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企业网络新选择:软件定义架构下的MPLS

随着现代企业园区网络和运营商级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多协议标签交换 (MPLS) 已成为一项基础技术,这要归功于其高效的数据包转发、高级流量工程功能以及对多租户环境的强大支持。

什么是MPLS?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是一种基于标签的转发技术,结合了二层交换的简捷性与三层路由的灵活性。通过预分配的标签(Label)替代传统IP路由的逐跳查表,提升转发效率。

MPLS起源于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其核心技术可扩展到多种网络协议,包括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X(Internet Packet Exchange)和CLNP(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等。MPLS中的“Multiprotocol”指的就是支持多种网络协议

由此可见,MPLS并不是一种业务或者应用,它实际上是一种隧道技术。这种技术不仅支持多种高层协议与业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核心组件:LER(标签边缘路由器)、LSR(标签交换路由器)、FEC(转发等价类)。

工作原理

  1. 标签分配:入口路由器(LER)为数据包分配标签,标签对应转发路径(LSP)。

  2. 标签交换:中间路由器(LSR)根据标签转发表(LFIB)快速转发,无需解析IP头部。

  3. 标签移除:出口路由器(LER)剥离标签,恢复原始IP数据包。

标签结构

MPLS 标签是一个紧凑的 32 位报头,包含四个关键字段:

  • 标签 (20 位) — 标识通过 MPLS 网络的路径 (LSP)

  • EXP(3 位)— 用于 QoS(服务质量)标记或流量优先级

  • S (1 bit) – 堆栈标志的底部;指示这是否是堆栈中的最后一个标签

  • TTL(8 位)– 生存时间;通过限制数据包的生命周期来防止路由循环

为什么需要MPLS?

在传统IP网络架构中,基于三层路由的转发机制逐渐暴露很多问题。

首先,转发效率低下的问题尤为突出,由于每台路由器都需要逐跳解析IP报文头部并查询路由表,这种反复查表的机制在大流量场景下会产生显著延迟,难以满足数据中心或运营商核心网的高吞吐需求。

其次,传统路由技术对路径控制能力薄弱,完全依赖OSPF、BGP等动态路由协议自动选路,既无法主动规避拥塞链路,也无法为特定业务指定优化路径,导致网络资源利用率低下。

更棘手的是多业务隔离难题,VLAN受限于4096个ID的规模上限,ACL策略管理复杂度随业务增长呈指数级上升,这种基于二层的隔离方案难以支撑跨地域、多租户的现代组网需求。

MPLS技术的核心功能

服务质量(QoS)

MPLS在QoS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对网络流量优先级管理的精细化能力上,而EXP字段(Experimental Bits,后更名为Traffic Class字段)是两者结合的核心纽带。MPLS如何实现QoS保障?在MPLS网络入口(LER),根据业务类型(如语音、视频、普通数据)为流量分配EXP值,可通过手动配置或自动映射(如将IP层的DSCP值转换为EXP值)。LSR根据EXP值分为不同优先级队列,优先转发低延迟流量(SP)和按比例分配剩余带宽(WFQ)。当链路拥塞时,低EXP值的流量可能被丢弃(如TCP流量),而高EXP值的流量(如VoIP)始终保障带宽,此外,再结合RSVP-TE等协议实现关键业务(如语音、实时视频)的带宽保障和低抖动传输,构建起从转发效率到业务体验的全方位优化体系。

流量工程(TE)

TE通过MPLS技术解决了传统IP网络无法实现的精细化流量控制需求,通过显式路径(Explicit Path)手动或策略驱动流量走向,均衡负载或避开瓶颈链路,从而优化网络性能。

业务隔离与VPN

传统VPN一般是通过GRE(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L2TP(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PPTP(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等隧道协议来实现私有网络间数据在公网上的传送,而MPLS LSP是通过标签交换形成的隧道,数据报文不再经过封装或者加密,因此,用MPLS实现VPN具有天然的优势。

基于MPLS的VPN通过LSP将私有网络的不同分支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如图所示。基于MPLS的VPN还支持对不同VPN间的互通控制。这对于企业和运营商网络至关重要。

  • CE(Customer Edge)是用户边缘设备,可以是路由器,也可以是交换机或主机。

  • PE(Provider Edge)是IP/MPLS骨干网的边缘设备。

  • P(Provider)是IP/MPLS骨干网的骨干设备,不与CE直接相连。P设备只需要具备基本MPLS转发能力,不维护VPN信息。

如何基于业务场景与技术特性选择最优网络方案?

对比维度MPLS传统IP路由SD-WANSegment Routing
转发效率高(标签快速交换)低(逐跳查表)中(依赖隧道封装)高(类似MPLS)
路径控制支持显式路径和流量工程依赖动态路由协议动态智能选路灵活源路由
多业务隔离通过VPN实现逻辑隔离VLAN/ACL,扩展性差有限(依赖Overlay)需结合其他技术(如VXLAN)
部署成本高(依赖专用设备和运营商专线)低(利用互联网链路)中(需升级硬件支持)
适用场景企业专网、运营商核心网中小型园区网络跨地域互联、云访问优化数据中心、大规模骨干网
服务质量(QoS)强(基于EXP/DSCP优先级标记)中(依赖链路质量监测)中(需策略配合)

AsterNOS:软件定义架构下的MPLS转发技术革新

SONiC(Software for Open Networking in the Cloud) 是开源社区的网络操作系统,其核心目标是构建开放、解耦的云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作为全球首个完全开源的网络操作系统,SONiC基于Linux内核设计,支持标准化硬件(如白盒交换机)与容器化微服务架构,通过模块化组件(如SAI——交换机抽象接口)实现灵活的功能扩展。其开源特性吸引了全球云服务商、运营商及企业的广泛参与,逐步成为云原生网络的事实标准。

尽管社区版 SONiC 通过模块化设计为云数据中心提供了开放灵活的基础架构,但其在复杂协议支持上的短板始终制约着企业级场景的深度应用。以MPLS为例,社区版本需依赖第三方扩展或定制化开发,导致功能碎片化、性能不稳定,难以满足金融专网、跨云互联等高可靠性需求。

基于 SONiC 的开放式园区交换机的完整产品组合现在完全支持 MPLS它提高了数据包转发速度,支持精细的流量控制,并支持多协议环境,使其成为电信、企业 WAN 和云数据中心中的大规模网络不可或缺的工具。这种“开源基因+商业级能力”的融合使得AsterNOS既能继承开源生态的灵活性,又能以超前技术布局填补开源生态与商业需求间的鸿沟。

【参考文献】

https://www.fnetlink.com/hyzx/32732.html

https://wiki.mbalib.com/wiki/MPLS

https://info.support.huawei.com/info-finder/encyclopedia/zh/SR-MPLS.html

相关文章:

  • 【PostgreSQL数据分析实战:从数据清洗到可视化全流程】附录-D. 扩展插件列表(PostGIS/PostgREST等)
  • TTS-Web-Vue系列:Vue3实现内嵌iframe文档显示功能
  • idea插件使用
  • 3、ubantu系统docker常用命令
  • Git 彻底清理大文件
  • React学习———React.memo、useMemo和useCallback
  • C PRIMER PLUS——第10节:结构体、共用(同)体/联合体
  • C++函数三剑客:缺省参数·函数重载·引用的高效编程指南
  • Electron入门指南:用前端技术打造桌面应用
  • 更换git位置并在pycharm中重新配置
  • LeetCode 题解 41. 缺失的第一个正数
  • CycleISP: Real Image Restoration via Improved Data Synthesis通过改进数据合成实现真实图像恢复
  • 详细说说Spring的IOC机制
  • 注解和 XML 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
  • 单调栈简单习题分析
  • 【免杀】C2免杀技术(三)shellcode加密
  • 深度学习中.cuda()、.eval()与no_grad详解
  • 深度学习入门:卷积神经网络
  • 解密企业级大模型智能体Agentic AI 关键技术:MCP、A2A、Reasoning LLMs-强化学习算法AlphaGo
  • NeurIPS Paper Checklist中文翻译
  • 牛市早报|4月新增社融1.16万亿,降准今日正式落地
  •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大科主任张北平病逝,年仅52岁
  • 广东早熟荔枝“抢滩”上海,向长三角消费者喊话:包甜,管够
  • 香港根据《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订立附属法例
  • 2025年两岸关系研讨会在上海开幕
  • 伊朗外长称正与美国进行“善意”的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