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电源芯片在自动化测试中该如何降低成本增加精准度

在半导体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源管理芯片作为电子设备的核心组件,其测试需求日益复杂。尤其是多路输出电源芯片(如单进四出、三出等)的测试,不仅需要覆盖多路输出的性能指标,还需兼顾测试成本与精度。如何在高复杂度测试中实现降本增效并提升数据准确性?

多路测试难题:高成本与空间限制的双重挑战

传统的多路输出电源芯片测试需为每路输出配置独立仪器。例如,单进四出芯片的万用表测试需5台设备同时工作,这不仅导致仪器购置成本飙升,还面临机柜空间不足的难题。对于测试量较大的企业而言,此类方式难以满足高效集成与规模化测试需求。

解决方案:继电器切换工装技术
通过继电器切换装置,仅需单台仪器即可完成多路测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ATECLOUD系统指令控制继电器,将仪器信号动态切换至不同测试通路。例如,在四路输出测试中,系统自动切换继电器连接至对应引脚,逐路完成指标采集。此方案可减少80%的硬件投入,同时解决机柜空间限制问题,显著提升测试效率。

精度提升关键:低内阻线缆的选型与应用

在多路电源芯片的输出特性测试中,导线内阻对结果影响巨大。以输出电流限制测试为例,若线缆内阻过高,大电流工况下导线压降会导致负载异常或输出电压波动,直接影响测试准确性。因此,低内阻线缆成为高精度测试的核心保障。

案例分析:深圳某半导体公司的选型实践
以纳米软件为深圳某公司的测试选型为例:公司要求系统内部线缆内阻需低于2mΩ,设计团队对铜材质与镀银特氟龙线缆进行对比测试:

  • 铜材质线缆:长度0.5m,内阻0.237mΩ

  • 镀银特氟龙线缆:同规格下内阻0.734mΩ

尽管镀银线缆具有耐高温特性,但其内阻超出预期。最终选用铜材质线缆,实测阻值仅1.1mΩ,完全满足客户需求。此案例表明,线缆选型需基于实际测试数据,平衡成本与性能。

继电器切换工装与低内阻线缆的结合,需依托自动化测试系统(如ATECLOUD)实现高效协同。该系统可通过编程指令完成以下操作:

  1. 动态切换控制:按预设顺序切换继电器通路,实现多路自动化测试;

  2. 实时数据采集:同步记录各通路电压、电流等参数,生成标准化测试报告;

  3. 异常预警机制:检测线缆内阻波动或继电器故障,保障测试稳定性。

参考资料:​​​​​​​www.namisoft.com/news/dymkcszt/72.html

http://www.dtcms.com/a/103220.html

相关文章:

  • LLM - 开源强化学习框架 OpenR1 的环境配置与训练参数 教程
  • Spring Boot 中的 Aware 接口以及 ApplicationContextAware 的详细说明、使用示例及注意事项
  • MySQL源码学习系列(二)--面试高频问题:general log、slowlog记录顺序
  • 网红指路机器人是否支持环境监测功能?
  • GitHub热门RAG框架:让大语言模型更智慧
  • 蓝桥杯备考:BFS之Catch That Cow S
  • 5G随身Wi-Fi下的pcdn
  • 动态开点线段树处理超大范围数据区间问题 - 洛谷P2781
  • Adobe Lightroom 2025安装下载和激活指南
  • Linux常见操作命令(2)
  • 音频进阶学习二十五——脉冲响应不变法实现低通滤波器
  • 【408】26考研-王道计算机408
  • 手工排查后门木马的常用姿势
  • C++之曲线拟合与离散点生成
  • ‌在 Fedora 系统下备份远程 Windows SQL Server 数据库的完整方案
  • Oracle数据库数据编程SQL<3.5 PL/SQL 存储过程(Procedure)>
  • JMeter进行分布式压测
  • 【力扣刷题实战】寻找数组的中心下标
  • Scala基础知识3
  • Kong网关研究
  • Android 中实现一个自定义的 AES 算法
  • 【SPP】深入解析蓝牙 L2CAP 协议在SPP中的互操作性要求 —— 构建可靠的蓝牙串口通信基础
  • CF每日5题(1400)
  • 关于微信小程序云开发,上传数据库时--数据异常问题
  • 从零构建大语言模型全栈开发指南:第四部分:工程实践与部署-4.1.2ONNX格式转换与TensorRT部署
  • 数据库部署在服务器表不存在解决方案
  • LVS负载均衡集群
  • 跨域问题解决
  • 【Linux】进程的详讲(中上)
  • 蓝桥杯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