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笔记本电脑升级实战手册【扩展篇1】:flash id查询硬盘颗粒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硬盘颗粒介绍
    • 1、MLC(Multi-Level Cell)
    • 2、TLC(Triple-Level Cell)
    • 3、QLC(Quad-Level Cell)
  • 二、硬盘与主控
    • 1、主控介绍
    • 2、主流主控厂家
  • 三 、硬盘颗粒查询
    • 使用flash id工具查询硬盘颗粒
  • 总结:


前言:

在我对我的笔记本进行硬盘升级的过程中,对于硬盘的种类和好坏出现了疑惑,因为对于的的笔记本原装的硬盘处于更优先的M.2接口上,于是我想要考虑是否需要将主硬盘进行一个替换,从而让我新的硬盘用在主硬盘的位置,所以我对硬盘种类,以及怎么来对自己的硬盘自查进行了学习,我将通过此篇文章来介绍我查询硬盘颗粒,以及自己的一些替换硬盘的思路。

ps:本篇文章针对SSD固态硬盘。

一、硬盘颗粒介绍

首先,硬盘作为我们熟知的“三大件”之一对于整个计算机是十分重要的,而使用什么样颗粒的硬盘,对于为我们的使用体验、稳定性与可靠性都有十分大的关联,当然与我们的成本也有很大关联。

ps:三大核心组件(俗称“三大件”)通常指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和硬盘(存储设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在常见的市场上的固态硬盘根据储存单元的技术分类,主要有MLC、TLC、QLC三种颗粒(当然颗粒品牌也同样值得注意,这里不过多赘述),而对于这三种颗粒,主要有以下相关的特点和优缺点:

1、MLC(Multi-Level Cell)

特点:每个存储单元存储2比特数据。

优点:
平衡性能与成本:寿命(3000-1万次擦写)和速度介于SLC与TLC之间。
容量适中:适合主流高性能需求(如电竞、专业设计)。

缺点:
成本仍较高:价格高于TLC/QLC,但低于SLC。
逐步淘汰:消费级市场逐渐被3D TLC替代。

2、TLC(Triple-Level Cell)

特点:每个存储单元存储3比特数据。

优点:
性价比高:成本低,容量大(主流1TB-4TB)。
技术成熟:配合3D NAND和SLC缓存技术,性能接近MLC。

缺点:
寿命较短:擦写次数仅500-1000次,需依赖主控纠错。
缓存依赖:缓存用尽后写入速度骤降(如“缓外速度”问题)。

3、QLC(Quad-Level Cell)

特点:每个存储单元存储4比特数据。

优点:
容量最大:单位成本最低,适合大容量存储(如8TB以上)。
轻度负载适用:适合冷数据(不频繁写入)。

缺点:
寿命最短:擦写次数仅150-300次,频繁写入易损坏。
性能瓶颈:缓外速度极低(可能低于100MB/s)。
可靠性争议:长期使用稳定性较差,需配合冗余备份。

所以对于以上这三种颗粒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自己相应的选择,如果不考虑成本那么个人认为:MLC>TLC>QLC,但是正是因为成本的原因,所以现在电脑主要用的TLC的硬盘,不过也有一部分使用的QLC的,而QLC的硬盘有寿命短、缓外性能差、稳定性查的情况,所以使用长了如果又不及时备份,可能会出现不好的体验,所以建议如果升级硬盘尽量选择原厂TLC颗粒,读写速度高的固态硬盘。

当然还有一种SLC颗粒,每个存储单元仅存储1比特数据,约10万次擦写次数,可靠性极高,读写速度快,延迟低,稳定性强,耐高温、抗干扰能力强,但是其成本比MLC还高,且难以实现大容量存储,所以只有企业级以及特殊需求用户才在使用。

颗粒类型优点缺点适用人群
SLC寿命长、性能顶尖天价、容量小企业级/极端环境用户
MLC性能与成本平衡逐步退出消费级市场高性能需求发烧友
TLC性价比高、容量大依赖缓存技术主流家用/办公用户
QLC超大容量、价格低廉寿命短、缓外性能差冷数据存储/备份用户

熟悉了各种固态硬盘颗粒,那么我们的电脑该如何去查询呢?

二、硬盘与主控

1、主控介绍

固态硬盘(SSD)的主控芯片(Controller)与存储颗粒(NAND Flash)的关系,类似于“大脑”与“记忆单元”的协作体系——主控负责数据调度、性能优化和颗粒管理,而存储颗粒提供物理存储空间,二者共同决定SSD的实际表现。

主控芯片是SSD的“神经中枢”,其架构、算法和与颗粒的匹配度直接决定了固态硬盘的速度、寿命和稳定性。优质主控能最大化挖掘颗粒潜力,而低端主控可能成为性能瓶颈。用户在选购时需关注主控型号(非品牌营销名称)与颗粒的协同方案,而非单纯追求单一参数。

2、主流主控厂家

以下是一些主流硬盘主控厂家的中英文名字:

1.Marvell(美满电子科技)
2.Phison(群联电子)
3.Silicon Motion(慧荣科技)
4.Maxio(联芸科技)
5.Samsung(三星)
6.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
7.Intel(英特尔)
8.Micron(美光科技)
9.SK Hynix(SK海力士)
10.Toshiba(东芝)
11.Seagate(希捷)

三 、硬盘颗粒查询

在深入查询前,可以了解一下AIDA64:
开软件后,依次点击左侧菜单的 “存储设备” → “ATA”‌,在“设备描述”中选中目标SSD,最后在“SSD物理信息”中查看“闪存类型”(如MLC/TLC/QLC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但是这个方法比较有限,因为AIDA64只有有些有,而很多可能并没有,比如我的这个就只显示NAND,并不显示是什么颗粒的。

使用flash id工具查询硬盘颗粒

我们在AIDA64上查不到我们的硬盘颗粒,而又不想拆盘查询,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flash id工具:

首先我们可以在:ssdtooll 进行下载对应主控的flash id(有些AIDA64上能看到,如果看不到可以查询所使用的硬盘的常用主控,然后来尝试),下载后解压打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比如我这个梵想的硬盘首先我尝试了国内厂商,最后试出来是联芸科技,打开flash id后可以看见识别到了我们的硬盘,然后选择1号对应我们梵想的硬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见我们的颗粒都是TLC的颗粒: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对于我的另一个原装的硬盘就比较难试了,我几乎试了两遍,最后才试出来是群联电子的主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见我们这个硬盘是QLC的颗粒,考虑到了QLC寿命较短、缓外性能较差的缺点,于是在升级过程中我将主硬盘位替换给了新换梵想的硬盘,并将C盘划分在了TLC颗粒的硬盘上,当然QLC的硬盘我也将它用在一些读写次数较少,性能需求较小的任务之上。

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本篇文主要介绍了硬盘颗粒(如 MLC、TLC、QLC)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及如何通过 flash id 工具查询硬盘颗粒类型,助力大家在笔记本硬盘升级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继续分享相关内容,欢迎持续关注。

相关文章:

  • kkfileview文件上传安全漏洞原理分析及解决方案
  • 在Linux中安装JDK并且搭建Java环境
  • 如何禁止chrome自动更新
  • 免布线视频桩如何重塑停车管理模式
  • 基于STM32、HAL库的RN8209C电能计量芯片驱动程序设计
  • Android Studio 中 build、assemble、assembleDebug 和 assembleRelease 构建 aar 的区别
  • 码蹄集——人民币大写数字、全部整除、隐晦余8
  • node版本.node版本、npm版本和pnpm版本对应
  • Spring Boot异步任务失效的8大原因及解决方案
  • (自用)Java学习-5.12(Redis,B2C电商)
  • OpenCV图像金字塔详解:原理、实现与应用
  • 谷歌Gemini生图升级:与GPT-4o的对决,谁更胜一筹?
  • LGDRL: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深度强化学习在自动驾驶决策中的应用
  • 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概念、进展、应用与挑战(下)
  • 互联网大厂Java求职面试:优惠券服务架构设计与AI增强实践-1
  • 【面试真题】王者荣耀亿级排行榜,如何设计?
  • 重学安卓14/15自由窗口freeform企业实战bug-学员作业
  • 关于groom毛发attributes
  • 2094. 找出 3 位偶数
  • Docker编排工具详解:Docker Compose与Docker Swarm
  • “无锡景・江南韵”:中国评弹艺术在尼日利亚收获众多粉丝
  • 80后莆田市文旅局长马骏登台与杨宗纬合唱,“演唱会秒变旅游推介会”
  • 何谓“战略稳定”:“长和平”的实现基础与机制
  • 上海与世界|环城生态公园带是上海绿色发展新名片
  • 著名学者黄修己去世,享年90岁
  • 第一集丨《亲爱的仇敌》和《姜颂》,都有耐人寻味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