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S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前言:
-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属于内部网关协议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用于自治系统内部
-
IS-IS也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使用最短路径优先SPF(Shortest Path First)算法进行路由计算
-
随着TCP/IP协议的流行,为了提供对IP路由的支持,IETF在RFC1195中对IS-IS进行了扩充和修改,使它能够同时应用在TCP/IP和OSI环境中,称为集成IS-IS(Integrated IS-IS或Dual IS-IS)
IS-IS的基本概念
IS-IS的路由器的分类
1. Level 1路由器(L1路由器)
功能定义
-
作用范围:仅负责同一区域内的路由,只与属于同一区域的Level-1和Level-1-2路由器形成邻居关系,属于不同区域的Level-1路由器不能形成邻居关系
-
数据库内容:仅维护本区域(Level 1)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该LSDB包含本区域的路由信息,到本区域外的报文转发给最近的Level-1-2路由器
特点
-
类似OSPF的“非骨干区域路由器”:无法直接参与跨区域路由,Level-1路由器必须通过Level-1-2路由器才能连接至其他区域
-
NET地址要求:所有L1路由器的NET地址必须具有相同的Area ID(区域标识符)
-
默认路由:Level 1区域内的路由器默认通过L1/L2路由器生成一条默认路由(0.0.0.0/0)指向骨干区域
2. Level 2路由器(L2路由器)
功能定义
-
作用范围:负责区域间路由,构成IS-IS的骨干区域(类似OSPF的Area 0),它可以与同一或者不同区域的Level-2路由器或者同一或者其它区域的Level-1-2路由器形成邻居关系
-
数据库内容:维护骨干区域(Level 2)的LSDB,包含所有区域间拓扑信息
特点
-
类似OSPF的“骨干区域路由器”:所有跨区域流量必须经过L2路由器
-
NET地址要求:不同区域的L2路由器可以属于不同的Area ID,但必须通过L2链路互联
-
连接要求:路由域中Level-2级别的路由器必须是物理连续的,以保证骨干网的连续性。只有Level-2级别的路由器才能直接与区域外的路由器交换数据报文或路由信息
3. Level 1-2路由器(L1/L2路由器)
功能定义
- 数据库内容:Level-1-2路由器维护两个LSDB,Level-1的LSDB和Level-2的LSDB
-
双重角色:同时参与Level 1和Level 2的路由
-
Level 1角色:维护本区域的LSDB,处理区域内路由
-
Level 2角色:维护骨干区域的LSDB,处理区域间路由
-
它可以与同一区域的Level-1和Level-1-2路由器形成Level-1邻居关系,也可以与同一区域或其他区域的Level-2和其他区域的Level-1-2路由器形成Level-2的邻居关系
-
特点
-
类似OSPF的“区域边界路由器(ABR)”:连接Level 1和Level 2区域,是区域间通信的桥梁,Level-1路由器必须通过Level-1-2路由器才能连接至其他区域
-
NET地址要求:必须同时属于本区域(Level 1)的Area ID,并通过Level 2链路与其他L2路由器互联
-
连接要求:一台L1/L2路由器只能属于一个Level 1区域,但可以连接到多个Level 2链路(骨干区域)
IS-IS原理
IS-IS只支持两种类型的网络,根据物理链路不同可分为广播链路和点到点链路
IS-IS的区域划分是基于路由器的
IS的接口开销值无论接口带宽有多大,缺省时一直为10
路径的开销等于本路由器到达目的网段沿途的所有链路的开销总和
原理:
IS-IS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每一台路由器都会生成一个LSP,它包含了该路由器所有IS-IS协议接口的链路状态信息。通过跟相邻设备建立IS-IS邻接关系,互相更新本地设备的LSDB,可以使得LSDB与整个IS-IS网络的其他设备的LSDB实现同步。然后根据LSDB运用SPF算法计算出IS-IS路由。如果此IS-IS路由是到目的地址的最优路由,则此路由会下发到IP路由表中,并指导报文的转发
IS接口的开销的分类:
- 接口开销:为单个接口设置开销
- 全局开销:为所有接口设置开销
- 自动计算开销:根据接口带宽自动计算开销
IS-IS邻接关系建立原则:
-
只有同一层次的相邻路由器才有可能成为邻居
-
对于Level-1路由器来说,区域号必须一致
-
链路两端IS-IS接口的网络类型必须一致
-
链路两端的IS-IS接口的地址必须处于同一网段(默认情况下)
DIS和伪节点
Level-1和Level-2的DIS是分别选举的,用户可以为不同级别的DIS选举设置不同的优先级
不同级别的DIS可以是同一台路由器,也可以是不同的路由器
1. DIS(Designated Intermediate System)
作用与选举机制
-
功能:
-
在广播网络中,IS-IS需要在所有的路由器中选举一个路由器作为DIS,DIS用来创建和更新伪节点(Pseudonode),并负责生成伪节点的链路状态协议数据单元LSP,用来描述这个网络上有哪些网络设备
-
-
选举规则:
-
优先级(Priority):范围0-127,默认64。优先级越高,越可能成为DIS,优先级为0时候仍需要选举
-
System ID:若优先级相同,选择MAC地址或手动配置的System ID较大的路由器
-
-
特点:
-
无备份DIS:IS-IS不选举备份DIS,当前DIS失效后立即重新选举,DIS发送Hello PDU的时间间隔是普通路由器的1/3(3秒),这样可以确保DIS出现故障时能够被更快捷地被发现
-
抢占式选举:新加入的高优先级路由器可立即成为DIS
-
2. 伪节点(Pseudonode)
概念与作用
-
定义:
-
伪节点是IS-IS协议为广播网络(如以太网)创建的逻辑实体,并非真实存在的路由器。它由DIS(Designated Intermediate System)模拟生成
-
伪节点的标识为DIS的System ID + 一个字节的伪节点ID(通常为非零值),例如
0010.0100.1001.01
-
-
功能:
-
简化拓扑计算:在SPF(最短路径优先)计算中,伪节点表示广播网络,替代实际多个邻接关系,使路由器产生的LSP长度较小
-
减少LSP泛洪:所有非DIS路由器仅需向伪节点报告链路状态,避免全网泛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