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python-基础-注释、数据类型、运算符、判断、循环
这里写自定义目录标题
- 1. Python简介
- 2. 为什么选择Python?
- 3. 安装Python
- 4. Python的第一个程序
- 5. Python的基本概念
- 6. Python的控制流
- - 条件语句
- - 循环
- 7. Python的函数
- 8. 注释
- 9. 学习资源
从认识Python开始,首先了解它的特点和用途是一个很好的起点。让我们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了解:
1. Python简介
Python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由Guido van Rossum于1991年发布。它的设计哲学强调代码的可读性,语法简洁,易于学习,因此非常适合初学者使用。
2. 为什么选择Python?
- 易学易用:Python的语法简单、直观,不需要编写大量的冗余代码。
- 强大的库和框架:Python拥有广泛的第三方库,能够支持从数据科学到网页开发等各种应用。
- 跨平台:Python可以在多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MacOS、Linux)上运行。
3. 安装Python
要开始使用Python,首先需要安装它:
- 前往Python官网下载并安装最新版本的Python。
- 安装时确保勾选了"Add Python to PATH"选项,这样你就可以在命令行中直接运行Python。
4. Python的第一个程序
安装好Python后,你可以通过命令行(Windows的命令提示符,按键盘的win+r,输入python进入python的命令窗口)运行Python,也可以使用集成开发环境(IDE)来写代码。
你可以先尝试输入以下代码:
print("Hello, World!")
这是Python中的一个经典示例。print()
是一个内置函数,用来输出字符串或其他数据。运行后,你会看到屏幕上打印出“Hello, World!”。
5. Python的基本概念
-
变量和数据类型:
在Python中,你可以为变量赋值,变量的类型会根据所赋值的内容自动推导。例如:x = 10 # 整数类型 y = 3.14 # 浮点数类型 name = "John" # 字符串类型 is_active = True # 布尔类型
** 更多数据类型**
-
运算符:
- 算术运算符:
+
(加)、-
(减)、*
(乘)、/
(除) - 比较运算符:
==
(等于)、!=
(不等于)、>
(大于)、<
(小于) - 逻辑运算符:
and
、or
、not
例如:
a = 5 b = 10 print(a + b) # 输出 15 print(a > b) # 输出 False
- 算术运算符:
6. Python的控制流
- 条件语句
可以根据条件执行不同的代码块。用if
、elif
和else
来实现条件判断:
Python中常见的条件控制语句用于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决定程序的执行路径。以下是Python中常见的条件控制结构:
if
语句
if
语句用于根据条件表达式的真假来决定是否执行某个代码块。
语法:
if condition:
# 如果条件为真,执行该代码块
示例:
x = 10
if x > 5:
print("x is greater than 5")
if-else
语句
if-else
语句在条件为True
时执行if
后的代码块,条件为False
时执行else
后的代码块。
语法:
if condition:
# 如果条件为真,执行该代码块
else:
# 如果条件为假,执行该代码块
示例:
x = 3
if x > 5:
print("x is greater than 5")
else:
print("x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5")
if-elif-else
语句
if-elif-else
语句允许检查多个条件。当第一个条件为True
时,执行相应的代码块;如果第一个条件为False
,则检查下一个elif
条件,直到找到True
的条件。如果所有条件都为False
,则执行else
代码块。
语法:
if condition1:
# 如果condition1为真,执行该代码块
elif condition2:
# 如果condition1为假,且condition2为真,执行该代码块
else:
# 如果所有条件都为假,执行该代码块
示例:
x = 8
if x > 10:
print("x is greater than 10")
elif x == 8:
print("x is equal to 8")
else:
print("x is less than 8")
- 嵌套
if
语句
if
语句可以嵌套在另一个if
语句中,允许进行更复杂的条件判断。
语法:
if condition1:
if condition2:
# 如果condition1和condition2都为真,执行该代码块
示例:
x = 5
if x > 0:
if x < 10:
print("x is between 0 and 10")
- 条件表达式(Ternary Operator)
- 条件表达式(也叫三元运算符)是一种简洁的方式,根据条件判断选择值。其语法为:
value_if_true if condition else value_if_false
语法:
result = value_if_true if condition else value_if_false
示例:
x = 10
result = "Positive" if x > 0 else "Non-positive"
print(result)
- 逻辑运算符
- 在条件语句中,逻辑运算符用于组合多个条件。常见的逻辑运算符有:
and
:所有条件都为真时返回True
or
:有至少一个条件为真时返回True
not
:反转条件的真假
示例:
x = 10
y = 5
if x > 5 and y < 10:
print("x is greater than 5 and y is less than 10")
if not x == 15:
print("x is not equal to 15")
- 短路求值
- 在条件判断中,Python会根据短路原则决定是否继续求值:
- 对于
and
运算符,当第一个条件为False
时,后面的条件不会被求值。 - 对于
or
运算符,当第一个条件为True
时,后面的条件不会被求值。
- 对于
示例:
x = 0
if x > 0 and 10 / x > 1: # 因为 x > 0 是 False,后面的 10 / x 不会被执行
print("x is positive and 10 / x is greater than 1")
这些条件控制语句可以帮助你根据不同的情况控制程序的流程,实现条件分支、选择和循环等功能。
- 循环
Python中有两种常用的循环:for
循环和while
循环。
-
for循环:用于遍历序列(如列表、元组、字符串):
for i in range(5):#从零开始取五位 print(i)
-
while循环:根据条件执行循环:
i = 0 while i < 5: print(i) i += 1
Python的控制流涉及条件语句、循环、异常处理等。常见的控制流问题包括:
- 条件语句错误
- 使用
if
、elif
、else
时,常见问题包括缩进错误、条件判断逻辑错误等。 - 解决方法:确保条件语句的正确书写和逻辑判断,如使用合适的运算符(
==
、<
、>
等)进行比较。
示例问题:
if x = 10: # 错误,应使用 '==' 比较运算符
print("x is 10")
修正:
if x == 10: # 正确
print("x is 10")
- 循环中的无限循环
- 循环中忘记更新循环条件,导致程序进入无限循环。
示例问题:
while True:
print("Hello")
# 忘记退出条件,导致无限循环
修正:
while x < 10:
print("Hello")
x += 1 # 正确的退出条件
break
和continue
的误用
- 在循环中使用
break
和continue
时,有时会导致意外跳过循环或提前退出。
示例问题:
for i in range(10):
if i == 5:
break # 想跳出循环
elif i == 2:
continue # 跳过本次循环
print(i)
- 有时需要对条件判断进行调整,以确保
break
和continue
按预期工作。
- 异常处理不当
- 使用
try...except
时,可能出现捕获过于宽泛的异常或没有捕获特定异常的情况。
示例问题:
try:
x = 1 / 0 # 除零错误
except:
print("Something went wrong")
修正:
try:
x = 1 / 0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print("Cannot divide by zero") # 捕获特定异常
- else在循环中的应用
else
子句在for
或while
循环中使用时,若没有遇到break
语句,else
部分会被执行。因为格式的问题导致无法正常执行
示例问题:
for i in range(5):
if i == 3:
break
else:
print("Loop completed successfully")
修正:
for i in range(5):
if i == 3:
break
else:
print("Loop completed successfully") # 只有循环正常结束时才执行
return
和continue
的混用
- 在函数中使用
return
和continue
时,可能会导致逻辑问题。return
会直接退出函数,而continue
用于跳过当前循环的剩余部分。
示例问题:
def process_numbers(numbers):
for number in numbers:
if number < 0:
continue # 处理负数时跳过
return number # 仅返回第一个有效的数字
- 在这种情况下,函数会在第一个有效数字时返回,无法继续处理后面的数字。
- 未考虑边界条件
- 在使用
for
或while
循环时,未考虑到数据的边界条件,可能导致索引越界或空循环。
示例问题:
nums = []
for i in range(len(nums)):
print(nums[i]) # 空列表时会出错
修正:
nums = []
if nums:
for i in range(len(nums)):
print(nums[i])
else:
print("List is empty")
这些是Python控制流中常见的错误和问题,通过认真检查逻辑和语法,可以避免这些常见陷阱。
7. Python的函数
函数是Python程序的基本组成部分,可以封装一段代码,使其复用。例如:
def greet(name):
print(f"Hello, {name}!")
greet("Alice") # 输出 "Hello, Alice!"
greet("Bob") # 输出 "Hello, Bob!"
8. 注释
在Python中,注释用于向代码中添加解释或说明,帮助开发者理解代码的目的。Python提供了两种主要的注释方法:单行注释和多行注释。以下是详细讲解:
- 单行注释
单行注释用于注释掉一行代码中的某些内容。它是通过在行首添加#
符号来实现的。
语法:
# 这是一个单行注释
print("Hello, World!") # 这里是行尾的注释
示例:
# 输出"Hello, World!"到控制台
print("Hello, World!") # 这行代码打印文本
- 在
#
后面可以添加解释文字,这部分内容不会被Python执行。
- 多行注释
在Python中,并没有专门的多行注释语法,但我们可以使用三引号('''
或 """
)来创建多行注释。这种方式通常用于注释较大块的文本或多行文档。
语法:
'''
这是多行注释的一种方式
可以注释多行文字
'''
或者:
"""
这也是一种多行注释的方式
它用三个双引号包裹注释内容
"""
示例:
"""
这是一段多行注释
用于解释以下代码的功能
例如,下面这段代码将输出"Hello, World!"到控制台
"""
print("Hello, World!")
- 注意:尽管三引号常用于文档字符串(docstrings),它们也可以用于注释。一般而言,使用
#
做单行注释,而'''
或"""
用于多行注释或文档字符串。
- 文档字符串(Docstring)
文档字符串(也叫Docstring)是特殊的多行字符串,通常用于模块、函数、类或方法的描述。它位于函数定义后的第一行,并用三引号包围。文档字符串不仅可以作为注释,而且还可以通过help()
函数访问。
语法:
def my_function():
"""
这是一个文档字符串,用于描述函数的作用。
可以在这里写明函数的参数、返回值等信息。
"""
pass
示例:
def greet(name):
"""
这是一个示例函数,它接收一个名字并打印问候语。
参数:
name: str - 传入的名字
返回:
无返回值
"""
print(f"Hello, {name}!")
- 这种注释通常用于函数、类和模块的说明,作为文档生成的来源。
-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看文档字符串:
help(greet) # 输出greet函数的文档字符串
- 单行注释:使用
#
符号,注释掉一行内容。 - 多行注释:使用三引号
'''
或"""
,适合注释多个代码行。 - 文档字符串:用于函数、类、模块的说明,通常位于定义后的第一行,用三引号包围。
注释是编写清晰和可维护代码的重要部分,合理使用注释能够帮助其他开发者(或你自己)更好地理解代码逻辑。如果有任何问题,随时告诉我!
9. 学习资源
- 官方文档:Python的官方文档非常详细,是学习Python最权威的资源:Python官方文档。
- 在线教程:可以通过网上的互动教程来练习,比如Codecademy、LeetCode等。
- 书籍:
- 《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
- 《简明Python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