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软考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经验分享
笔者背景
笔者在成都工作近7年, 一直担任研发大头兵,平日工作主要涵盖应用开发(Java)与数仓开发,对主流数据库、框架等均有涉猎,但谈不上精通。
最近有一些职业上的想法,了解到软考有那么一丁点含金量,本着少一证不如多一证的想法,决定参考软考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
1月开始了解,完事后比较轻视,按计划于3月初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在闲鱼上买了一套视频教程,通过视频把基础知识刷了一遍,同时在某CTO小程序上按章节刷了一遍题目(正确率在65%-70%),最后一周草草看了一些案例分析和论文的样题,便上场了。
考点体验
工具准备:身份证,打印的准考证,一支笔。带水也可以,没人管。
本次考场在西华大学郫都校区,早上开车40公里50分钟前往,校园很大,开放停车(收费)且停车位充足,友友们可放心前往。
考场的教学楼,总体指引清晰,考官比较友好,进场需要安检,电子设备全部提前收拾到包里,注意关闭闹钟。教室前排有时间。
考场机器为学校机房,设备有点陈旧,但没出岔子,不影响发挥。考生是挨着排的,离的很近,缺考的没想象的多(约30%)。我邻近的是考项目经理的妹子,我可以完整阅读她的所有考题及答案(当然这没用),如果你眼神好,也可以看斜前方其他考生的,但我建议不要相信其他人比自己厉害(原因不便透露,你可以猜)。
考题体验
选择题
75道,至少做120分钟,至多做150分钟。笔者自认为算是思维敏捷,因此刻意压低了做题速度,大约45分钟做完。从考场反馈来看,最快有30分钟左右做完的,几乎都能在70分钟内完成(但斜前方的妹子确实做到了最后一秒,厉害)。第一遍大约标记了30题不确定,复查时做了一些调整,最终标记了38题。因为标记的题目,命中率也不尽是1/4,因此笔者预估是在及格分上下。
从题目分布来看,大约有1/3的题目,笔者没有从学习的参考资料中见过;可能是教材中的某一处细节,也可能是凭空出现的知识点。
因此,对于该部分,笔者建议:
- 没必要跳着做,顺序前进;
- 仔细读题,耐心一些,时间绝对充足;
- 多标注,做完后可以回看标注的题,若无较大把握,建议以第一感为准。
案例题
5道。其中第一题必做,另外4选2。笔者在嵌入式和前端web上几乎没有积累,因此考前便早早放弃,原定方案便是选择架构、设计和数据库。
题目及心理活动如下:
(1)架构分析:常规的质量场景分类,不难,但没能完全拿下;解释器风格的一些细节,这个比较难,有几个空只能死记硬背。如果基础知识扎实,应该可以拿到至少70%的分数。
(2)数据库:Redis,考了主从结构中的全量复制和增量同步,以及持久化的概念。难度其实不小,但刚好比较擅长,不过流程图中的填空还是过于细节了,填的不够精准;如果掌握的好,几乎可以拿满。
(3)知识图谱:不懂,学习材料里也几乎没有,没法准备。
(4)端侧云侧AI:套壳的,和AI无关,本质还是考端侧云侧,这个材料里有一些内容,但我掌握的一般,胡乱答了点,感觉答得不行。
(5)区块链:不懂,学习材料里也几乎没有,没法准备。
时间比想象中稍微紧一些,笔者做完花了约80分钟。(主要是质量场景中可靠性这个词,以及redis中RDB这个缩写,想了很久才想起来,一直在那抠头。)
因此,对于该部分,笔者建议:
- 先耐心读题,可以花10分钟确定自己的选题;
- 仔细读题,判断能否从题干中直接获取到答案;
- 可以先写尽量多,最后再精简。
论文
4选1。同上,笔者原定计划放掉嵌入式、web以及测试相关的内容,选择偏架构设计、数据库的内容。
题目及心理活动如下:
(1)负载均衡:搞不了。只了解基本概念,但不熟。感觉编不出来,第二个排除。
(2)多模态数据库:选这个是因为笔者一开始理解错了,写成了类似于多数据源管理的东西,这确实是笔者比较擅长的部分。写了一小时后感觉写偏题了,但却是对于多模态数据库这个名词,猜不透含义,此时切换题目已经来不及,只好硬着头皮将错就错写完。
(3)事件驱动架构:该选这个的。事件驱动架构笔者基本了解,不错实际应用的不够多,写起来可能不会很充实,但没有偏题风险。
(4)AI测试:搞不了。测试部门确实在搞,但我不涉及,肯定编不出来,第一个排除。
时间比想象中宽松一些,笔者因为是基于实际项目经验,除了在背景那儿抠了会儿头憋了400来个字,其他的都比较顺畅。最终也是约80分钟便完成了2700字的论文,再小修小补了一阵。另:笔者之前看的范文都不涉及任何图表,因此笔者也是纯文字。写完后就歪着头看隔壁项目经理妹子画表格了(没错,虽然换了位置,但还是她,当然她也提前半小时左右就结束了)。
对于该部分,笔者建议:
- 依然是先耐心读题,可以花10-15分钟敲定选题;排除完全不会的,再在会的题目中,权衡下每一个小问题大概能做到什么水平;
- 正文建议按小问题的顺序依次书写,笔者认为格式不是特别重要,整洁即可,小标题可以弄,但不要太多;
- 可以先写尽量多字数,最后再删除精简,和高考作文一样,最好不要卡着2200字。
经验总结
1.这个考试基本不需要脑子,没有临场状态的概念,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2.前期准备一定是越充分越好,死记硬背的越多越好;你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在考试前两项中起到的作用不大,裸考过很有难度,知识基本是脱产的;
3.论文背一两个模板就行了,主要是题目概念要理解对,对于有实际项目经验的友友,基于自己的一个大型项目套套娃就行,实在套不上就假装自己做了嘛,问题不大;
4.当天无论状态多差,都建议各位友友去一趟,尤其是第一次,体验一下,不要随便鸽了。
从事后反馈来看,普遍反映这次案例题偏难,目前笔者通过概率接近于0,估分的话40-33-0(论文因为完全写偏了,所以不抱希望),暂定下半年再战。预计还是提前两月左右开始复习。
美照分享
最后分享几个西华大学郫都校区的美照,学校是真的大,景色也不错。每次到学校都会感慨,青春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