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服务器防御是怎么做出来的?服务器攻击方式有几种?
阿里云服务器防御是怎么做出来的?服务器攻击方式有几种?
服务器防御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体系,通常包括以下核心措施:
1. 网络层防御
-
防火墙(Firewall):过滤非法流量,仅允许授权通信(如仅开放80/443端口)。
-
DDoS防护:通过流量清洗、CDN分流(如Cloudflare)或高防IP抵御大规模流量攻击。
-
IP黑白名单:限制特定IP或地区的访问。
-
VPN/零信任网络:隐藏服务器真实IP,仅允许授权用户接入内网。
2. 系统层防御
-
系统加固: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禁用默认账户、最小化权限(如Linux的
chroot
)。 -
定期更新补丁:修复操作系统和软件的漏洞(如心脏出血漏洞需更新OpenSSL)。
-
入侵检测系统(IDS/IPS):监控异常行为(如多次登录失败触发告警)。
3. 应用层防御
-
Web应用防火墙(WAF):拦截SQL注入、XSS等常见Web攻击。
-
代码安全:输入验证、参数化查询(防SQL注入)、避免硬编码密钥。
-
HTTPS加密:使用TLS 1.3协议,防止数据窃听或篡改。
4. 数据层防御
-
加密存储:敏感数据(如密码)需哈希加盐存储(如SHA-256 +盐值)。
-
备份与容灾:定期异地备份(如3-2-1原则),启用RAID防止磁盘故障。
5. 监控与响应
-
日志分析:集中收集日志(如ELK Stack),检测异常行为。
-
自动化告警:通过Prometheus/Grafana监控服务器负载、流量突增等。
-
应急响应计划:制定预案(如隔离被黑服务器、取证溯源)。
常见的服务器攻击方式
1. 流量型攻击
-
DDoS攻击:通过僵尸网络发送海量请求耗尽带宽(如UDP Flood)。
-
CC攻击(HTTP Flood):模拟高频HTTP请求耗尽服务器资源(如针对登录接口)。
2. 注入攻击
-
SQL注入:利用未过滤的输入篡改数据库查询(如
' OR 1=1 --
)。 -
命令注入:通过系统命令执行漏洞控制服务器(如
; rm -rf /
)。
3. 跨站攻击
-
XSS(跨站脚本):注入恶意脚本窃取用户Cookie(如
<script>alert(1)</script>
)。 -
CSRF(跨站请求伪造):诱骗用户执行非预期操作(如自动转账)。
4. 协议漏洞利用
-
中间人攻击(MITM):截获未加密通信(如公共WiFi窃取密码)。
-
SSL/TLS漏洞:利用过时协议(如SSLv3)解密数据。
5. 身份认证攻击
-
暴力破解:尝试弱密码登录(如SSH/RDP的密码爆破)。
-
会话劫持:窃取Session ID伪装用户身份。
6. 高级持久威胁(APT)
-
零日漏洞利用:利用未公开漏洞渗透服务器(如永恒之蓝攻击)。
-
供应链攻击:通过第三方软件植入后门(如SolarWinds事件)。
7. 其他攻击
-
文件上传漏洞:上传恶意文件(如Webshell)控制服务器。
-
目录遍历:访问系统敏感文件(如
../../etc/passwd
)。 -
社会工程学:伪装管理员诱导泄露密码。
总结
防御需分层部署:从网络隔离到代码安全,结合实时监控与主动响应。
攻击方式不断演变,需持续学习(如关注CVE漏洞库)、定期渗透测试。
核心原则:最小权限、纵深防御、数据加密、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