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内存管理
内存管理
- C/C++内存分布
- C++动态内存管理方式
- new/delete操作内置类型
- new/delete操作自定义类型
- operator new和operator delete函数
- new/delete对不同类型的处理
- 内置类型
- 自定义类型
- 定位new表达式(placement-new)
- 使用格式
- 使用场景
C/C++内存分布
- 内存映射(Memory Mapping) 是一种高效的 I/O 操作方式,可将文件或匿名内存区域映射到进程的地址空间,允许直接通过内存地址访问数据。动态链接库(如 .so 文件)的加载也依赖此技术。用户可通过系统接口(如 mmap)创建 共享内存区域,结合进程间同步机制(如信号量),实现高效的数据共享和通信。
- 数据段又分为Data段(存放显式初始化的全局/静态变量)和Bss段(未初始化的全局/静态变量)。
C++动态内存管理方式
new/delete操作内置类型
int main()
{
//动态申请一个int类型的空间
int* ptr1 = new int;
//动态申请一个int类型的空间并初始化为10
int* ptr2 = new int(10);
//动态申请一个10个int类型的空间
int* ptr3 = new int[10];
delete ptr1;
delete ptr2;
delete[] ptr3;
return 0;
}
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在申请和释放单个元素空间的时候,使用的是new和delete操作符,申请和释放连续空间的时候,使用的是new[]和delete[]
new/delete操作自定义类型
class A
{
public:
A(int a)
:_a(a)
{
std::cout << "A(int a) a =" << _a << std::endl;
}
~A()
{
std::cout << "~A()" << std::endl;
}
private:
int _a;
};
int main()
{
A* pa1 = new A(10);
A* pa2 = (A*)malloc(sizeof(A));
delete pa1;
free(pa2);
A* pa3 = (A*)malloc(sizeof(A) * 10);
A* pa4 = new A[3]{ 1,2,3 };
free(pa3);
delete[] pa4;
return 0;
}
运行出来的结果是
new/delete和malloc/free最大区别是new/delete对于自定义类型除了开空间之外还会调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operator new和operator delete函数
operator new和operator delete函数使用户进行动态内存申请和释放的操作符,它们都是系统提供的全局函数。new在底层调用了operator new全局函数来申请空间,delete在底层调用operator delete来释放空间
// 全局 operator new 的典型实现伪代码
void* operator new(std::size_t size) {
if (size == 0) size = 1; // C++ 要求分配至少 1 字节
void* p = std::malloc(size);
if (!p) {
// 分配失败时抛出 bad_alloc
throw std::bad_alloc();
}
return p;
}
_GLIBCXX_WEAK_DEFINITION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ptr) _GLIBCXX_USE_NOEXCEPT
{
std::free(ptr); // 直接调用 C 标准库的 free
}
// C++14 引入的带 size 参数的版本
_GLIBCXX_WEAK_DEFINITION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ptr, std::size_t) _GLIBCXX_USE_NOEXCEPT
{
::operator delete(ptr); // 委托给无 size 参数的版本
}
通过以上代码可以看出,operator new实际也是通过malloc来申请空间,如果malloc申请空间成功就直接返回,不成功则抛出异常。operator delete最终是通过free来释放空间
new/delete对不同类型的处理
内置类型
如果申请的是内置类型的空间,new和malloc,delete和free基本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new/delete申请和释放的是单个元素的空间,new[]和delete[]申请的是连续空间,而且new在申请空间失败时会抛出异常而malloc会返回NULL
自定义类型
- new的原理
- 调用operator new函数来申请空间
- 在申请的空间上执行构造函数,完成对象的构造(调用构造函数是编译器在代码生成阶段显式插入的,属于语言层面的行为,与内存分配operator new)解耦
- delete的原理
- 在空间上执行析构函数,然后完成对象中资源的清理工作
- 调用operator delete函数释放对象的空间
- new T[N]的原理
- 调用operator new[]函数,在operator new[]中实际调用operator new函数完成对N个对象空间的申请
- 在申请的空间上执行N 次析构函数
- delete[]的原理
- 在释放对象的空间上执行N次析构函数完成N个对象中资源的清理
- 调用operator delete[]释放空间,实际上是调用operator delete来释放空间
注意
在使用new T[sz]动态分配内存时,实际分配的内存空间可能会大于用户直接申请的空间,但是这一行为高度依赖编译器的具体实现,尤其是当类型T是自定义类型的时候。当多申请一块空间的时候,多出来的空间在申请空间的头部,用来存放申请空间大小的长度
+----------------+---------------------+
| 元数据(长度) | 数组元素 T[0]~T[sz-1] |
+----------------+---------------------+
↑ ↑
返回给用户的指针从这里开始
这样在调用delete[]的时候系统就会拿到整个空间的长度执行确保将每个元素都进行析构
定位new表达式(placement-new)
定位new表达式是在已分配的原始内存空间中调用构造函数初始化一个对象
使用格式
new(place_address)type或者new(place_address)(initializer-list)
其中place_address是一个指针,initializer-list是一个类型的初始化列表
使用场景
定位new表达式在实际中一般是配合内存池使用。因为内存池分配出的内存没有初始化,所以如果是自定义的对象,需要使用new的定义表达式进行显式调用构造函数进行初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