 为什么要做MVP?
在产品从 0 到 1 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三个核心难题:
1.用户到底有没有这个需求?
2.我的解决方案是不是对的?
3.值不值得投入大笔人力物力去开发?
而MVP,就是帮你快速、低成本验证这些关键问题的有效手段。下面详细说说,为什么做产品前,一定要先搞清楚 MVP:
1️⃣ 降低试错成本,避免“做完才发现没人用”
很多产品失败,不是技术不好、设计不炫,而是压根没人需要。MVP就是一块试金石:用最小的代价先验证你的核心假设是否成立。
• 你想做一个“夜猫子社交App”,不如先搭个微信群试运营,看有没有活跃用户。
一句话:验证想法,不靠拍脑袋,而是靠数据和用户反应。
2️⃣ 快速获得用户反馈,优化方向而不是闭门造车
做MVP的过程,就是和用户“对话”的过程。早点让产品“暴露”在用户面前,你才能知道:
• 用户真正关注的点在哪里?
• 哪些功能是刚需,哪些是你自嗨?
• 什么地方让用户产生留存,什么地方让用户流失?
这远比你关起门来憋产品三个月,再一锤定音强太多。
3️⃣ 快速上线抢占先机,验证市场热度
在如今产品竞争激烈、节奏极快的环境下,“速度”就是优势。你等不及一整套系统开发完才上线,你需要一个可快速上线试水的版本:
• 看看市场是否反响强烈;
• 抢占早期用户的心智;
用MVP就像是用望远镜先看看前面有没有坑,而不是直接飞奔然后摔个四脚朝天。
4️⃣ 赢得资源支持,让团队/老板/投资人看得见成果
如果你在大公司,MVP可以帮你在内部快速试点,用结果赢支持。
如果你是创业者,MVP可以拿去吸引种子用户、早期投资,形成闭环。
一个跑通的小MVP,胜过一份空洞的PRD。
✅ 总结一句话:
MVP不是“不完整产品”,也不是“凑合上线”,它是一种“最聪明的开始方式”——用最小投入,找到最大确定性。
🚀 怎么做MVP?
理解了为什么要做MVP后,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那到底该怎么做?不是简单做个“半成品”就叫MVP。真正有价值的MVP,需要你明确目标、提炼核心、精细验证,走好每一步。
第一步:明确“核心假设”
MVP的本质,是拿来验证你对市场、用户、需求的关键性假设。
所以第一步要问自己:
我最想验证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用户不接受这个点,我这个产品还有没有意义?
比如:
• “用户是否愿意付费订阅短视频剪辑模版?”
• “年轻人是否愿意在非熟人场景下分享情绪?”
❗很多人上来就想功能做全,其实连方向对不对都没搞清楚。
第二步:提炼“核心价值”
做MVP,不是“做个阉割版”,而是聚焦最小闭环+最大价值。
换句话说:用最简单的功能,完整传递你要验证的价值主张。
✅ 举个例子:
如果你想做一个“校园二手书平台”,那么你的MVP可能只需要:
• 一个发布需求的入口
• 一个显示信息的页面
• 一个联系方式(哪怕是微信号)
这就够了,不需要登录系统、不需要支付接口、不需要后台管理。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载体(不用一开始就做App)
MVP不一定非得做App或开发系统,很多时候:
• 用微信群+海报:快速测试用户活跃和转化
• 用Figma+交互原型:模拟真实使用流程获取反馈
关键是验证你要验证的点,而不是堆技术。
第四步:快速上线,尽早获取真实反馈
不要过度打磨,别怕“简陋”。
只要这个版本能跑通最核心的验证流程,就可以上线收反馈。
上线后重点看:
• 用户有没有理解你提供的价值?
• 是否愿意参与、付费、转发?
• 他们的吐槽点集中在哪里?
这些都比你内心的“完美产品”要真实得多。
第五步:复盘、调整、迭代
MVP不是终点,而是探索的起点。
你要根据数据、反馈判断:
• 我的假设成立了吗?
• 哪些功能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 还需要迭代几轮才能找到最优解?
只有通过不断试、快速调,才可能构建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 小结:
MVP不是“做个半成品”,而是“做对的起点”
好的MVP是小而美的,是用最小成本做最有价值的验证。
它不是你产品的“低配版”,而是你与用户对话的“第一个版本”。
在弄清楚什么是MVP、为什么要做MVP,以及怎么做MVP之后,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 当你在面试中被问到“MVP相关的问题”时,你能不能讲出一个既专业又有实践感的答案,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如果不能,那就把下面这段回答模板背下来,让你看起来不只是“懂概念”,而是“真的做过”👇
二、总结
📌 你觉得MVP是干什么的?你会怎么使用它?
🎯回答:我理解的MVP,指的是最小可行产品,也就是用最简单、最省资源的方式,去验证一个产品的关键想法值不值得继续做下去。
它不是一个‘做一半的产品’,而是一个可以跑通核心流程的小版本,我们用它来看用户是不是愿意用、愿意付钱、愿意留下来。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参与一个服务校园学生的项目,目标是解决“帮忙取快递”这类琐事。
一开始我们没去开发App,而是先通过一个微信二维码收集大家的需求,比如谁想找人帮忙、谁愿意去跑腿,然后我们手动把他们配对。
虽然这个过程有点原始,但我们很快就发现:
• 很多学生确实愿意花几块钱省时间;
• 一些同学每天都有空愿意接单;
• 大家对‘任务能准时完成’特别看重。
有了这些真实反馈,我们才开始思考要不要做成正式产品,以及这个产品应该重点优化哪些流程。
所以我认为:MVP的核心价值是用最小代价,尽快把产品核心逻辑验证清楚,避免资源浪费。
这不仅节省成本,更能帮助团队更快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方向。
好啦,《小白学习产品经理的日记》第十章到这里结束啦,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