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和PN结
1. 什么是半导体?
导体,电阻率小,即电流容易通过的材料;Cu
绝缘体,导电性低,即电流不易通过的材料;塑料
半导体,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一种导电可控的材料,硅。
通常温度升高,半导体的电阻率会随之降低。
在集成电路中,半导体导电可控特性的实现是通过“掺杂Doping”来实现的。
Si,每个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本征硅材料中,每个Si原子与周围的4个Si原子形成共价结合的稳定结构,在其两端接电源,几乎不会有电流,除非加很高电压。
2. 什么是P/N型半导体?
N型半导体,N-negative,是指在纯硅中掺杂五价磷元素,电流由带负电荷的电子运动产生。
通过掺杂,将绝缘体纯硅,变为导电可控的半导体材料。
P型半导体,P-positive,是指在纯硅中掺杂三价硼元素,电流由带正电的空穴运动产生。
(注意:空穴位置的改变,本质上是电子挣脱共价键导致的,所以空穴运动的活跃程度不如N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所以相同掺杂浓度的N型半导体导电性>P型半导体)
实际上掺杂之后的半导体,还是呈电中性,只是P型空穴多,N型自由电子多。
3. 什么是PN结?
原理:分子会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P区半导体的空穴在浓度差的作用下往N区扩散;N区半导体的电子往P区扩散
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有两种运动方式: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
扩散运动:是指在电中性的半导体中,载流子由浓度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运动;
漂移运动:是指在电场的作用下,载流子有规则的定向运动;
扩散运动使得空间电荷区变宽,内建电场变强;内建电场越强,又使得漂移运动越强,导致空间电荷区变窄。最终会达到动态平衡,空间电荷区厚度不变,此区域称为PN结。
此时,PN结也是不导电的。空间电荷区也叫耗尽层。
此时,扩散电流=漂移电流
当做好一个PN结后,要想实现电流的流动必须打破平衡,施加外部电压。
Case1:施加正向电压,此时内建电场被削弱,外部电场使得扩散运动增强,形成较大扩散电流。
Case2:施加反向电压,此时内建电场和外加电场一致,扩散运动减弱,漂移运动增强,但漂移运动是少子参加,故反向电流很小。近似分析中忽略不计。
综上所述,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
^_^ 关注我,后面继续介绍 二极管/PMOS/NMOS/CMOS一些基本特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