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D流程实战:产品开发各阶段目标、关注点和交付
目录
简介
1、概念阶段
2、计划阶段
3、开发阶段
4、验证阶段
5、发布阶段
6、生命周期阶段
作者简介
简介
IPD的产品开发是一个多阶段协同的过程,上一个环节的输出是下一个环节的输入,每个阶段的交替都体现出了用户思维。
尽可能确保最终的输出也是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交付。
1、概念阶段
概念阶段是小IPD结构化开发流程的第一个阶段。
也是一个从接收产品开发任务到概念决策评审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组建PDT团队,有团队之后,后面的一系列工作才能有序展开。
PDT是IPD流程体系中的项目执行团队,从概念阶段直到发布阶段执行IPD流程。
1.1 目标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对产品机会的总体吸引力,以及是否符合公司的总体策略做出一个快速评估判断。
更对是基于经验的假设和评估,资源投入相对较小。
1.2 关注
这个阶段主要关注两点:
一是要分析市场机会,确定备选方案;
二评估是基于有效的假设,而不是详细的数据。
1.3 交付
这个阶段的交付物主要包括:
-
产品包需求、设计需求、产品概念;
-
概念决策评审材料。
-
端到端的概要项目计划;
-
产品开发一级计划的初稿;
-
初步的商业计划;
2、计划阶段
2.1 目标
计划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具体就是要:
-
确保风险可以被合理的管理。
-
制定项目计划及资源计划;
-
理解业务计划;
-
清晰定义产品及竞争优势;
为此需要制定产品总体方案和详细的项目开展计划,形成最终的产品包业务计划,并签署合同。
2.2 关注
这个阶段的关注点是最终的商业计划。
这一商业计划定义了产品、市场需求及需要的各个业务部门的支持:
-
通过与IPMT达成的“合同式”协议,PDT得到授权。
-
对概念阶段的假设进行证实;
-
评估基于事实数据,所以资源投入变重,若计划得到批准,团队将与IPMT签订一个合同来具体完成产品开发;没有得到批准,也不会继续浪费资源;
2.3 交付
这个阶段的交付物包括:
-
端到端的详细项目计划和修改的一级计划;
-
软件概要设计硬件概要设计结构概要设计。
-
产品规格说明书;
-
最终的商业计划,以及项目合同;
3、开发阶段
3.1 目标
开发阶段的目标是开发设计产品。
并且将经过批准的最终业务计划中的特有技术开发、制造及营销策略和计划内容进行集成。
3.2 关注
这个阶段关注的是:
-
同时确保制造准备就绪。
-
准备和构建产品原型;
-
设计和集成满足产品规格的产品;
-
确保产品在市场上成功,评审市场及客户需求,评审产品及财务假设;
3.3 交付
-
输出的相关产品文档。
-
Beta测试/试用客户选择;
-
详细的产品发布计划;
-
测试和验证计划;
-
可供Beta验证的产品包;
4、验证阶段
4.1 目标
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回答“做得对不对”的问题。
目标是执行为满足产品需求所做的设计更改;
刻画产品特点并验证产品,发布最终的工程规格及相关文档。
4.2 关注
这个阶段关注的是:
-
四是证实开发阶段的假设。
-
三是确保制造准备就绪;
-
二是确保产品功能方面的信心,形成最终的产品规格,修改设计以满足规格要求;
-
一是确保产品在市场上成功、审视市场及客户需求、审视产品及财务假设、审视发布计划;
4.3 交付
-
合格的产品及最终的产品发布计划
-
生产组件的制造文档
-
制造能力及产能计划
-
修正的产品规格
5、发布阶段
5.1 目标
发布阶段的目标是发布产品并制造足够数量的产品以满足客户在性能、功能、可靠性及成本目标方面的需求。
5.2 关注
这个阶段主要关注:
-
证实验证阶段的假设确保产品在市场上成功。
-
准备生命周期管理计划;
-
评估市场发布计划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
验证制造准备计划;
5.3 交付
这个阶段主要交付物包括:
-
对PDT与IPMT签订的合同进行评估。
-
生命周期管理计划;
6、生命周期阶段
6.1 目标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在产品稳定生产到产品生命终结期间内对产品进行管理。
6.2 关注
关注新老产品切换管理,包括明确产品范围和切换范围、做好市场销售的控制、新老物料的齐套性和库存管理,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
具体还包括:
-
证实发布阶段的假设。
-
管理产品直至产品生命终止,注意收集内部和外部信号,以确定产品过渡/替换;
-
制定产品过渡策略,为客户提供产品工程支持以满足客户需求;
6.3 交付
-
终止/替换产品
作者简介
卫朋《硬件产品经理》作者,实战派产品及流程专家,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受邀专栏作家,CSDN认证博客专家、嵌入式领域优质创作者,阿里云开发者社区专家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