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模式》以Golang视角解读 价值观和原则 day 1
为什么阅读实现模式?
为什么阅读《实现模式》?Kent Beck 的《实现模式》其核心思想——编写清晰、易于理解且易于维护的代码,对于软件工程的新手而言,直接深入复杂的设计模式或架构理念可能会感到困惑。《实现模式》则弥合了设计与编码之间的鸿沟。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模式本身,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编程价值观与原则,提升代码的可读性,使代码不仅能被冷酷无情的编译器理解,更能被有血有肉的其他开发者轻松理解 。编写可读的代码并不难,关键在于了解受众群体、让代码有清晰的整体结构,让细节服务于整体故事,因为代码的第一受众并不是编译器,而是与你并肩作战、需要快速理解意图的同事,甚至是几个月后的自己
,可读性差的代码,会把“浪费的时间”按开发者人数线性放大
,而且这种膨胀常常被严重低估。
后续我会结合Golang语言特性和示例,帮读者快速理解和掌握这些宝贝的编程实践(我也是初学者)
,对于初学者,理解这些价值观和原则,并学会如何在编码中应用它们,是构建坚实软件工程基础的关键一步。
好的,没问题!我们接着上一部分,深入探讨 Kent Beck 的编程理念,特别是他所强调的核心价值观与指导原则。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实现模式》的精髓至关重要,也是我们写出更优秀 Golang 代码的基石。
Kent Beck 的编程理念 —— 价值观与原则
Kent Beck 在《实现模式》的第三章“编程理论”中 ,清晰地阐述编程的两大支柱:价值观 (Values) 和 原则 (Principles)。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具体的模式,有更深层次的是指导我们日常写代码的理念。它们就像灯塔一样,指引我们编写出易于沟通、足够简单且具备良好灵活性的代码,也就是模式描述了要做什么,价值观提供了动机,原则把动机转化成了实际行动。
核心价值观 (Core Values)
Beck 强调了三个核心的编程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塑造着高质量代码的模样 。
-
沟通 (Communication):
- 阐述: 这是 Beck 放在首位的价值观。代码首先是写给人看的,其次才是给机器执行的 。正如我们之前所讲的,代码的“第一受众”是我们的同事和未来的自己。清晰的沟通能够极大地降低软件的维护成本,尤其是在理解现有代码方面——
这往往是维护阶段最耗时、最昂贵的部分
。 - 重要性: 许多软件项目的困境,根源往往在于沟通不畅。如果代码晦涩难懂,那么修改、扩展和调试都会变得异常艰难,且极易引入新的错误。良好的代码沟通能促进团队协作,减少误解,并使得知识在团队中更顺畅地流动,
一个公司的知识流动的多少决定了公司的效率的高低
。 - 实践体现: 努力编写自解释的代码,比如使用有意义的命名,保持代码结构清晰,
这也是我的缺点,读完这章节我深有感触代码命名的重要性
,以及在必要时撰写注释(但更高级的境界是让代码本身就能清晰表达意图,注释只是辅助)。
- 阐述: 这是 Beck 放在首位的价值观。代码首先是写给人看的,其次才是给机器执行的 。正如我们之前所讲的,代码的“第一受众”是我们的同事和未来的自己。清晰的沟通能够极大地降低软件的维护成本,尤其是在理解现有代码方面——
-
简单 (Simplicity):
- 阐述: 简单意味着“用最直接、最明了的方式完成当前的工作” 。要极力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专注于解决眼前已知的问题,而不是
过度设计
去应对那些虚无缥缈的未来需求 。简单的代码更容易被理解、测试和维护。 - 重要性: 复杂性是软件的“天敌”。过度的复杂性会显著增加理解成本、修改成本,以及引入错误的风险 。追求简单能帮助团队保持敏捷,快速响应变化。
- 实践体现: 遵循 KIS (Keep It Simple) 原则,编写小而专注的函数和模块(比如 Golang 中的小函数和职责明确的包),避免冗余代码,选择清晰直接的解决方案。
- 阐述: 简单意味着“用最直接、最明了的方式完成当前的工作” 。要极力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专注于解决眼前已知的问题,而不是
-
灵活 (Flexibility):
- 阐述: 灵活性指的是在今天做出可行的决策,同时保留未来根据需求变化调整方向的能力。软件的需求总是在不断演进的,我们的代码应该能够优雅地适应这些变化,使得常见的变更更容易实现 ,是我们的维护更加简单。
- 重要性: 僵化、缺乏弹性的代码在面对需求变更时,维护成本会急剧攀升。良好的灵活性则能让软件系统持续进化,延长其生命周期。
- 实践体现: 采用松耦合的设计(比如 Golang 中通过接口来实现解耦),依赖抽象而非具体实现,编写易于测试的代码。Beck 特别指出,真正的灵活性往往来源于简单性和全面的测试覆盖,而不是预先构建的复杂机制 。
这三个价值观——沟通、简单、灵活——是我们编程时的“灯塔”,指明我们方向。在实际开发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在它们之间做出权衡。例如,有时候为了极致的简单,可能会牺牲一点灵活性,带来的后果就是难以维护;而有时候为了更好的沟通,可能会引入一些看似“啰嗦”但意图明确的表达,总之我们在开发和架构过程中自己要有一杆秤,能够根据当时环境迅速做出决策,这才是合格的软件工程架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