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K-8 实验详解及 Graphpad 作图指南
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细胞活性检测是评估药物毒性、细胞增殖能力的核心实验之一。CCK-8(Cell Counting Kit-8)因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成为替代传统 MTT 实验的常用方法。本文将从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到数据处理(含 Graphpad 作图要点)进行详细说明,助力研究者获得可靠结果。
一、CCK-8 实验原理
CCK-8 试剂的核心是WST-8 四唑盐,其检测机制依赖活细胞线粒体脱氢酶的活性:
在电子载体 1-Methoxy PMS 的作用下,WST-8 被还原为水溶性黄色甲瓒产物,生成量与活细胞数量呈正相关。通过酶标仪在 450nm 波长下检测 OD 值,即可间接推算活细胞数量及活性。
CCK-8 与 MTT 的核心区别
指标 | CCK-8 | MTT |
---|---|---|
产物性质 | 水溶性甲瓒(可直接检测) | 不溶性甲瓒(需溶解后检测) |
操作步骤 | 无需溶解步骤,减少误差 | 需加 DMSO / 异丙醇溶解,操作繁琐 |
数据稳定性 | 产物稳定,OD 值波动小 | 溶解不彻底易导致 OD 值偏差 |
灵敏度 | 更高(线性范围 0.1-2 OD 值) | 较低(易受溶解步骤影响) |
简言之,CCK-8 通过省去溶解步骤,大幅降低了操作误差,更适合高通量实验。
二、CCK-8 实验操作步骤
(1)细胞铺板:避免边缘效应是关键
- 细胞密度:96 孔板推荐每孔铺 3×10⁴个细胞(具体密度需根据细胞生长速率调整,确保实验终点时细胞不过密)。
- 孔板使用技巧:仅用 96 孔板内圈 60 孔(避开外圈 36 孔),外圈孔加 200μL PBS 或无血清培养基。
原因:外圈孔因环境温湿度波动,液体蒸发速率更快,易导致细胞生长不均或试剂浓度变化,即 “边缘效应”,直接影响数据可靠性。 - 铺板后处理:铺板后轻轻晃动孔板使细胞分布均匀,置于培养箱中静置 24h,待细胞贴壁稳定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2)给药方式:根据细胞状态选择
- 复孔设置:每组至少 3 个复孔,减少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 药物浓度配制:推荐将药物配制成 2× 终浓度,吸除旧培养基后直接加入等体积含药培养基(如每孔原培养基 100μL,加入 100μL 2× 药物,终体积 200μL);也可直接向原培养基中加入 1× 药物(需确保体积变化对细胞环境影响可忽略)。
- 操作方式选择:
- 换液法:吸除旧培养基后加含药培养基,适用于细胞贴壁不牢(避免细胞随旧培养基流失)。
- 直接加入法:向旧培养基中直接加药物,适用于细胞状态脆弱(减少换液对细胞的刺激)。
(3)CCK-8 试剂添加与检测
- 添加时机:给药处理后(如孵育 24h/48h/72h),根据实验设计时间点检测。
- 添加比例:按培养基体积的 10% 加入 CCK-8 试剂(如 100μL 培养基中加 10μL CCK-8)。
- 贴壁细胞:可先换新鲜培养基,再加入 CCK-8(减少旧培养基中代谢物对反应的干扰)。
- 悬浮细胞:直接加入 CCK-8 即可(避免离心换液导致细胞损失)。
- 孵育时间:37℃培养箱中孵育 0.5-3h,每 30min 测一次 OD 值,控制 OD 值在 1-2 时终止反应。
关键原理:甲瓒生成量与时间的关系呈 “线性期→平台期”:- 线性期(OD=0.1-2):生成量与活细胞数严格正相关,数据可靠。
- 平台期(OD>2):脱氢酶活性饱和,生成速率下降,数据失真。
(4)细胞存活率计算公式
细胞存活率是反映药物毒性或细胞活性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
细胞存活率 = [(As - Ab)/(Ac - Ab)] × 100%
- As:实验孔 OD 值(含细胞 + 药物 + CCK-8)
- Ac:对照孔 OD 值(含细胞 + 不含药物 + CCK-8)
- Ab:空白孔 OD 值(含培养基 + CCK-8,无细胞)
特殊情况处理:若检测含氧化还原性药物(如维生素 C),需增设 “药物本底孔(Ad)”(含药物 + 培养基 + CCK-8,无细胞),修正公式为:
细胞存活率 = [(As - Ab - Ad)/(Ac - Ab)] × 100%
(避免药物自身还原 WST-8 导致的 As 值虚高)
三、数据处理与 Graphpad 作图要点
CCK-8 实验的核心数据是不同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需通过 Graphpad Prism 等工具可视化,并进行统计分析。
(1)数据整理
将原始 OD 值按上述公式计算为细胞存活率后,整理成表格(示例如下):
组别 | 药物浓度(μM) | 复孔 1(存活率 %) | 复孔 2(存活率 %) | 复孔 3(存活率 %) | 平均值 | 标准差(SD) |
---|---|---|---|---|---|---|
对照组 | 0 | 100.2 | 98.5 | 101.3 | 100.0 | 1.4 |
药物处理组 | 10 | 85.6 | 83.2 | 86.1 | 85.0 | 1.5 |
药物处理组 | 50 | 62.3 | 60.8 | 63.5 | 62.2 | 1.4 |
(2)Graphpad 作图类型及参数设置
① 柱状图(最常用,展示不同浓度 / 组别的存活率差异)
- 数据输入:X 轴为组别 / 药物浓度,Y 轴为细胞存活率(%)。
- 图表选择:“Column”→“Mean with SD”(显示平均值 ± 标准差)。
- 统计分析:添加显著性标记(如 * p<0.05, *p<0.01),通过 “Analyze”→“One-way ANOVA” 进行组间比较。
- 优化细节:误差线选择 “SD”,坐标轴范围设为 0-120(确保数据分布清晰),添加网格线提升可读性。
② 线性图(展示时间 / 浓度梯度与存活率的动态关系)
- 数据输入:X 轴为孵育时间(h)或药物浓度(对数轴),Y 轴为细胞存活率(%)。
- 图表选择:“XY”→“Line with error bars”。
- 适用场景:评估药物时效关系(如不同时间点的存活率变化),或绘制量效曲线(计算 IC50)。
(3)作图注意事项
- 误差线:必须包含(反映实验重复性),优先用标准差(SD)而非标准误(SEM)。
- 组别标注:清晰区分对照组、不同浓度处理组,避免混淆。
- 统计显著性:仅在有统计学差异时添加标记,避免过度标注。
四、实验关键注意事项
- 试剂选择:推荐使用日本同仁化学的 CCK-8 试剂,批次间稳定性更佳。
- 孵育时间:根据细胞类型调整(如肿瘤细胞代谢旺盛,孵育 1-2h 即可;干细胞代谢较慢,可延长至 3h)。
- 药物干扰:含酚红的培养基不影响检测,但还原性物质(如谷胱甘肽)可能干扰反应,需提前做药物本底对照。
- 复孔数量:每组至少 3 个复孔,若数据波动大,可增加至 5 个。
通过规范操作和合理的数据可视化,CCK-8 实验能高效、准确地反映细胞活性变化。Graphpad 的作图重点在于清晰展示数据趋势和统计差异,为实验结论提供直观支持。希望本文能为研究者提供实用参考,减少实验误差,提升数据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