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线段树SegmentTree

线段树当中的几个重要操作

1.PushUp

上推操作:由子节点算父节点的信息

p u s h u p push up pushup 操作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父子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当我们递归建树时,对于每一个节点我们都需要遍历一遍,并且电脑中的递归实际意义是先向底层递归,然后从底层向上回溯,所以开始递归之后必然是先去整合子节点的信息,再向它们的祖先回溯整合之后的信息。
我们在这儿就能看出来,实际上push_up是在合并两个子节点的信息,所以需要信息满足结合律!



2.PushDown

下沉操作,又称为懒标记延迟标记:由父节点计算子节点的信息

之所以称为懒标记,是因为当我们在修改一个区间的信息的时候,我们不会把这个区间和它的所有子区间全都修改,而是在根节点的区间上标记一下(这就需要一个额外的信息 a d d add add 来储存我们的修改信息),在用到该区间的时候才进行修改。即延迟修改。

例如我们要修改区间 [ 1 , 10 ] [1, 10] [1,10],我们无须把它的子区间 [ 1 , 5 ] [1, 5] [1,5] [ 6 , 10 ] [6, 10] [6,10] 以及 [ 1 , 5 ] [1, 5] [1,5] [ 6 , 10 ] [6, 10] [6,10] 的子区间全部递归修改一番直到修改到叶子节点然后逐层回溯,这样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是可以高达 O ( N l o g N ) O(NlogN) O(NlogN) 的。
我们可以直接在区间 [ 1 , 10 ] [1, 10] [1,10] 标记一下,表示我们修改了这个区间了,但是我们不对他的子区间进行操作,直到某一次查询或者修改需要使用这个区间的时候,我们才修改这个区间并把它的修改下沉到子区间。

不过我的习惯是,当我们需要标记一个区间的时候,直接就把此区间修改了。

总而言之,懒标记的作用是记录每次、每个节点要更新的值,也就是delta,但线段树的优点不在于全记录(全记录依然很慢qwq),而在于传递式记录:

整个区间都被操作,记录在公共祖先节点上;只修改了一部分,那么就记录在这部分的公共祖先上;



3.Build

将一段区间初始化为线段树



4.Modify

  1. 单点( P u s h U p PushUp PushUp
  2. 区间( P u s h D o w n PushDown PushDown + P u s h u p Pushup Pushup



5.Query

时间复杂度: O ( 4 × l o g N ) O(4 \times logN) O(4×logN)
查询某一段区间的信息



6.与树状数组的比较

线段树的常数比树状数组
线段树的 l o g n logn logn 4 4 4 倍的 l o g n logn logn
树状数组的 l o g n logn logn 1 1 1 倍的 l o g n logn logn
线段树点修改和区间查询的时间复杂度为



7. u p up up d o w n down down操作的使用时机

主要是从定义出发

(1) p u s h u p pushup pushup

p u s h u p pushup pushup 的定义是通过合并子节点的信息并上传修改根节点的信息,只要修改子节点的信息,就要在回溯的过程中修改父节点的信息。

因此, p u s h u p pushup pushup 一般是在代码的末尾出现,只有子节点都修改完成之后,才可以吧子节点的信息合并推到父节点上。

例如:

(1)建树的过程中,如果区间可以继续划分,那么我们就要递归该根节点的左右区间,当递归左右区间结束的时候,就要 p u s h u p pushup pushup 合并返回子节点的信息。
(2)修改区间信息,如果我们修改的区间不能在当前区间直接完成修改,而是要在它的左右区间分别修改一部分,例如区间 [ 1 , 10 ] [1, 10] [1,10],我们要修改 [ 4 , 7 ] [4, 7] [4,7] ,就需要分别修改它的左子树区间 [ 1 , 5 ] [1, 5] [1,5] 和右子树区间 [ 6 , 10 ] [6, 10] [6,10]。并在修改结束的时候 p u s h u p pushup pushup 合并子节点的修改信息返回到父节点。

(2) p u s h d o w n pushdown pushdown

p u s h d o w n pushdown pushdown的定义是下沉父节点的修改信息到子节点,只要父节点的信息被修改,就要下沉父节点的修改信息到子节点上。

因此, p u s h d o w n pushdown pushdown 一般在代码的头出现,否则此时子节点的信息未被修改,或者说出现修改重叠的情况。

并且,使用 p u s h d o w n pushdown pushdown 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区间分裂的时候使用的。即,我们不能在当前区间直接完成操作,需要分别在它的左区间或者右区间或者两个子区间进行操作。而由于我们使用了懒标记,只修改了根区间的信息,它的子区间还未修改,所以说我们要把它的修改信息下沉到子区间并修改和标记子区间。

例如:

(1)执行查询操作,此时我们得到区间的一些信息,当然要把还未执行的操作执行一下。
(2)执行修改操作,这个不太好理解,虽然说我们的修改操作也可能会使用到两个子区间的信息,但我们只是对区间加上一个懒标记,为什么还要把根区间的懒标记下沉呢?这是因为我们上面的 pushup 会出现在修改操作里,如果懒标记没有下传就会导致子节点的值没有第一时间更新,父节点就会被错误的更新。

再举个例子解释一下第(2)点:

  1. 初始化区间 [ 1 , 10 ] [1, 10] [1,10] 所有元素全为 1 1 1,建树,维护两个信息: l a z y T a g lazyTag lazyTag 和 区间和 s u m sum sum
  2. 执行修改操作 [ 1 , 10 ] [1, 10] [1,10] 的每个元素都加上 2 2 2,此时区间元素全为3。我们的懒标记修改了区间 [ 1 , 10 ] [1, 10] [1,10] s u m sum sum s u m [ 1 , 10 ] = 30 sum[1, 10] = 30 sum[1,10]=30,但此时区间 [ 1 , 5 ] , [ 6 , 10 ] , . . . , [ 9 , 9 ] , [ 10 , 10 ] [1, 5], [6, 10], ... ,[9, 9],[10, 10] [1,5],[6,10],...,[9,9],[10,10]的值依然是初始状态下的值。 最后 p u s h u p pushup pushup (由于 [ 1 , 10 ] [1, 10] [1,10] 为整个树的根节点,所以此时 p u s h u p pushup pushup 啥都没做)。
  3. 再次执行修改操纵 [ 1 , 5 ] [1, 5] [1,5] 的每个元素都加上 1 1 1(不执行 p u s h d o w n pushdown pushdown),紧接着由于 [ 1 , 5 ] [1, 5] [1,5] 无法包含当前区间 [ 1 , 10 ] [1, 10] [1,10] ,分裂区间为 [ 1 , 5 ] , [ 6 , 10 ] [1, 5], [6, 10] [1,5],[6,10], 递归到左区间 [ 1 , 5 ] [1, 5] [1,5],此时正好包含该区间,修改区间 [ 1 , 5 ] [1, 5] [1,5] 的值为 10 10 10,然后 p u s h u p pushup pushup 该区间的修改信息到父区间 [ 1 , 10 ] [1, 10] [1,10], s u m [ 1 , 10 ] = s u m [ 1 , 5 ] + s u m [ 6 , 10 ] = 10 + 5 = 15 sum[1, 10] = sum[1, 5] + sum[6, 10] = 10 + 5 = 15 sum[1,10]=sum[1,5]+sum[6,10]=10+5=15,然后回溯到父区间 [ 1 , 10 ] [1, 10] [1,10],执行 p u s h u p pushup pushup(由于是树根不执行),结束。
  4. 最后我们发现第二次操作 s u m [ 1 , 10 ] = 15 sum[1, 10] = 15 sum[1,10]=15,甚至比第一次操作的 s u m sum sum 更小了,究其原因在于第一次操作给区间 [ 1 , 10 ] [1, 10] [1,10] 打上的懒标记没有在第二次操作下沉到子区间,导致子区间实际上没有执行第一次修改操作。
  5. 如果我们在分裂区间之前执行 p u s h d o w n pushdown pushdown,那么此时有 s u m [ 1 , 5 ] = 15 , s u m [ 6 , 10 ] = 15 sum[1, 5] = 15, sum[6, 10] = 15 sum[1,5]=15,sum[6,10]=15,然后执行第二次修改操作 s u m [ 1 , 5 ] = 15 + 5 = 20 sum[1, 5] = 15 + 5 = 20 sum[1,5]=15+5=20,最后合并区间 [ 1 , 5 ] , [ 6 , 10 ] [1, 5], [6, 10] [1,5],[6,10] 的和上传到区间 [ 1 , 10 ] [1, 10] [1,10],此时 s u m [ 1 , 10 ] = 20 + 15 = 35 sum[1, 10] = 20 + 15 = 35 sum[1,10]=20+15=35 就正确了



8.常见的SE错误来源

  1. 数组空间没有开四倍
  2. m i d = l + r > > 1 mid = l + r >> 1 mid=l+r>>1 还是 m i d = t r [ u ] . l + t r [ u ] . r > > 1 mid = tr[u].l + tr[u].r >> 1 mid=tr[u].l+tr[u].r>>1
  3. u < < 1 u << 1 u<<1 或者 u < < 1 ∣ 1 u << 1|1 u<<1∣1 是否写错
  4. b u i l d build build 里面 e l s e else else 循环中,是否初始化 t r [ u ] = { l , r . . . } tr[u] =\{l, r... \} tr[u]={l,r...}



例题

1.区间加法

模板题

步骤二:思路
步骤三:代码


2.区间乘法 + 区间加法

步骤一:题目描述

模板题

步骤二:思路
步骤三:代码


3.区间最大公约数

步骤一:题目描述

结论

步骤二:思路
步骤三:代码


4.最大连续字段和

步骤一:题目描述

维护额外信息

步骤二:思路
步骤三:代码


4.区间最值

步骤一:题目描述

思维

步骤二:思路
步骤三:代码

相关文章:

  • HTML5 Audio(音频)学习笔记
  • Elasticsearch客户端工具初探--kibana
  • PyTorch处理数据--Dataset和DataLoader
  • Springboot高版本适配人大金仓
  • qtcore在docker容器中运行
  • string 的接口
  • 有额外限制的 bellman_ford 算法
  • Docker技术全景解析
  • 串行通信 与 并行通信 对比
  • 3、实际常用命令【待补充】
  • rocketmq零拷贝技术底层实现
  • PgDog:一个PostgreSQL分布式集群中间件
  • 【前端常用函数】
  • 达梦改密码时不想看到明文
  • 下载vmware17
  • SQL-木马植入、报错注入及其他
  • 【算法day22】两数相除——给你两个整数,被除数 dividend 和除数 divisor。将两数相除,要求 不使用 乘法、除法和取余运算。
  • C++ 与 C 语言中的链表初始化方式对比(数据结构)
  • 【Linux】环境搭建 - 使用Mac电脑连接树莓派
  • [Leetcode]单链表回顾
  • 汕头违建豪宅“英之园”将强拆,当地:将根据公告期内具体情况采取下一步措施
  • 日月谭天丨这轮中美关税会谈让台湾社会看清了什么?
  • 线下哪些商家支持无理由退货?查询方法公布
  • 熊出没!我驻日本札幌总领馆提示中国公民注意人身安全
  • 新华时评:中美经贸会谈为全球经济纾压增信
  • 最高降价三成,苹果中国iPhone开启大促销,能拉动多少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