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数据结构】排序算法:归并与堆

归并排序:分治策略的经典实现

算法原理

归并排序采用分治法策略,包含三个关键步骤:

  1. 分解:递归地将数组分成两半

  2. 解决:对子数组进行排序

  3. 合并:将两个有序子数组合并为一个有序数组

C语言实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合并两个有序子数组
void merge(int arr[], int left, int mid, int right) {int i, j, k;int n1 = mid - left + 1;int n2 = right - mid;// 创建临时数组int *L = (int*)malloc(n1 * sizeof(int));int *R = (int*)malloc(n2 * sizeof(int));// 拷贝数据到临时数组for (i = 0; i < n1; i++)L[i] = arr[left + i];for (j = 0; j < n2; j++)R[j] = arr[mid + 1 + j];// 合并临时数组i = 0; j = 0; k = left;while (i < n1 && j < n2) {if (L[i] <= R[j]) {arr[k] = L[i];i++;} else {arr[k] = R[j];j++;}k++;}// 拷贝剩余元素while (i < n1) {arr[k] = L[i];i++;k++;}while (j < n2) {arr[k] = R[j];j++;k++;}free(L);free(R);
}// 归并排序主函数
void mergeSort(int arr[], int left, int right) {if (left < right) {in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mergeSort(arr, left, mid);mergeSort(arr, mid + 1, right);merge(arr, left, mid, right);}
}

性能分析

  • 时间复杂度:O(n log n)(所有情况)

  • 空间复杂度:O(n)(需要临时数组)

  • 稳定性:稳定排序(保持相等元素顺序)

优化方向

  1. 小数组优化:当子数组较小时(如n<15)改用插入排序

  2. 原地归并:减少空间使用但增加时间复杂度

  3. 并行化:利用多线程处理独立子问题

堆排序:基于完全二叉树的高效排序

算法原理

堆排序利用堆数据结构的特性:

  1. 建堆:将无序数组构建为最大堆

  2. 排序:反复取出堆顶元素(最大值)并调整堆

C语言实现

#include <stdio.h>// 调整堆
void heapify(int arr[], int n, int i) {int largest = i;        // 初始化最大元素为根int left = 2 * i + 1;   // 左子节点int right = 2 * i + 2;  // 右子节点// 如果左子节点大于根if (left < n && arr[left] > arr[largest])largest = left;// 如果右子节点大于当前最大值if (right < n && arr[right] > arr[largest])largest = right;// 如果最大值不是根节点if (largest != i) {// 交换int temp = arr[i];arr[i] = arr[largest];arr[largest] = temp;// 递归调整受影响的子堆heapify(arr, n, largest);}
}// 堆排序主函数
void heapSort(int arr[], int n) {// 构建最大堆(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for (int i = n / 2 - 1; i >= 0; i--)heapify(arr, n, i);// 逐个提取元素for (int i = n - 1; i > 0; i--) {// 将当前根移动到数组末尾int temp = arr[0];arr[0] = arr[i];arr[i] = temp;// 在减小的堆上调用heapifyheapify(arr, i, 0);}
}

性能分析

  • 时间复杂度:O(n log n)(所有情况)

  • 空间复杂度:O(1)(原地排序)

  • 稳定性:不稳定排序(可能改变相等元素顺序)

优化方向

  1. 堆化优化:减少不必要的比较操作

  2. 多叉堆:使用d叉堆减少树高度

  3. 并行建堆:利用多线程加速建堆过程

算法对比与选择指南

特性归并排序堆排序
时间复杂度O(n log n)O(n log n)
空间复杂度O(n)O(1)
稳定性稳定不稳定
适用场景大数据量、外部排序内存受限环境
最佳用途需要稳定结果时优先级队列实现

实际应用建议

  1. 选择归并排序

    • 需要稳定排序结果

    • 处理大数据集(特别是外部排序)

    • 内存充足的情况

  2. 选择堆排序

    • 内存受限环境

    • 需要原地排序

    • 实现优先级队列

  3. 其他考虑

    • 小规模数据(n<100)可考虑简单排序(如插入排序)

    • 现代CPU架构下,归并排序的缓存友好性可能带来实际性能优势

总结

归并排序和堆排序都是基于O(n log n)复杂度排序算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归并排序作为分治策略的经典实现,优势在于稳定性、可预测的性能以及适用于外部排序的特点。它的递归实现简洁优雅,是理解分治思想的绝佳案例。在实际应用中,归并排序是处理大规模数据、特别是无法全部装入内存时的首选算法。

堆排序则充分利用了完全二叉树的性质,实现了原地排序,空间效率极高。它不仅是一种排序算法,更重要的是其堆数据结构在优先级队列等场景中有广泛应用。堆排序特别适合内存受限的环境,或者需要同时维护优先级队列功能的场景。

在实际开发中,选择排序算法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结构特征、稳定性要求、内存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现代标准库通常会在不同场景下选择最适合的排序算法,甚至采用混合策略以获得最佳性能。

http://www.dtcms.com/a/267221.html

相关文章:

  • Python入门Day4
  • Cortex-M 异常处理的 C 实现、栈帧以及 EXC_RETURN
  • 操作符详解(上)
  • 深入解析Redis 7.0中每种数据类型的底层实现
  • 【Qt】QStringLiteral 介绍
  • 2025最新Telegram快读助手:一款智能Telegram链接摘要机器人
  • 深入理解微服务中的服务注册与发现
  • 《Java修仙传:从凡胎到码帝》第四章:设计模式破万法
  • 云原生微服务间的异步消息通信:最终一致性与系统容错的架构实战
  • 供应链管理学习笔记4-供应链网络设计
  • 前端-CSS-day1
  • QT中的网络通信
  • LLM:位置编码详解与实现
  • 深层神经网络:原理与传播机制详解
  • java的注解和反射
  • JVM的位置和JVM的结构体系
  • 交互式剖腹产手术模拟系统开发方案
  • 【openp2p】学习3:【专利分析】一种基于混合网络的自适应切换方法、装 置、设备及介质
  • C# 事件(事件访问器)
  • vue中添加原生右键菜单
  • [特殊字符]全面解锁远程运维新时代:CRaxsRat v7.4 工具实用指南(附推荐资源)
  • Oracle 高级 SQL 查询与函数详解:多表连接、子查询、聚合、分析函数
  • 冒泡和快速排序的区别
  • faster_lio 原理及代码
  • 【Oracle专栏】分区表增加分区
  • WPF学习笔记(25)MVVM框架与项目
  • spring-ai-alibaba 1.0.0.2 学习(十二)——聊天记忆扩展包
  • 深度学习的核心理论与技术
  • 11_架构演进:从单体到云原生的蜕变
  • 炸鸡派例程-A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