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中加入预训练的多层感知机(MLP)有什么作用?
在网络中加入预训练的多层感知机(MLP)通常是为了引入先验知识、提升特征表示能力或dropout,具体作用取决于MLP的设计和预训练任务。以下是常见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1. 特征融合与迁移学习:预训练的MLP可以作为特征提取器,将原始输入(如文本、语音参数、图像等)映射到更高层次、更具判别性的特征空间。这些特征可能包含预训练任务中学到的通用模式(例如语音的韵律规律、图像的纹理特征等)。 同时全连接有助于特征融合。
场景举例:
在语音合成(TTS)中,预训练MLP可以将文本特征(如音素、词性)转换为更鲁棒的语言表示,再输入到主模型(如Transformer或Diffusion模型)。
在计算机视觉中,MLP预训练于图像分类任务后,可作为特征提取器用于下游任务(如目标检测)。
优势:
避免从零开始训练,尤其在小数据场景下提升泛化能力。
提取的特征可能比原始输入更紧凑,减少主模型的复杂度。
2.dropout
Dropout 是一种用于神经网络的正则化技术,由 Geoffrey Hinton 在 2012 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在训练过程中,随机“丢弃”(暂时禁用)网络中的一部分神经元(通常按一定概率p,以此防止过拟合。)
因为是随机的,只要训练次数足够多,神经元被选中训练的次数应该是相等的。
场景举例:Tacotron的Encoder部分对输入character进行input embeddings之后通过pr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