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中 LinkedList 的底层数据结构及相关分析
Java 中 LinkedList 的底层数据结构及相关分析
1. 概述
LinkedList 是 Java 集合框架(Java Collections Framework,JCF)中的一个双向链表实现,它位于 java.util 包下,支持 列表(List) 和 队列(Queue) 相关操作。
在 LinkedList 中,元素的存储方式不同于 ArrayList,它使用 链表 结构来存储元素,因此在某些场景下比 ArrayList 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2. LinkedList 的底层数据结构
2.1 底层实现
LinkedList 的底层是一个 双向链表(Doubly Linked List),它的基本存储单元是 Node(内部静态类),每个节点包含:
- 数据域 (
item):存储当前节点的数据。 - 前驱指针 (
prev):指向前一个节点。 - 后继指针 (
next):指向后一个节点。
2.2 源码解析(JDK 8)
Node 内部类的实现如下: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LinkedList 通过 first 和 last 维护头尾节点:
transient Node<E> first;
transient Node<E> last;
3. LinkedList 的实现原理
3.1 添加元素
add(E e) (默认尾部添加)
- 创建新节点。
- 让新节点的
prev指向旧的last,并更新last指针。 - 若链表为空,则
first也指向该节点。
示例代码:
public boolean add(E e) {
linkLast(e);
return true;
}
private void linkLast(E e) {
final Node<E> l = last;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last = newNode;
if (l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l.next = newNode;
}
add(int index, E element) (指定位置插入)
- 先找到索引位置的前驱和后继节点。
- 让新节点的
prev和next指向前驱和后继。 - 更新前驱和后继节点的指针。
3.2 删除元素
- removeFirst():删除
first指向的节点,调整first指针。 - removeLast():删除
last指向的节点,调整last指针。 - remove(index):找到索引对应节点,调整前后指针。
示例代码(删除头节点):
private E unlinkFirst(Node<E> f) {
final E element = f.item;
final Node<E> next = f.next;
f.item = null;
f.next = null; // help GC
first = next;
if (next == null)
last = null;
else
next.prev = null;
return element;
}
3.3 查找元素
- get(int index):通过索引访问元素。
- contains(Object o):遍历链表检查是否包含该元素。
- indexOf(Object o):遍历链表查找元素的索引。
get(int index) 方法会从 first 或 last 开始遍历(优化访问):
Node<E> node(int index) {
if (index < (size >> 1)) {
Node<E> x = first;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x = x.next;
return x;
} else {
Node<E> x = last;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return x;
}
}
4. LinkedList 的应用场景
4.1 适用场景
- 频繁插入和删除元素(避免
ArrayList频繁扩容和移动元素)。 - 作为队列(Queue)使用,如
Deque结构(poll()、peek()操作)。 - 作为栈(Stack)使用,如
push()、pop()操作。 - 需要双向遍历的场景。
4.2 不适用场景
- 需要频繁随机访问的情况,
get(index)需要 O(n) 时间。 - 存储大量数据时,链表结构的额外指针占用较多内存。
5. LinkedList 的优缺点
5.1 优点
✅ 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高,时间复杂度 O(1)。
✅ 适用于 FIFO 队列和 LIFO 栈操作。
✅ 动态分配内存,避免 ArrayList 频繁扩容。
5.2 缺点
❌ 访问元素效率低,查找时间复杂度 O(n)。
❌ 额外的 prev 和 next 指针增加内存占用。
❌ 不适用于高并发场景(非线程安全)。
6. 替代方案
| 需求 | 适用数据结构 |
|---|---|
| 频繁插入、删除 | LinkedList |
| 频繁随机访问 | ArrayList |
| 线程安全的队列 | ConcurrentLinkedQueue |
| 线程安全的栈 | Stack(不推荐),Deque(推荐) |
| 需要自动扩容 | ArrayList |
示例:如果希望使用线程安全的队列,可以使用 ConcurrentLinkedQueue:
Queue<Integer> queue = new ConcurrentLinkedQueue<>();
queue.add(10);
queue.add(20);
System.out.println(queue.poll()); // 输出 10
7. 总结
LinkedList底层是 双向链表,适用于 频繁插入/删除,但 随机访问较慢。- 适用于 队列(FIFO)、栈(LIFO) 相关应用。
- 在大多数情况下,
ArrayList比LinkedList更合适,除非有特殊需求。 - 需要线程安全时,可使用
ConcurrentLinkedQueue、CopyOnWriteArrayList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