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极限
第一步:极限的基本概念
- 数列的极限
• 定义:数列是按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如U₁, U₂, U₃…),通项Uₙ表示第n项(如Uₙ=1/(n+1))。
• 收敛与发散:当n无限增大时,若Uₙ无限接近某常数A,称数列收敛于A(如1/n收敛于0);若无法接近任何常数,则数列发散(如2ⁿ无限增大)。
• 符号:记作limₙ→∞ Uₙ = A。
- 函数的极限
• 定义:当x趋近于某点x₀或无穷时,若函数f(x)无限接近常数A,称f(x)的极限为A。
• 趋近方式:
• 双侧趋近:x→x₀(默认左右两侧同时趋近)。
• 单侧趋近:x→x₀⁺(右侧)、x→x₀⁻(左侧)。
• 无穷趋近:x→+∞或x→-∞。
• 符号:limₓ→x₀ f(x) = A。
第二步:极限存在的条件
充要条件:
• 双侧极限存在:当且仅当左极限(x→x₀⁻)和右极限(x→x₀⁺)均存在且相等时,极限存在。
• 举例:分段函数f(x)在x=0处,左极限为-1,右极限为1,因不等,故极限不存在。
反例与发散:
• 发散情况:若函数值无限增大(如x→+∞时2ⁿ)或振荡(如sin(1/x)在x→0时),极限不存在。
第三步:底层逻辑——为什么需要极限?
-
数学意义:
• 解决“无限接近”问题:描述变量在趋近某目标时(如n→∞或x→x₀)的趋势,而非终点的确切值。• 微积分的基础:导数(斜率)和积分(面积)均依赖极限定义。
-
核心思想:
• 逼近思维:通过考察“越来越接近”的过程,而非终点本身,规避直接计算不可达点(如无穷、分母为零)。• 统一离散与连续:数列(离散)与函数(连续)的极限统一定义,便于分析统一规律。
-
左右极限的意义:
• 验证稳定性:函数在某点可能左右行为不同(如分段函数),需分别考察趋近方向是否一致。
第四步:总结
• 极限就像“望山跑死马”:
你骑马奔向一座山(目标点x₀或无穷远),虽然永远到不了山脚,但能明确感觉到山的位置(极限值A)。如果无论从左边还是右边跑,看到的山都是同一个位置,那这座山的位置就是极限。如果左边看到是山A,右边是山B,或者山越来越高,那就说不清极限在哪了。
• 收敛 vs 发散:
• 收敛:数列或函数值像GPS导航一样,稳定接近某个固定地址(如1/n越来越接近0)。
• 发散:要么像脱缰野马一路狂奔(如2ⁿ无限大),要么像迷路兜圈子(如sin(nπ)在-1和1间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