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十二章-项目质量管理
本文章记录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知识点,是否为重点的依据,来源于官方教材和历年考题,持续更新共勉
本文章记录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知识点,是否为重点的依据,来源于官方教材和历年考题,持续更新共勉
项目质量管理包括把组织的质量政策应用于规划、管理、控制项目和产品质量要求,以满足干系人目标的各个过程。此外,项目质量管理以执行组织的名义支持过程的持续改进活动。项目质量管理需要兼顾项目管理与项目可交付成果两个方面,它适用于所有项目,无论项目的可付成果具有何种特性。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则需专门针对项目所产生的可交付成果类型而定,无论什么项目,若未达到质量要求,都会给某个或全部项目干系人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
12.1 管理基础
12.1.1 质量与项目质量
1.质量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对质量(Quality) 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主体明确和隐含需求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国家标准 GB/T 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对质量的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通常是指产品的质量,广义上的质量还包括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是指产品的使用价值及其属性;而工作质量则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它反映了与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质量与等级的区别。质量作为实现的性能或成果,是“一系列内在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 9000)。等级是对用途相同但技术特性不同的可交付成果的级别分类。例如:①一个低等级(功能有限)、高质量(无明显缺陷,用户手册易读)的软件产品,适合一般情况下使用,也可以被认可。②一个高等级(功能繁多)、低质量(有许多缺陷,用户手册杂乱无章)的软件产品,该产品的功能会因质量低劣而无效和 / 或低效,不会被使用者接受。
预防胜于检查。最好将质量设计到可交付成果中,而不是在检查时发现质量问题。预防错误的成本通常远低于在检查或使用中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成本。
预防------保证过程中不出现错误。
检查------保证错误不落到客户手中。
公差------结果的可接受范围。
控制界限------在统计意义上稳定的过程或过程绩效的普通偏差的边界。
2.项目质量
从项目作为一次性的活动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由 WBS 反映出的项目范围内所有的阶段、子项目、项目工作单元的质量构成,即项目的工作质量;
从项目作为一项最终产品来看,项目质量体现在其性能或者使用价值上,即项目的产品质量。
项目的质量是顺应顾客的要求进行的,不同的顾客有着不同的质量要求,其意图己反映在项目合同中。因此,项目合同通常是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依据。
12.1.2 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 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规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质量性质的活动。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的活动,一般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规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2.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