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刷题之链表中的 “龟兔赛跑“:快慢指针算法详解
一、引言:从龟兔赛跑说起
大家小时候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
兔子跑得快,但中途偷懒睡觉;
乌龟跑得慢,但坚持不懈,最终赢得了比赛。
在算法的世界里,我们也有这样一对 "龟兔组合"—— 快慢指针
二、问题描述:寻找链表的中间节点
给定一个头结点为 head 的非空单链表,返回链表的中间结点。
如果有两个中间结点,则返回第二个中间结点。
示例:
输入:[1,2,3,4,5]
输出:此列表中的结点 3 (序列化形式:[3,4,5])
返回的结点值为 3 。
三、快慢指针:链表中的 "龟兔赛跑"
1. 基本思想
快慢指针其实就是两个指针,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
在链表中,我们通常让慢指针一次移动一步,而快指针一次移动两步,
就像乌龟和兔子在链表上赛跑一样。
2. 为什么这样能找到中间节点呢?
想象一下,你和一个朋友在操场上跑步,操场是个环形跑道。
如果你朋友的速度是你的两倍,当你跑完半圈的时候,你朋友已经跑完一圈回到起点了;
当你跑完一圈的时候,你朋友已经跑完两圈了。
链表虽然不是环形的,但道理是一样的。
当快指针到达链表末尾时,慢指针刚好到达链表的中间位置。这就是快慢指针的核心思想。
四、代码实现与解析
下面是使用快慢指针解决链表中间节点问题的代码:
typedef struct ListNode ListNode;
struct ListNode* middleNode(struct ListNode* head) {ListNode* slow, *fast;slow = fast = head;while(fast && fast->next) {slow = slow->next;fast = fast->next->next;}return slow;
}
代码详细解析:
指针初始化:
slow = fast = head;
:让慢指针和快指针都从链表的头节点开始。
循环条件:
while(fast && fast->next)
:这个条件确保快指针不会越界。
因为快指针一次要移动两步,所以我们需要确保当前节点和下一个节点都不为空。
指针移动:
slow = slow->next;
:慢指针每次移动一步。
fast = fast->next->next;
:快指针每次移动两步。
返回结果:
当循环结束时,慢指针就指向了链表的中间节点。
五、用 "图" 说话:遍历过程详解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快慢指针的工作过程,我们来画个图看看。假设我们有一个链表 [1,2,3,4,5],它的结构如下:
1 -> 2 -> 3 -> 4 -> 5
现在,让我们看看快慢指针是如何遍历这个链表的:
初始状态:
slow
↓
1 -> 2 -> 3 -> 4 -> 5
↑
fast
第一次循环后:
慢指针移动一步到 2,快指针移动两步到 3:
slow↓
1 -> 2 -> 3 -> 4 -> 5↑fast
第二次循环后:
慢指针移动一步到 3,快指针移动两步到 5:
slow↓
1 -> 2 -> 3 -> 4 -> 5↑fast
第三次循环:
此时快指针发现自己的下一个节点是空(5 的 next 为空),循环终止。慢指针正好指向中间节点 3。
slow↓
1 -> 2 -> 3 -> 4 -> 5↑fast (循环终止)
如果链表的长度是偶数,比如 [1,2,3,4],那么中间节点是 3(第二个中间节点)。让我们看看这种情况下快慢指针的表现:
初始:
slow
↓
1 -> 2 -> 3 -> 4
↑
fast第一次循环后:slow↓
1 -> 2 -> 3 -> 4↑fast第二次循环后:slow↓
1 -> 2 -> 3 -> 4↑fast (fast->next为空,循环终止)
可以看到,当链表长度为偶数时,慢指针会指向第二个中间节点,符合题目要求。
六、知识点总结:快慢指针的应用场景
快慢指针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算法技巧,除了寻找链表中间节点外,它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场景:
检测链表中是否有环:如果链表中有环,快指针最终会追上慢指针。
寻找链表倒数第 k 个节点:让快指针先走 k 步,然后快慢指针同时移动,当快指针到达末尾时,慢指针就指向倒数第 k 个节点。
链表的反转与合并:在处理链表的反转或合并问题时,快慢指针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分割点。
判断链表是否为回文:先找到链表的中间节点,然后反转后半部分链表,最后比较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否相同。
七、总结与启示
快慢指针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利用不同速度的指针在链表上移动,从而实现对链表的高效遍历和操作。这种算法不仅代码简洁,而且时间复杂度通常为 O (n),空间复杂度为 O (1),非常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