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要点整理-《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第3部分:绩效评价》GB/T 34960.3-2017
导读:该标准提出了以治理要素(战略、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资源)和评价要素(价值创建、客户服务、过程优化和创新发展)为基础的IT治理绩效评价模型,并规定了指标体系建立程序。其核心价值在于为组织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IT治理绩效评价框架,帮助组织量化评估IT治理水平,识别改进方向,从而提升IT治理的有效性和成熟度。该标准适用于组织建立IT绩效评价体系、评价自身IT治理能力成熟度、需方评价供方IT治理实施能力,以及第三方对组织的治理能力进行评价。
目录
1、能力与绩效概念
2、IT治理绩效评价模型
3、治理要素
4、评价要素
5、价值创建
6、客户服务
7、设计指标体系、定义权重、计算分数、成熟度评价、执行评价
8、实施步骤
9、实施标准的价值
10、实施建议
1、能力与绩效概念
2、IT治理绩效评价模型
3、治理要素
4、评价要素
5、价值创建
6、客户服务
7、设计指标体系、定义权重、计算分数、成熟度评价、执行评价
标准明确了治理要素与评价要素的层次关系,并给出了权重分配示例:
- 战略对应价值创建,权重40%;
- 组织对应客户服务,权重30%;
- 架构对应过程优化,权重20%;
- 管理体系对应创新发展,权重10%。
8、实施步骤
标准提供了详细的实施指南,包括以下步骤:
- 明确目标和范围: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确定评价范围。
- 定义治理要素和评价要素:参考GB/T 34960.1-2017中的治理框架。
- 设计指标体系:基于SMART原则定义绩效评价指标。
- 定义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或专家调查加权方法分配权重。
- 计算分数:根据评分公式计算治理要素和能力成熟度得分。
- 成熟度评价:对照成熟度等级表确定当前水平。
- 执行评价:定期评估并改进绩效评价方法。
9、实施标准的价值
- 提升IT治理成熟度:通过系统化评价,帮助组织识别治理短板,制定改进计划。
- 优化资源配置:基于评价结果,合理分配IT资源,提升投资回报率。
- 增强风险管控能力:通过过程优化和创新发展评价,降低IT运营风险。
- 促进战略对齐:确保IT治理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推动业务价值实现。
10、实施建议
一、结合组织特点灵活应用
- 组织应根据自身规模、行业特点和战略目标,调整评价要素和指标体系,确保评价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 例如,金融机构可加强“客户服务”维度评价,而制造业可侧重“过程优化”维度。
二、定期评估与持续改进
- IT治理是一个动态过程,组织应定期评估绩效评价方法,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调整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
- 例如,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组织可增加“数字化能力”相关指标,提升评价的前瞻性。
三、加强培训与宣传
- 通过培训提升相关人员对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 例如,组织内部培训或邀请专家解读标准,帮助员工掌握评价方法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