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运筹说 第140期 | 从直觉到算法:这些奠基人如何塑造了启发式方法的科学根基?

运筹说

建构知识体系,解析学习要点

运  筹  优  化  领  域  教  学  媒  体

视频课程已上线!!!

欢迎大家关注同名抖音和哔哩哔哩账号!

在人工智能与优化科学的浩瀚星空中,启发式算法如同一把钥匙,为人类打开了处理复杂问题的新维度。从日常导航软件的路径规划,到金融市场的风险预测,从医疗诊断的快速筛查到工业设计的迭代优化,启发式算法以“有限理性”之姿,在有限时间与资源中逼近最优解,成为现代科技不可或缺的底层逻辑。然而,这项技术的诞生并非偶然,它根植于心理学对人类认知局限的洞察、经济学对理性假说的颠覆,以及计算机科学对复杂系统求解的探索。

“试错法”“手段-目的分析”“爬山算法”——这些耳熟能详的启发式策略背后,站着两位改变人类问题解决范式的科学巨匠。本期我们将穿越时空,探寻赫伯特·西蒙与艾伦·纽厄尔的智慧轨迹,看他们如何用心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创新,为AI时代埋下第一粒种子。

1

赫伯特·西蒙:认知革命的架构师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  学术坐标

·头衔:美国心理学家、经济学家、计算机科学家

·荣誉: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75年图灵奖

·代表作:

《管理行为》Administrative Behavior(1947)

《人怎样解题》Human Problem Solving(1972,与纽厄尔合著)

🔬  核心贡献

1. 有限理性理论(Bounded Rationality)

赫伯特·西蒙最早以经济学家的身份进入学术视野,但真正令他跨越多个学科边界、构建出“启发式方法”科学体系根基的,是他对“有限理性”的精确定义。在1947年出版的《管理行为》(Administrative Behavior)中,他明确指出,在实际决策中,人类并不会像古典经济学描述的那样,追求最优解,而是在面对认知资源限制的现实条件下,寻找“满意解”(satisficing solution)。

这一理论不仅在组织决策、行为经济学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后续启发式方法建模的逻辑起点。西蒙指出:“人类在解决问题时倾向使用规则、经验和策略,而非完全的逻辑推理。”(Simon, 1955)这一观点与启发式的本质高度契合。

2. GPS系统与启发式编程的首次融合

1950年代,西蒙与艾伦·纽厄尔共同开发的“通用问题求解器”(General Problem Solver, 简称GPS),是将启发式方法从心理学实验室推向计算机程序的首次尝试。GPS采用“手段-目的分析”(Means-EndsAnalysis)为核心算法策略,通过将目标分解为子目标,选择操作符以减少状态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模拟人类问题解决的过程。

这一系统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史上最早的认知建模框架之一,它不仅影响了AI技术的早期发展方向,也为后来的专家系统、认知架构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3. 启发式搜索与问题空间理论的早期实践者

GPS所采用的搜索策略,并非盲目穷举,而是引入了启发式函数(heuristic functions),用于指导系统优先探索更可能接近目标的状态。尽管在今天看来这些启发式函数较为简单,但其所体现的“以经验为指引的近似推理机制”正是现代AI系统(如启发式AI搜索、深度搜索剪枝等)的雏形。

💬经典语录

“人类思维不是逻辑机器,而是充满捷径的问题解决者。”

2

艾伦·纽厄尔:算法化思维的先驱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  学术坐标

·头衔: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AI与认知科学奠基人之

·荣誉:1992年图灵奖(与西蒙共同获奖)

·代表作:

《人怎样解题》Human Problem Solving(1972)

《认知的统一理论》Unified Theories of Cognition(1990)

🔬  核心贡献

1. 将心理启发式转化为形式模型

纽厄尔在其与西蒙合著的《人类问题解决》中,提出了系统性描述人类问题解决过程的“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模型。这一模型包括三个核心要素: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操作符(也称算子)。启发式策略在这一框架中,成为引导状态转移路径的重要机制。

换句话说,人类解决问题并不是遍历所有可能性,而是在经验基础上挑选“看起来更有希望”的路径,这正是后来的启发式搜索算法如Best-First Search的基本思想来源。

2. Soar认知架构的提出

纽厄尔后期的研究重点放在“统一认知理论”(Unified Theories of Cognition)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 Soar系统。Soar是一个模拟人类思维的认知架构,它使用启发式规则(productions)来控制搜索空间、选择策略,并通过“问题空间堆栈”实现子目标管理。这一系统不仅在理论上延续了GPS的思路,更在工程实现层面为智能代理提供了范式。

Soar的影响可见于后来的ACT-R、CLARION等认知架构系统,也为现代强化学习与自主决策系统提供了结构化建模的灵感来源。

3. 人工智能与心理学的桥梁建构者

纽厄尔对AI与心理学融合的推动体现在他对“认知模拟”的坚持——他认为AI系统不应只是功能实现工具,更应是解释人类认知机制的“理论实验室”。他与西蒙共同提出的“AI是认知心理学的实证工具”观点,在后来的认知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验证。

💬经典语录

“构建人类认知理论的正确方式,是构建一个能工作的系统。”

3

知识图谱:他们如何连接在一起

1. 认知机制与算法实现的互译

西蒙的「有限理性」为人类启发式行为提供心理学解释,纽厄尔据此构建「问题空间」模型;两人通过GPS系统将"手段-目的分析"转化为可执行算法,完成人类决策机制向计算机程序的首次编码。

2. 理论到架构的复杂度跃迁

纽厄尔在Soar架构中深化GPS的原始策略:问题空间堆栈处理多级子目标,生产式规则系统化启发式选择——这些创新本质上是对西蒙"满意解"理论的算法维度扩展,使简单策略升级为通用认知框架。

连接本质:

西蒙从行为中提炼认知规律(Why),纽厄尔转化为可扩展计算模型(How),形成从决策解释到智能实现的完整闭环。这种双向翻译机制,使启发式方法成为打通人类思维与机器智能的元语言。

4

结语

从心理学实验室的黑板,到现代大模型的提示词系统,从组织行为的满意化策略,到AI搜索算法中的剪枝机制,启发式方法以其灵活、高效、人本的特性,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技术范式转移。

今天,ChatGPT在回答逻辑题时所使用的“思维链”(Chain-of-Thought)提示,本质上仍依赖于手段-目的式的启发式组织结构;而AlphaGo Zero在自我对弈中构建的价值函数,则是对启发式评估的极致深化。在自动驾驶、智能诊断、金融预测等应用场景中,启发式算法与统计方法、深度学习协同共生。

未来,启发式方法或许不再是AI的主角,但仍将作为理性约束、认知模拟与系统优化的内核持续存在。下一期我们将探讨:启发式算法概述,敬请期待!

作者 |  李超凡 孟婷

责编 | 邱宇

审核 | 徐小峰

· YUNCHOUSHUO ·

· 知乎 | 运筹说 ·

· 简书 | 运筹说 ·

· CSDN | 运筹说 ·

http://www.dtcms.com/a/275150.html

相关文章:

  • I2C集成电路总线
  • 【机器学习应用】基于集成学习的电力负荷预测系统实战案例
  • Graph Adversarial Self-Supervised Learning 图对抗自监督学习
  • MySQL的使用
  • DPDK性能优化实践:系统级性能调优的方法论与实战(一套通用的方法论)
  • 国产LVDT信号调理芯片XJD698:高精度位移检测的国产化突破,完美替代AD698
  • 基于相似性引导的多视角功能性脑网络融合|文献速递-最新论文分享
  • 我花10个小时,写出了小白也能看懂的数仓搭建方案
  • 有限状态机FSM(Finite State Machine)自动初始化
  • C++:vector(1)
  • 2025Nginx最新版讲解/面试
  • “功能替代”到“智能共创”——深入解读新松多可仿生人形机器人
  • map暨例题
  • 卢比危机下的金融破局:科伦坡交易所技术升级作战图
  • C++类对象多态基础语法【超详细】
  • GTSuite许可服务器设置
  • 380. O(1) 时间插入、删除和获取随机元素
  • 深度学习:反向传播算法
  • Google Test 介绍和使用指南
  • 《QtPy:Python与Qt的完美桥梁》
  • STM32 IIC通信(寄存器与hal库实现)
  • 组件杠杠结构
  • 干眼症的预防与治疗
  • 域名锁是什么?有必要安装域名锁吗?
  • 拼数(字符串排序)
  • TransUnet医学图像分割模型
  • PrimeTime (PT Shell) report_timing 报告全字段完整解析
  • 深度对比扣子(Coze) vs n8n
  • halcon 求一个tuple的极值点
  • 上位机知识篇---高效下载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