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数据共享、汇聚和使用中的安全目标
探索数据共享、汇聚与使用中的安全目标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的价值愈发凸显,数据共享、汇聚与使用成为了推动业务发展、促进创新的重要环节。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安全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明确并保障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关键安全目标,同时还要关注可审计性和真实性等重要的安全概念。
一、保密性:守护数据的隐秘空间
数据共享、汇聚与使用过程中的保密性,核心在于抵御数据流量分析。想象一下,若攻击者能够轻易洞察信息的源地址与目的地址、通信频率等特征,那数据的隐秘性将荡然无存。为了实现保密性治理与管控,我们从多个维度发力。
法律层面,将数据的管辖范围从属地拓展到属人,这无疑为数据安全增添了一道坚实的法律屏障。明确参与主体的权责,让每一个在数据流转过程中的角色都清楚自己的使命,避免出现责任真空。对个人信息的周全保护,更是体现了对个体权益的尊重。同时,对数据跨境传输提出明确且严格的安全要求,防止敏感数据在跨国流动中遭遇风险。而对于数据共享、汇聚与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严厉处罚则是有力的威慑。
以学生分数信息为例,学生的分数属于高度保密资产,其发布受到家庭教育权和隐私权法案的严格管理,只有学生本人、父母及特定学校教师才能获取。相比之下,注册信息保密等级中等,虽受隐私权法案管理,但因可被更多人以天为单位查看且受攻击损失较小。目录信息如学生名单等则可列为低保密等级甚至无须保密,因其对公众开放。这种分级管理,正是基于对不同数据保密需求的精准把握。
二、完整性: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数据完整性在数据共享、汇聚与使用中意义非凡,它主要体现为数据完整性服务,分为可恢复和无法恢复两种类型。鉴于完整性服务常与主动攻击相关,我们更侧重于检测攻击。一旦检测到完整性受损,可通过软件其他部分或人工干预恢复,自动恢复则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为保障数据交互过程的完整性,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明确负责数据安全工作的团队及职责,做到责任到人。针对数据脱敏、溯源、留存期限、监控审计、身份识别、访问控制等制定详细安全管理策略,从各个环节保障数据安全。同时,清晰界定共享双方的安全责任,特别是接收方的安全防护能力评估,确保数据在流转中不被破坏。
医院数据库中的病人过敏信息就是完整性的典型例子。医生依赖这些准确且最新的信息,若护士有意篡改导致医院损失,数据库必须快速恢复并追溯责任人。Web 网站的信息完整性要求则因用途而异,娱乐性网站对某些数据篡改容忍度相对较高,而提供重要服务的网站则要求极高。
三、可用性:保障数据的随时可及
数据共享、汇聚与使用中的可用性,意味着系统资源能被授权实体按需访问使用。多数攻击会造成可用性损失或降级,我们需借助认证、加密等自动防御措施以及物理措施来应对。
明确内部数据共享与使用安全工作的团队及职责是基础。对共享数据进行评估、审批,记录监控审计过程,建立清单明确共享链条,打造并管控相关工具平台账号权限,部署脱敏和溯源工具等,都是确保数据交互可用性与安全性的重要举措。
以关键系统的认证服务为例,其瘫痪将使客户和员工无法访问资源,造成经济损失。而大学公共网站虽非关键部分,但不可用也会带来困扰。在线电话和目录查询应用可用性要求较低,因有其他获取信息的方式。
四、可审计性与真实性:增添安全双翼
可审计性要求实体行为可唯一追溯到自身,这一属性为不可否认、故障隔离、入侵检测等提供了有力支持。系统保留活动记录,便于事后审计分析,解决安全争执和法律诉讼问题。
真实性则强调实体真实、可验证和可信任,传输信息及其来源必须正确。无论是验证用户身份还是信息来源,都是真实性的体现。
在数据共享、汇聚与使用的复杂环境中,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计性和真实性共同构建起坚固的数据安全防线,为我们驾驭数据的力量保驾护航,推动数字化进程稳健前行。
上一篇:1.3.2 数据存储安全目标
下一篇:第一章:本章小结
推荐更多阅读内容
深入理解CSS :target伪类与兄弟选择器的魔法组合
为什么安全团队不能只靠AI“防护栏“保护系统?一个被忽视的致命漏洞
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人性化与技术并重
JavaScript分钟转时间格式(小时+分钟)的方法及应用
数据存储安全:你的“数字资产”如何锁进三重保险箱
数据安全入门:3个关键词帮你守护“数据采集”第一关
网络时代的董事会成员隐私危机:数据背后的安全警示
彻底理解Object.entries()
+map()
:如何把对象转换成指定格式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