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2月通信基础知识补充2:延迟对齐调制、常见卫星移动速度
看文献过程中不断发现有太多不懂的基础知识,故长期更新这类blog不断补充在这过程中学到的知识。由于这些内容与我的研究方向并不一定强相关,故记录不会很深入请见谅。
【通信基础知识补充8】25年2月通信基础知识补充2
- 一、什么是延迟对齐调制?
- 1.1 什么是DAM?
- 1.1.1 延迟预补偿
- 1.1.2 路径基波束成形
- 1.2 DAM 的关键优点
- 1.3 DAM 的应用与发展
- 1.4 DAM 的挑战与改进
- 1.5 总结
- 二、LEO MEO GEO GSO等各种卫星的移动速度
- 2.1 **低轨卫星(LEO,Low Earth Orbit)**
- 2.2 **中轨卫星(MEO,Medium Earth Orbit)**
- 2.3 **静止轨道卫星(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 2.4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SO,Geosynchronous Orbit)**
- 2.5 总结排序(速度从快到慢):
一、什么是延迟对齐调制?
延迟对齐调制(Delay Alignment Modulation,DAM) 是一种用于毫米波(mmWave)和太赫兹(THz)通信中符号间干扰(ISI)抑制的技术。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适当设计发送端符号的延迟,来补偿多路径信道中各路径的不同延迟,并通过路径基波束成形技术对各个多路径分量进行合成,从而实现符号间干扰的消除。
具体来说,DAM 的主要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1 什么是DAM?
1.1.1 延迟预补偿
在多路径传播环境下,信号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会因不同传播路径的距离不同而出现延迟。传统的符号间干扰(ISI)通常是由于多个路径上的信号重叠造成的,特别是在带宽较大的通信系统中。DAM通过设计发送端的符号延迟,使得每个符号在不同路径上的到达时间差异能够被补偿。换句话说,DAM会在发送端对符号进行延迟调整,使得多路径信号在接收端几乎同时到达,从而避免了传统多径效应带来的ISI。
1.1.2 路径基波束成形
DAM还引入了路径基波束成形(Path-based Beamforming)技术。该技术通过利用多天线阵列和波束成形的能力,能将多个传播路径上的信号按照合适的方向进行组合,使得这些信号能在接收端被有效接收。通过路径基波束成形,接收端可以同时接收到来自多个路径的信号,并且这些信号的叠加是构造性干涉,从而增强接收到的信号质量。
1.2 DAM 的关键优点
- 消除符号间干扰:通过延迟补偿和路径基波束成形,DAM可以完全消除由多路径引起的符号间干扰(ISI),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 路径多样性增益:由于多路径信号能够被有效组合,DAM不仅消除了干扰,还能利用多路径带来的路径多样性增益,提高系统的性能。
- 减少频谱需求:DAM可以减少对传统均衡技术的依赖,例如信道均衡和多载波传输,这有助于减少频谱的需求和系统复杂度。
1.3 DAM 的应用与发展
- 扩展至更一般的信道模型:尽管最初的DAM研究是基于整数延迟的路径模型,但研究人员已将其扩展到更一般的基于抽头的信道模型,考虑到不同路径的延迟可能是分数值。这种扩展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模拟现实通信中的信道环境。
- DAM与OFDM的结合:在某些情况下,尽管DAM能有效减少延迟扩展,仍然可能存在一定的符号间干扰。为了进一步减少这种干扰,DAM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结合,提出了DAM-OFDM方案。这不仅能够减少OFDM的循环前缀长度(CP),还可以降低传统OFDM面临的高峰均功率比(PAPR)问题。
- 在高频通信中的应用:DAM在毫米波和太赫兹通信中尤为重要,因为这些频段通常面临更严重的多路径效应,DAM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这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1.4 DAM 的挑战与改进
- 信道估计的复杂性:尽管DAM可以减少符号间干扰,但信道估计仍然是一个关键问题,尤其是在复杂的无线环境中。传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可能在高频段下无法满足需求,因此研究者提出了基于码本的波束对齐方法来简化信道估计过程。
- 硬件实现的挑战:虽然DAM可以显著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和硬件要求,但完全数字波束成形仍然需要大量的射频链路,这可能导致硬件成本和功耗增加。因此,混合模拟/数字波束成形被提出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减少所需射频链路的数量,并降低功耗。
- 多用户环境中的应用:在多用户通信环境中,DAM如何在多用户之间共享资源,尤其是在智能反射面(IRS)辅助的系统中,仍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5 总结
延迟对齐调制(DAM)是一种创新的技术,能够有效消除多路径环境下的符号间干扰,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通过延迟预补偿和路径基波束成形,DAM能够利用大规模天线阵列的空间分辨率,优化多路径信号的接收并提升信号质量。在未来的研究中,DAM与混合波束成形、OFDM技术以及其他先进的无线技术的结合,可能为毫米波和太赫兹通信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不同类型的卫星具有不同的轨道高度和速度。以下是LEO、MEO、GEO和GSO等卫星的移动速度大致排序和各自的速度范围:
二、LEO MEO GEO GSO等各种卫星的移动速度
2.1 低轨卫星(LEO,Low Earth Orbit)
- 轨道高度*:约160公里至2,000公里
- 速度范围:大约7.6 km/s 到 8.0 km/s(速度较快,约28,000 km/h)
- 描述:LEO卫星的轨道高度较低,因而速度较快。卫星在轨道上移动一圈的时间通常在90分钟左右。由于其较快的速度,LEO卫星会快速改变相对位置,导致较强的多普勒效应。
2.2 中轨卫星(MEO,Medium Earth Orbit)
- 轨道高度:大约2,000公里至35,786公里
- 速度范围:大约3.0 km/s 到 4.0 km/s(速度较慢,约10,800 km/h 至 14,400 km/h)
- 描述:MEO卫星的速度比LEO慢,但仍然相对较快。MEO卫星的典型应用包括导航卫星系统(如GPS、GLONASS、Galileo等)。它们的周期通常在几小时到12小时之间。
2.3 静止轨道卫星(GEO,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 轨道高度:大约35,786公里
- 速度范围:大约3.1 km/s(速度较慢,约11,160 km/h)
- 描述:GEO卫星的特点是与地球自转同步,因此始终保持固定的相对位置。由于其与地球自转的同步,它们的速度相对较慢。GEO卫星的轨道非常高,因此其速度比LEO和MEO卫星慢,但由于其相对静止的特性,它们在通信和气象监测等方面非常有用。
2.4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SO,Geosynchronous Orbit)
- 轨道高度:大约35,786公里(与GEO相同)
- 速度范围:与GEO相同,大约3.1 km/s(约11,160 km/h)
- 描述:GSO卫星与GEO卫星的轨道高度相同,差别在于,GSO卫星并不一定与地球自转完全同步。它们的轨道倾斜角度可能使得卫星的轨道呈现出“摆动”形式,而不是静止在某一固定位置。尽管它们的轨道高度和速度与GEO卫星类似,但其轨迹更为复杂。
2.5 总结排序(速度从快到慢):
- LEO(低轨卫星):7.6 km/s - 8.0 km/s
- MEO(中轨卫星):3.0 km/s - 4.0 km/s
- GEO(静止轨道卫星)和GSO(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约3.1 k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