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CVD 和 半导体等离子体刻蚀 工艺的异同点
`
PECVD`和半导体等离子体刻蚀工艺,两者都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领域,用于构建半导体器件的各种结构和实现特定的功能。
一、相同点
- 依赖等离子体:都需要借助等离子体来实现其工艺目的。在PECVD中,等离子体用于激发反应气体,使其分解成活性粒子,促进化学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在半导体等离子体刻蚀中,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粒子通过物理溅射或化学反应生成挥发性产物,从而去除材料表面的物质。
二、不同点
2.1 工艺本质
- PECVD:是一种添加工艺,属于薄膜沉积工艺。它将含有构成薄膜元素的气态反应剂或液态反应剂的蒸气及反应所需其它气体引入反应室,在衬底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薄膜,目的是在晶圆上沉积出所需的材料层,如介电材料、导体或半导体等材料。
- 半导体等离子体刻蚀:是一种去除工艺,是将曝光显影在光刻胶上的图形转移到目标材料上,最终形成所需设计图案的过程。它通过等离子体与晶圆表面材料的相互作用,去除不需要的材料,以实现特定的电路图案和结构。
2.2 工艺压力
- PECVD:通常在相对较高的压力下操作,一般在1 - 10 Torr ,需要在这样的压力环境中使反应气体充分反应并沉积在晶圆表面。
- 半导体等离子体刻蚀:需要在较低压力下进行,低压环境有助于增加离子轰击并从刻蚀反应室移除刻蚀副产品。等离子体刻蚀反应室所需的压力比PECVD反应室低得多,例如刻蚀过程的压力一般为30 - 300mTorr。
2.3 反应室设计
- PECVD:反应室中射频电极的面积和放置晶圆的接地电极基本相同,因此自偏压较小。离子轰击的能量在10 - 20eV,主要由射频功率决定。其重点在于通过等离子体辅助化学反应在晶圆表面均匀沉积薄膜。
- 半导体等离子体刻蚀:
射频电极面积更小,自偏压更大。刻蚀反应室中射频电极(夹盘或者阴极)比接地电极(反应室盖子)面积小,结合自偏压的优点,使晶圆端的等离子体电位比反应室盖子端的电位高得多。晶圆端的离子轰击能量在200 - 1000eV,反应室盖子端大约为10 - 20eV,这主要由射频功率决定。离子轰击的能量也与反应室的压力、电极间隔、气体及所加的磁场有关。为了在较低压力下产生等离子体,通常会配备磁场,磁场使电子以螺旋方式移动,增加电子与分子间产生离子化碰撞的机会,进而在较低压力下产生并维持等离子体。反应室带有冷却系统,因为剧烈的离子轰击将产生大量的热能,如果不进行冷却,晶圆温度会升高,可能导致光刻胶产生网状结构,影响刻蚀质量。所以刻蚀反应室必须有冷却系统来调节晶圆温度并控制刻蚀速率。
2.4 工艺目的和产物
- PECVD:目的是在晶圆表面沉积一层均匀、高质量的薄膜,产物是具有特定性能和厚度的薄膜材料,用于后续的半导体工艺步骤,如作为绝缘层、钝化层等。
- 半导体等-离子体刻蚀:目的是根据光刻胶上的图形,对晶圆表面的材料进行选择性去除,形成精确的电路图案和结构。产物是经过刻蚀后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晶圆表面,为后续的芯片制造工艺提供基础。
2.5 工艺参数控制
- PECVD:主要控制的参数包括反应气体种类、流量、压力、温度、等离子体功率等,以实现不同材料的沉积和薄膜性能的优化。例如,通过调整反应气体的种类和流量可以控制沉积薄膜的成分和厚度。
- 半导体等离子体刻蚀:需要精确控制等离子体的功率、气体流量、压力、刻蚀时间、射频功率等参数,以实现对刻蚀速率、刻蚀选择性、刻蚀形貌和刻蚀均匀性的控制。不同的刻蚀材料和图案需要不同的参数设置,以确保刻蚀的精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