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元器件零基础⼊⻔》
第一章:电学基础
1.前序知识
了解一些原子相关的知识,会对电学中很多的概念和结论有更好的理解。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它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下图为碳原子的简易模型图:
碳原子结构
1.1 质子(Proton)
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且质子数量决定着元素身份,改变了质子数量,也就改变了原子的类型。
举个例⼦:如果能从铅的原⼦核⾥移出3个质⼦,那就成功的⽤铅原⼦造出了⼀个⾦原 ⼦! ⽽实际上:质⼦之间结合地⾮常紧密,⼏乎⽆法分开,这也是炼⾦术未能实现的原因。
拓展内容:现代物理学中的核反应堆、粒⼦加速器等可以实现上述过程,但所需能量和成本⾮常⾼,已经远超⻩⾦的价值了,⽽且这种反应通常很难精确控制,产出的⻩⾦量可能很少
1.2 中子(Neutron)
中子不带电,且中子对原子的影响远小于质子。
备注:电学领域通常不对中⼦进⾏深⼊探讨,因为它不带电荷,不直接影响电势、电流的 形成。
1.3 电子(Electron)
1.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它围绕原子核做无规则的运动。
备注:早期的『波尔模型』,将电⼦的运动⽐作成⾏星的“轨道运动”,但随着量⼦⼒学的 发展,这种⽐喻并不完全正确,所谓的“轨道”其实是电⼦出现的概率区域,并不不是⼀个 具体的路径。
2. 通常来说原⼦的质⼦数和电⼦数相等,其内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互相抵消,这时候原⼦呈电中 性。
3. 电⼦层:电⼦围绕原⼦核活动的范围。
每个电⼦层上最多可容纳的电⼦数为 : 2n (n是电⼦层的编号)例如:
1. 第⼀层(n=1)最多容纳: 2 * 1 = 2 个电⼦
2. 第⼆层(n=2)最多容纳: 2 * 2 = 8 个电⼦
3. 第三层(n=3)最多容纳: 2 * 3 = 18 个电⼦
备注:2n 计算的是每⼀层理论上的极限值,但实际上,并⾮所有电⼦层都会完全填满, 因为每⼀层还分为多个亚层,电⼦会按照能量从低到⾼,依次填充这些亚层。
4. 最外层电⼦数为 8个时,通常是较稳定的状态。
许多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会倾向于通过:获得电⼦、失去电⼦、共享电⼦,来尽可能达到 8个电⼦的稳定结构,这个现象被称为:⼋隅规则;当然也有⼀些例外的元素,例如:氢 (H) 、氦 (He)只需要 2 个电⼦就能达到稳定状态。
5. 不同电荷之间互相吸引,相同电荷之间互相排斥,具体计算参考库伦定律:
6. 最外层的电⼦更容易脱离原⼦,因为它们与原⼦核的距离较远,受到的引⼒较弱。
1.4『⽯墨』与『⾦刚⽯』 ● ⽯墨:每个碳原⼦与周边 3个 碳原⼦分别建⽴共价键,最终外层剩余 1个 未成键的电⼦,这个电⼦可以在不同的原⼦之间⾃由移动,所以⽯墨是导体。
备注:⽯墨的层与层之间是靠『范德华⼒』结合在⼀起的,范德华⼒是⼀种弱的分⼦间作⽤⼒,因此⽯墨的各个层之间可以很容易地滑动,所以⽯墨可以作为:润滑剂、铅笔芯 等。
● ⾦刚⽯:每个碳原⼦与周边 4个 碳原⼦分别建⽴共价键,形成⼀个⾮常坚硬的⽴体⽹状结 构,没有⾃由电⼦,所以⾦刚⽯是绝缘体。
备注:碳原⼦之间共价键内的电⼦活动范围相对较⼩,且共价键内的电⼦被两个原⼦核共 同吸引,所以碳原⼦之间共价键内的电⼦相对稳定,不会轻易脱落,除⾮有⾜够的能量来 打破这个键。
2 电流
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衡量电流的大小,要看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注意:电学上定义的『电流⽅向』是正电荷的流动的⽅向,这个概念在19世纪初就先被定 义了,后来虽然发现了是电⼦在移动,但为了保持定义的统⼀性,『电流⽅向』仍然⽤正 电荷的流动去定义,所以『电流⽅向』与『电⼦移动⽅向』是相反的。
单位:安培(A)
常见电器的工作电流:
3. 电场、电势、电势能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些抽象的概念,我们⽤重⼒场中的相关概念,去类⽐电场中的相关概念。
3.1 重⼒场、电场
重⼒场:在地球周围存在,有质量的物体进⼊该区域后,会受到被拉向中⼼的⼒。
电 场:在电荷周围存在,带电的粒⼦进⼊这个区域后,会受到吸引⼒或排斥⼒。
沿着电场线⽅向,电场的强度会逐渐减弱,且⽆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穷远处的电场强度为 0。
3.2 重⼒势能、电势能
重⼒势能:描述物体在重⼒场中所具备的能量,与所处位置、物体质量,均有关。
电势能:描述带电粒⼦在电场中所具备的能量,与所处位置、粒⼦带电量,均有关。
左图中:桌⼦⾼度越⾼、⼩球质量越⼤,它所具备的重⼒势能就越⼤。
右图中:电场中试探电荷距离中⼼电荷距离越近、试探电荷所带电量越多,电势能就越⼤。
3.3 重⼒势、电势
左图中:B 点距离地⾯的⾼度⼤于 A 点,所以 B 点的重⼒势⼤于 A 点。
右图中:B 点与中⼼电荷的距离⽐ A 点更近,所以 B 点的电势⼤于 A 点。
4.电压
概念:又称电势差,是两点之间电势的差值,衡量电压的大小,要看两点电势差的大小。
单位:伏特(V)
1V 的含义是:电场 对 1库伦(C) 电荷,做了 1焦⽿(J) 的功。
单位换算:进位为1000,例如 1kV = 1000V
常见的电源的电压:
5.电阻
概念:材料或元器件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1Ω 的含义:给导体施加 1V 电压,此时如果导体的电流为1A,那这个导体的电阻就是1Ω。
补充内容:
6.电路
电源:物理学中将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用电器:将灯泡、电动机、等这类消耗电能的装置叫做用电器。
电路:电源、用电器,再加上导线、开关等,就组成了电流可以流过的路径,这就是电路。
电路图:在绘制电路图时,为了绘制简单且方便研究,通常用图形符号来表示元件。
例:
7.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推导结论: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也会越大。
、
8.直流电VS交流电
8.1 直流电
定义:有固定的正负极,且电流的方向始终不变的电流,全称:Direct Current,简称 DC。
举例:⼲电池、锂电池、光伏发电板等。
8.2 交流电
定义:电流的方向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全称:Alternating Current,简称 AC。
交流电的电流⽅向⼀定做周期性变化,但电流⼤⼩不⼀定做周期性变化!
举例:家庭用电
8.3 扩展内容(了解)
家庭⽤电为的 220V-50Hz 的正弦交流电,下⾯是关于家⽤交流电的⼀些总结性内容:
『整流』与『逆变』:
9. 弱电与强电
弱电:电压⼀般较低,⾏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于36V,弱电通常⽤于直流电路(3.3V、 5V、12V)、弱电也能于信号传递,例如:⾳频和视频线路、⽹络线路、电话线等。
强电:电压⼀般很⾼,例如:220V 的家⽤电,1000V 及以上的⾼压电,强电常⽤于传递能量。
10. 家庭电路(了解)
此部分内容属于电⼯学内容,但也属于电学的相关的常识性内容,不必深究,了解⼀下就好。
11.串联与并联
11.1 串联电路
11.2并联电路
3. 串并联练习
13. 焦⽿定律
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成正⽐,跟导体的电阻成正⽐,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第二章:常见电子元器件
1.两种常见的封装形式(插件封装THT、贴片封装SMT)
2.元器件采购
推荐立创商城
3.直流稳压电源
直流稳压电源:将输入电源转换为稳定直流输出的设备,具备可调电压/电流、过载保护等功能,是电子维修调试与嵌入式系统供电的核心设备。
4.电阻器
4.1 概述
概念:在电路中产生电阻的元器件,主要作用是阻碍电流的流动,是电子设备中最常见的元器件之一。
分类:固定电阻、可变电阻、特种电阻。
特别注意:电阻的『外观⼤⼩』和『阻值⼤⼩』没有必然联系!
但是『外观⼤⼩』往往和 『功率』正相关,外观⼤的⼀般能承受住较⼤的功率。
4.2 固定电阻
固定电阻的阻值不可调节,其阻值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
4.3 可调电阻
可调电阻的阻值,可以⼿动调节,相⽐于固定电阻,主要多了⼀个调节电阻的指针,常⻅的封装类 型有:微调式,多转式,旋转式,滑动式等。
4.5 阻值识别
1. 直标法
5. ⾊环法
⽤不同颜⾊的⾊环来表示阻值和精度。
⼀般来说,电阻器上会有4个或5个⾊环,每个⾊环代表⼀ 个数字或⼀个特定的系数,根据⾊环的位置和颜⾊可以确定电阻的阻值和精度。
因印刷⼯艺、以及⾊差问题,⼀般很少读⾊环,通常直接⽤万⽤表测量。
4.6 阻值标准
思考⼀下:为什么电阻的阻值,都这么奇葩?如: 2.7Ω 、 3.9Ω 、 6.8Ω 。
假如我们是电阻⼚家,要做⼀批精度为10% 的电阻,要如何划分阻值区间呢?按照如下⼏种设计 是不⾏的,因为并没有做到阻值全覆盖,我们的⽬标是:让阻值分布配合精度后,尽可能达到阻值 全覆盖。
4.7 元器件数据⼿册
元器件数据⼿册是选型和应⽤电⼦元器件时的核⼼参考资料,由制造商提供,全⾯记录元器件的技 术规格、功能描述、应⽤⽅法及可靠性数据。
5.电容器
5.1 何为电容?
何为电容:顾名思义就是“储电荷的容器”,由两个彼此绝缘的极板组成,中间夹有电介质(绝缘 材料),当在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施加电压时,极板上会积累电荷,电容最核⼼的功能是:充 电、放电。
1. 与电池相⽐,电容可以实现瞬间放电,电池是靠储存的化学能,慢慢的释放能量。
2. 电容充电过程中,充电速度是逐渐变慢的,最终两极板间电压与外部电压⼀致时停⽌充电。
5.3. 电容的特点
电容的核⼼特点是:充电、放电、隔直流、通交流。
1.充电与放电
3.阻抗的概念
4.滤波作⽤
电容并联在电源两端,电容会接替交流电的负半个周期进⾏放电,⼩灯牌⼀直处于常亮状态。
5.全波整流
整流就是把交流转换成直流。
可以把交流电想象成⼀条双向⻋道(电流⽅向来回变),现在需要把这条路改成单⾏道 (直流电),全波整流就像⼀座聪明的⽴交桥,能让两个⽅向的⻋流都变成同⼀个⽅向! 全波整流⽐半波整流效率更⾼。
5.4 常见电容器
1.陶瓷电容
4.贴片电解电容
6.6 电感的⼤⼩识别
2.2. N 型半导体
向硅晶体中掺杂少量的磷原⼦,磷原⼦最外层有 5 个电⼦,只能和周围的 4 个硅原⼦组成 4 个共 价键,这样每个磷原⼦可以贡献 1 个⾃由电⼦。
2.3 P 型半导体
向硅晶体中掺⼊硼原⼦,硼原⼦最外层只有3个电⼦,硼原⼦会努⼒去周围的硅原⼦形成 4 个共价 键,不过因为缺1个电⼦,所以会有⼀个共价键的位置期待1个⾃由电⼦,这个位置会形成“空⽳’, 由于“空⽳”是期待得到⼀个电⼦的,所以也可以认为空⽳带正电。
3. PN 结
3.1. 概述
PN结是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结构,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通过特殊⼯艺结合⽽成,它在⼆极管、 晶体管等器件中起着⾮常重要的作⽤。
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的微观图示:
3.2 内建电场的形成
将『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组合到⼀起, N区的电⼦会扩散到P区与空⽳组合,N区因缺少 电⼦⽽带正电,P区因得到电⼦⽽带负电,这样在内部就形成了⼀个『内建电场』,由于内建电场 的存在,阻⽌了更多的电⼦从N区扩散到P区,于是中间就形成了⼀层“耗尽区”。
4. ⼆极管
4.1. 概述
⼆极管是⼀种由PN结构成的电⼦器件,具有单向导电性,即:只允许电流从P区流向N区,反向⽆ 法导通。
4.3 稳压⼆极管
概述:稳压⼆极管利⽤了⼆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它在反向击穿后,可以将其两端电压,维持在⼀ 个相对恒定的值附近,它可以为电⼦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压,并防⽌过压损害。
6. 场效应管之: MOS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