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SLAM基础知识:前端和后端

在SLAM中前端和后端是被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但是对于前端和后端的理解有着不同的看法,我的理解是:

前端:前端负责处理传感器数据,特征提取,进行状态估计和地图构建的初步步骤。

后端:后端接受不同时刻的里程计信息,以及回环检测信息,对它们进行优化,得到全局一致的轨迹和地图。

也就是说前端一般是为了得到当前帧的一个粗糙的位姿估计,而后端则是一个规模更大(多帧之间的约束、回环、IMU等其他约束)的优化系统。 

以LOAM系列为例:

特征提取、匹配、scan-to-map中利用高斯牛顿求解ICP问题进行状态估计,这些都属于前端部分;回环检测、因子图优化部分则属于后端。

以Fast-LIO系列为例:

在基于滤波的SLAM算法中,使用迭代卡尔曼滤波(Iterative Kalman Filtering)来求解当前帧状态量的步骤通常属于SLAM系统的前端部分。

如果我们把后端看做是一个全局优化或者多个时刻的里程计优化的话,那么因为Fast-LIO系列没有回环,则认为没有后端只有前端。

以ORB-SLAM系列为例:

ORB-SLAM2主要有3大线程,分别是跟踪线程,局部建图线程以及回环检测线程。跟踪线程仅优化当前帧位姿,属于前端视觉里程计部分;局部建图线程会一起优化当前帧及其共视关键帧的位姿和地图点,属于后端优化部分;回环检测线程会优化全局位姿也属于后端优化部分。

相关文章:

  • STM32各外设初始化步骤
  • 1、MQ_介绍、优缺点、类型等
  • 前端每日一练:三栏布局,包括 Flex 布局、浮动布局、Grid 布局以及绝对定位布局。
  • 弹性地基梁matlab有限元编程 | 双排桩支护结构 | Matlab源码 | 理论文本
  • 本地项目推送到腾讯云轻量应用服务器教程(并实现本地推送远程自动更新)
  • 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 ⑧
  • 夏目友人帐 第六季特别篇 2017.09.27
  • Android SDK2 (实操三个小目标)
  • Android Q - 应用保活记录(展锐平台)
  • 学习JAVA的第十二天(基础)
  • 进程与线程:通过实际生活来解析计算机的基本运作单位
  • QT绑定信号槽重载
  • VS code下载与使用方法(包含远程调试)
  • anaconda, conda, conda-forge
  • SpringCloud--Sentinel基本概念介绍
  • 如何在Vue项目中应用TypeScript?
  • java 获取项目内的资源/配置文件
  • 第5章---GameplayEffect的使用
  • 算法题 — 三个数的最大乘机
  • Linux系统之部署复古游戏平台
  • 比特币价格重返10万美元,哪些因素使然?
  • 2025中国南昌国际龙舟赛5月23日启幕,是历年来南昌举办的最高规格龙舟赛事
  • 洛杉矶奥组委确认202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场地
  • 特色茶酒、非遗挂面……六安皋品入沪赴“五五购物节”
  • 川大全职引进考古学家宫本一夫,他曾任日本九州大学副校长
  • 巴基斯坦军方:印度导弹袭击已造成至少3死14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