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Java 中 LinkedList 的底层数据结构及相关分析

Java 中 LinkedList 的底层数据结构及相关分析

1. 概述

LinkedList 是 Java 集合框架(Java Collections Framework,JCF)中的一个双向链表实现,它位于 java.util 包下,支持 列表(List)队列(Queue) 相关操作。

LinkedList 中,元素的存储方式不同于 ArrayList,它使用 链表 结构来存储元素,因此在某些场景下比 ArrayList 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2. LinkedList 的底层数据结构

2.1 底层实现

LinkedList 的底层是一个 双向链表(Doubly Linked List),它的基本存储单元是 Node(内部静态类),每个节点包含:

  • 数据域 (item):存储当前节点的数据。
  • 前驱指针 (prev):指向前一个节点。
  • 后继指针 (next):指向后一个节点。

2.2 源码解析(JDK 8)

Node 内部类的实现如下: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LinkedList 通过 firstlast 维护头尾节点:

transient Node<E> first;
transient Node<E> last;

3. LinkedList 的实现原理

3.1 添加元素

add(E e) (默认尾部添加)
  1. 创建新节点。
  2. 让新节点的 prev 指向旧的 last,并更新 last 指针。
  3. 若链表为空,则 first 也指向该节点。

示例代码:

public boolean add(E e) {
    linkLast(e);
    return true;
}

private void linkLast(E e) {
    final Node<E> l = last;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last = newNode;
    if (l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l.next = newNode;
}
add(int index, E element) (指定位置插入)
  1. 先找到索引位置的前驱和后继节点。
  2. 让新节点的 prevnext 指向前驱和后继。
  3. 更新前驱和后继节点的指针。

3.2 删除元素

  • removeFirst():删除 first 指向的节点,调整 first 指针。
  • removeLast():删除 last 指向的节点,调整 last 指针。
  • remove(index):找到索引对应节点,调整前后指针。

示例代码(删除头节点):

private E unlinkFirst(Node<E> f) {
    final E element = f.item;
    final Node<E> next = f.next;
    f.item = null;
    f.next = null; // help GC
    first = next;
    if (next == null)
        last = null;
    else
        next.prev = null;
    return element;
}

3.3 查找元素

  • get(int index):通过索引访问元素。
  • contains(Object o):遍历链表检查是否包含该元素。
  • indexOf(Object o):遍历链表查找元素的索引。

get(int index) 方法会从 firstlast 开始遍历(优化访问):

Node<E> node(int index) {
    if (index < (size >> 1)) {
        Node<E> x = first;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x = x.next;
        return x;
    } else {
        Node<E> x = last;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return x;
    }
}

4. LinkedList 的应用场景

4.1 适用场景

  • 频繁插入和删除元素(避免 ArrayList 频繁扩容和移动元素)。
  • 作为队列(Queue)使用,如 Deque 结构(poll()、peek() 操作)。
  • 作为栈(Stack)使用,如 push()、pop() 操作。
  • 需要双向遍历的场景

4.2 不适用场景

  • 需要频繁随机访问的情况get(index) 需要 O(n) 时间。
  • 存储大量数据时,链表结构的额外指针占用较多内存。

5. LinkedList 的优缺点

5.1 优点

✅ 插入和删除操作效率高,时间复杂度 O(1)。
✅ 适用于 FIFO 队列和 LIFO 栈操作。
✅ 动态分配内存,避免 ArrayList 频繁扩容。

5.2 缺点

❌ 访问元素效率低,查找时间复杂度 O(n)。
❌ 额外的 prevnext 指针增加内存占用。
❌ 不适用于高并发场景(非线程安全)。


6. 替代方案

需求适用数据结构
频繁插入、删除LinkedList
频繁随机访问ArrayList
线程安全的队列ConcurrentLinkedQueue
线程安全的栈Stack(不推荐),Deque(推荐)
需要自动扩容ArrayList

示例:如果希望使用线程安全的队列,可以使用 ConcurrentLinkedQueue

Queue<Integer> queue = new ConcurrentLinkedQueue<>();
queue.add(10);
queue.add(20);
System.out.println(queue.poll()); // 输出 10

7. 总结

  • LinkedList 底层是 双向链表,适用于 频繁插入/删除,但 随机访问较慢
  • 适用于 队列(FIFO)、栈(LIFO) 相关应用。
  • 在大多数情况下,ArrayListLinkedList 更合适,除非有特殊需求。
  • 需要线程安全时,可使用 ConcurrentLinkedQueueCopyOnWriteArrayList 等。

相关文章:

  • 【源码阅读】多个函数抽象为类(实现各种类型文件转为PDF)
  • UE4学习笔记 FPS游戏制作6 添加枪口特效
  • 详细解析GetOpenFileName()
  • Vue3 核心特性解析:Suspense 与 Teleport 原理深度剖析
  • 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第一章 —— 走进区块链的基石:密码学与加密货币
  • 性能测试过程实时监控分析
  • 虚幻基础:动作系统3
  • 基于Arduino控制的温室蔬菜园环境监控系统(论文+源码)
  • python-56-基于Vue和Flask进行前后端分离的项目开发示例实战
  • FPGA学习(二)——基于DE2-115开发板的LED流水灯设计
  • 构建下一代AI Agent:自动化开发与行业落地全解析
  • SpringBoot3+Vue3实战(Vue3快速开发登录注册页面并对接后端接口)(4)
  • <table>内有两行<tr>,第一行设定高度为60,剩余第二行,和右侧元素高度补齐。
  • Linux 锁、线程同步
  • Elasticsearch text字段检索方法
  • 各种医学方面大模型总结——自用
  • 前端调试实战指南:从入门到高阶的完整解决方案
  • 【Triton 教程】triton_language.tensor
  • 【AVRCP】服务发现互操作性:CT 与 TG 的 SDP 协议契约解析
  • TDE透明加密技术:免改造实现华为云ECS中数据库和文件加密存储
  • “一码难求”的Manus开放注册但价格不菲,智能体距离“实用”还有多远
  • 中国巴西关于乌克兰危机的联合声明
  • 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开幕,超3000件前沿装备技术亮相
  • 西王食品连亏三年:主业齐“崩”,研发人员多为专科生
  • 济南市委副秘书长吕英伟已任历下区领导
  • 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确定,北京将展“看·见殷商”等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