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的六大设计原则
一、什么是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是一套被反复使用、被多数人知晓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它可以让代码更容易理解、提升代码可靠性以及更能够被复用。
二、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单一原则
“应该有且只有一个原因引起类的变更”,通俗来讲,一个类或接口尽可能只做一件事。如此,有以下好处:
类和接口的复杂性降低,职责明确
可读性好
可维护性提高
变更引起的风险降低,这也使开闭原则更容易实现
开闭原则
“可拓展,不修改(少修改)”
子类替换父类原则(里氏替换原则)
子类对象能够替换程序中父类对象出现的任何地方,并保证原有的逻辑行为及正确性不变。
要满足上面的要求,则需要:
子类的前置条件不能比父类更严格
子类的后置条件一定比父类更严格(或相同)
在继承类时,重写父类的所有方法,且子类尽量不要暴露自己的public方法
接口调用原则(迪米特原则)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
通俗来讲,在这个原则中,一个对象只应该调用其直接的成员对象、方法参数和返回值中的对象,以及当前对象本身。则是意味着,对象应该尽量减少对其他对象的直接引用,从而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
接口隔离原则
“客户端不应该被迫依赖于它不使用的接口”。
具体来说,要求将一个大而全的接口拆分为更小、更具体的接口,以确保每个接口只包含客户端实际需要的方法。
同时,不要对外暴露没有实际意义的接口。
接口交互原则(依赖倒置原则)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于抽象”。
包括两个要点:
高层模块不应依赖于低层模块的细节,而应该依赖于抽象接口
抽象不应依赖于具体的实现细节,而具体的实现应该依赖于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