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加速跑:创新与应用齐飞
近年来,中国智能制造在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的双重助力下,正以蓬勃之势加速发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政策支持力度大
国家层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行动,鼓励大型模型在智能制造装备等广泛应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产业政策也相继出台,对不同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方向、数字化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重点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及要求,意在提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国产智能制造产品保障能力和质量、效益水平,提升制造业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智能制造行业高质量发展。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印发相关政策通知推动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发展,设定了明确的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目标。
二、技术进展显著
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度学习和生成模型成为讨论焦点,中国大模型如DeepSeek崛起,展现了AI在制造业的潜力。尽管制造业对AI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高标准,如中国中车的列车巡检机器人检测准确率有待提高,但AI大模型与行业场景的适配不断优化,数据共享平台的搭建也在推进,以解决数据来源不同、标准不一的问题。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的上线,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也为未来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奠定了基础。
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升级。华为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等,通过云网协同、边云协同、工业数据湖、全栈AI和安全可信等架构优势,实现业务在云上敏捷开发,边缘可信运行,赋能行业合作伙伴深耕工业核心业务流,持续释放潜在业务价值。同时,5G-A技术的推进,拓展了智慧物流、工业控制等新应用场景。
智能制造技术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如中国机械总院应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技术,构建AI模型处理工业生产数据,实现生产过程监控智能化,在真空成形、极限成形和超精密加工等领域取得国际性突破。又如SMC(中国)有限公司构建高精度气缸加工与装配车间交货期管理体系,利用IoT平台实时采集设备稼动状态数据,引入机器视觉技术提高质量控制的准确度和效率。
三、行业应用广泛
智能制造的应用涵盖了多个行业,有效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性能、减少用工人数并降低生产成本。在汽车制造领域,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总装工厂实现了柔性化智能化生产。在电子制造、光伏、锂电池、钢铁等行业,华为云等提供的工业视觉解决方案,识别精度大于90%,助力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纺织行业,东华大学等研发的环锭细纱机自动接头机器人及其协同智能系统,补全了纺纱全流程自动化技术断点,实现机器人化纺纱智能制造新模式。
四、市场规模增长快
近年来,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万亿级别。2022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达到2.68万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97万亿元。智能制造信息系统集成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21年市场规模达到约52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约7500亿元人民币。
更多的云领域知识请关注九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