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详解MySQL的事务实现机制

MySQL事务实现机制

  • 1. 锁机制
  • 2. Redo Log(重做日志)
  • 3. Undo Log(撤销日志)
  • 4.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 综合事务处理流程

在MySQL中(主要以InnoDB为例),事务的实现依赖于多个机制协同工作,确保ACID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1. 锁机制

  • 行锁与表锁
    InnoDB主要采用行级锁,能够更细粒度地控制并发访问,降低锁冲突。表锁则在特定场景下使用(例如DDL操作或低并发环境)。

  • 共享锁(S锁)与排他锁(X锁)

    • 共享锁(S锁): 允许事务读数据但不修改,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获取同一数据的共享锁。
    • 排他锁(X锁): 允许事务修改数据,同时排斥其他事务的读写操作。
  • 间隙锁和临键锁
    为了解决幻读问题,InnoDB在扫描范围内的数据时会加“间隙锁”(锁定两个值之间的间隙)以及“临键锁”(在索引记录上加锁)。这种称为“next-key locking”的机制可以防止其他事务在查询范围内插入新记录。

  • 作用
    锁机制保障了事务的隔离性,防止了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等并发问题。

2. Redo Log(重做日志)

  • 作用与原理
    Redo Log用于记录事务对数据所做的修改,并在事务提交前写入磁盘。它是预写日志的一部分:

    • 预写日志原则(Write-Ahead Logging): 修改操作先写Redo Log,再更新数据页,这样即使系统崩溃,也能根据Redo Log进行数据恢复,确保事务的持久性。
    • 顺序写入: Redo Log以顺序写入的方式记录日志,性能高且能降低磁盘I/O开销。
  • 恢复机制
    在系统崩溃后,利用Redo Log可以重做(Redo)未完成的操作,保证数据不会丢失。

3. Undo Log(撤销日志)

  • 作用与原理
    Undo Log记录数据在修改前的旧版本信息,主要用于:

    • 事务回滚: 如果事务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或用户选择回滚,Undo Log可以将数据恢复到修改前的状态,保证原子性。
    • 实现MVCC: Undo Log保存历史版本的数据记录,使得读操作可以访问事务开始前的数据版本,从而实现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
  • 存储与管理
    Undo Log通常存储在独立的Undo Tablespace中,事务提交后,Undo Log不会立即删除,而是在一定条件下被清理或回收,以支持长事务的快照读。

4.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 基本原理
    MVCC利用数据的多个版本来解决读写并发问题:

    • 每条记录内部通常包含两个隐藏列:创建时间戳和删除时间戳,用于判断记录的版本是否对当前事务可见。
    • 快照读: 读操作不加锁,通过Undo Log提供的历史版本读取事务开始时的数据状态,从而避免读写互相阻塞。
  • 实现优势

    • 提高并发性能: 由于大部分读操作无需等待锁释放,事务之间可以并发执行,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吞吐量。
    • 避免幻读: 配合Undo Log和时间戳,MVCC确保每个事务都能看到一致的数据快照,减少了锁竞争和等待。

综合事务处理流程

  1. 事务开始

    • 为事务分配一个唯一的事务ID,并记录开始时间戳。
  2. 数据修改

    • 写操作: 对于每次数据修改,InnoDB会先加相应的行锁(或间隙锁),然后在内存中记录变更,同时生成Redo Log和Undo Log记录。
    • 读操作: 采用MVCC机制读取数据,通过隐藏的时间戳和Undo Log,读取事务开始时的快照数据,不需要加锁,从而避免阻塞。
  3. 事务提交

    • 将Redo Log写入磁盘(保证持久性),事务标记为已提交。
    • 提交后,Undo Log中的旧版本信息可能延迟清理,用于支持其他正在执行的长事务读取旧数据。
  4. 事务回滚

    • 如果事务需要回滚,则利用Undo Log中的记录逐步恢复数据到原始状态,确保操作的原子性。

在 MySQL 的 InnoDB 存储引擎中,事务的实现主要依赖以下几个关键机制:

  1. 锁(Locking)

    • 行级锁与表级锁: InnoDB 默认使用行级锁,确保高并发下的事务隔离性,同时也支持表级锁以适应特殊场景。
    • 意向锁(Intention Locks): 为了快速判断行锁情况,InnoDB 会先设置意向锁,标识事务打算对某行加锁。
    • 锁粒度和锁冲突: 通过细粒度的行级锁,降低冲突概率,同时采用多种锁(如共享锁、排他锁、间隙锁等)来确保事务的一致性和隔离性。
  2. Redo Log(重做日志)

    • 目的: 用于实现持久性(Durability),即事务一旦提交,其修改可以在系统崩溃后恢复。
    • 写前日志(WAL): 在实际数据页修改前,先将修改记录写入内存中的 redo log 缓冲区,并周期性刷新到磁盘,确保数据修改的日志先于数据页写入磁盘。
    • 崩溃恢复: 当系统重启时,利用 redo log 重做(redo)未持久化的数据修改,以恢复事务的提交状态。
  3. Undo Log(撤销日志)

    • 目的: 用于实现原子性(Atomicity)和事务的回滚。
    • 存储修改前数据: 在数据修改前,会将原始数据记录到 undo log 中,万一事务需要回滚,系统可利用 undo log 恢复数据到修改前的状态。
    • MVCC 的支持: Undo log 同时为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提供数据快照支持,使得读操作能够看到一致性的历史版本数据。
  4.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 实现机制: 利用数据行的隐藏列(如事务ID和回滚指针)和 undo log,实现数据版本的管理。
    • 读写分离: MVCC 允许读取旧版本数据,从而避免读操作与写操作直接冲突,提高并发性能。
    • 快照隔离: 通过在查询时根据当前事务的快照来决定哪些数据版本对该事务可见,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相关文章:

  • 网页性能优化中 有一条叫做“避免使用未合成的动画”,请问该如何理解?
  • 【技术选型】三大 Python Web 框架全面对比
  • SQL Server数据库表删除分区
  • self Attention为何除以根号dk?(全新角度)
  • 【入门初级篇】布局类组件的使用(2)
  • IRF拆除
  • android facebook 分享到 messenger
  • XSS跨站脚本攻击漏洞(Cross Site Scripting)
  • Java 的 正则表达式
  • 网络爬虫【爬虫库request】
  • QT编程之数据库开发
  • Mysql的安装配置
  • 数据结构——顺序栈seq_stack
  • MySQL事务日志详解:Redo Log 和 Undo Log 的核心机制
  • 【大模型理论篇】CogVLM:多模态预训练语言模型
  • 详细说明脚本评估和耗时较长的任务
  • npm报错‘proxy‘ config is set properxy. See: ‘npm help config‘
  • 【负载均衡系列】HAProxy
  • 蓝桥杯 第十天 :2022 国赛 第 2 题 排列距离/康托定理
  • 20242817李臻《Linux⾼级编程实践》第四周
  • 《新时代的中国国家安全》白皮书(全文)
  • 卢正已任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 咸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官书云调任湖北省司法厅副厅长
  • 上海消防全面推行“检查码”,会同相关部门推行“综合查一次”
  • 重视体重管理,筑牢健康基石
  • 红场阅兵即将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