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时时三省】(C语言基础)利用数组处理批量数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SDN 时时三省

什么是数组

整型、字符型、浮点型数据,这些都是简单的数据类型。对于简单的问题,使用这些简单的数据类型就可以了。但是,对于有些需要处理的数据,只用以上简单的数据类型是不够的,难以反映出数据的特点,也难以有效地进行处理。

例如,一个班有30个学生,每个学生有一个成绩,要求这3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从理论上,这是很简单的:把30个学生成绩加起来,再除以30就行了。

问题是怎样表示30个学生成绩?

当然可以用30个float型变量s1,s2,s3,…,s30。

但是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烦琐,要定义30个简单变量,如果有1000名学生怎么办呢?二是没有反映出这些数据间的内在联系,实际上这些数据是同一个班级、同一门课程的成绩,它们具有相同的属性。

人们想出这样的办法:既然它们都是同一类性质的数据(都代表一个班中学生的成绩),就可以用同一个名字(如s)来代表它们,而在名字的右下角加一个数字来表示这是第几名学生的成绩,

例如s₁ s₂ s₃ s₄ ... s₃₀代表学生1、学生2、学生3……学生30这30个学生的成绩。这个右下角的数字称为下标( subscript )。

一批具有同名的同属性的数据就组成一个数组( array ),s就是数组名。

由此可知:

( 1 )数组是一组有序数据的集合。数组中各数据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下标代表数据在数组中的序号。

( 2 )用一个数组名(如s )和下标(如15 )来唯一地确定数组中的元素,如s₁₅即代表第15个学生的成绩。

(3)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属于同一个数据类型。不能把不同类型的数据(如学生的成绩和学生的性别)放在同一个数组中。

由于计算机键盘只能输入有限的单个字符而无法表示上下标,C语言规定用方括号中的数字来表示下标,如用s[15]表示s₁₅,即第15个学生的成绩。

将数组与循环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处理大批量的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十分方便。

 

 

 

相关文章:

  • 基于GPT 模板开发智能写作辅助应用
  • 编程日志4.24
  • 甲骨文云2025深度解析:AI驱动的云原生生态与全球化突围
  • 搜索引擎中的检索模型(布尔模型、向量空间模型、概率模型、语言模型)
  • DeepSeek: 探索未来的深度学习搜索引擎
  • 移远通信LG69T赋能零跑B10:高精度定位护航,共赴汽车智联未来
  • 开发iOS App时,我常用的一款性能监控小工具分享
  • MES管理系统:重构生产任务管理的数智化引擎
  • 激光驱鸟:以科技重构生态防护边界
  • CSS--图片链接水平居中展示的方法
  • 指针(5)
  • Git 多账号切换及全局用户名设置不生效问,GIT进行上传无权限问题
  • 【MongoDB篇】MongoDB的数据库操作!
  • GBDT算法原理及Python实现
  • C++入门(缺省参数/函数/引用)
  • 从实列中学习linux shell脚本2: shell 的变量 方法 命名和使用规则之类 比如拿:获取cpu 负载,以及负载超过2.0 以后就发生邮件为例子
  • Silvaco仿真中的victory mesh
  • 信创开发中的数据库详解:国产替代背景下的技术生态与实践指南
  • Sce2DriveX: 用于场景-到-驾驶学习的通用 MLLM 框架——论文阅读
  • 在VMware上创建Ubuntu虚拟机,与Xshell和Xftp的连接和使用
  • 广东省副省长刘红兵跨省调任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 外交部:欢迎外国朋友“五一”来中国
  • 《奇袭白虎团》原型人物之一赵顺合辞世,享年95岁
  • 超级干细胞有助改善生育治疗
  • 汽车爆炸致俄军中将死亡嫌疑人被羁押,作案全过程披露
  • 伊朗爆炸港口已恢复货物进出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