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中国湿地随着保护和修复的反弹
一、研究背景
滨海湿地是全球最具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广泛分布在河口、潮间带、泻湖和盐沼等地带,在调节气候、水质净化、生物栖息以及防止海岸侵蚀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近年来滨海湿地正面临严峻威胁,全球估计约有50%以上的滨海湿地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已经丧失。
在中国,滨海湿地约占全球滨海湿地面积的10%,主要集中于黄海、东海与南海沿岸区域。但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围填海、农业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加剧,中国滨海湿地大面积流失。尤其是黄渤海地区的泥滩和潮间带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引起广泛关注。
近年来,中央政府强化了对滨海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投入,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并加强红树林等典型湿地生态恢复。然而,尚缺乏系统的、全国尺度上的、基于多时相遥感监测的滨海湿地恢复效果量化研究。本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旨在通过遥感监测评估2000–2017年间中国滨海湿地的时空变化趋势,尤其关注湿地是否经历了退化后的恢复(rebound)过程。
二、研究内容
用一种方法去量化了中国的湿地,同时将湿地分成了三个类型。分析了关键节点上,湿地的变化情况(并没有发现用了断点监测)。最后,分成三个尺度(国家、三角洲、省域来分析其因素)
三、重要图表
图1 四个时期四个三角洲的湿地情况
图2 四个时期四个三角洲的湿地损失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