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Advances】北京邮电大学突破:基于MEMS-超表面的多阶涡旋光束高速切换技术
前言
在过去十年间,光场灵活操控技术发展迅猛,从激光腔直接调制和发射结构化光束备受关注。携带轨道角动量(OAM)的涡旋光束在光通信、超分辨显微镜、激光干涉测量、OAM 全息术、成像及粒子操控等众多领域需求极大。传统上,实现从高斯模式到涡旋模式的转换,常需在激光腔内集成衍射光栅、涡旋波片等光束整形光学元件。近期发展的集成光学涡旋微梳,利用精心设计的角光栅修饰非线性微环谐振器,在片上高维结构化光源实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和光学超表面(OMS)的动态模式可切换涡旋激光器。通过将MEMS驱动的可调超表面集成到激光腔中,我们实现了高斯模式与不同阶数涡旋模式之间的高速切换(约100微秒),同时保持了高模式纯度(>95%)。这种设计不仅显著提升了激光器的灵活性和功能性,还为紧凑型动态激光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文速览
图 1.模式可切换的涡旋激光器设计。
图 2.MEMS-OMS 单元设计。
图 3.MEMS-OMS 设计、制造和表征 (λ = 1030 nm)。
图 4.启用 MEMS-OMS 的模式切换涡旋激光器:实验。
( 总结展望 )
本文展示了一种基于MEMS-OMS的动态激光器,可在约1030nm波长处实现高斯模式和涡旋模式的切换。激光器采用V形腔结构,由光纤镜(FM)、MEMS-OMS和输出耦合器(OC)组成,结构简单且易于调节。通过精确调整MEMS镜的驱动电压,能产生高纯度(>95%)、快速切换(~100μs)的激光模式。腔内MEMS-OMS、法拉第旋转器(FR)和四分之一波片(QWP)协同工作,确保了激光腔内偏振和模式分布在高斯和涡旋两种工作状态下,每次往返都能自洽演化。同时,还实现了高斯模式与高阶涡旋光束(l=2,3,5)之间的高对比度切换。
这项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MEMS技术与光学超表面相结合,为激光模式动态调控提供了一种紧凑且高效的解决方案。其潜在应用涵盖了光学成像、粒子操控、光学加工和智能光子学等多个领域。未来,通过进一步优化MEMS镜的设计和超表面的性能,可以进一步提升激光器的响应速度和模式切换范围,为先进光学系统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研究团队来自北京邮电大学、南丹麦大学、SINTEF Smart Sensors and Microsystems 等机构。北京邮电大学的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Photonic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团队的 Chuanshuo Wang、Xianglong Mei、Lili Gui、Hao Chen、Fei Ding、Kun Xu 参与研究;南丹麦大学 Centre for Nano Optics 团队的 Chao Meng、Paul C. V. Thrane、Sergey I. Bozhevolnyi 参与研究;SINTEF Smart Sensors and Microsystems 团队的 Paul C. V. Thrane 参与研究。
DOI:10.1126/sciadv.adq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