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参数
一个生动的比喻:
人脑学习 vs. 大模型学习
对比项 人脑 AI大模型学习过程 我们通过读书、经历,形成神经连接和突触强度。 模型通过“阅读”海量文本数据,自动调整数百万至数万亿个参数。
知识存储 知识存储在大脑的神经连接模式和强度中。 “知识”存储在模型的参数中。
应用过程 遇到问题时,大脑根据已有的连接模式进行思考。 收到提示时,模型根据参数进行计算,生成回答。
结论:参数 = 模型从数据中学到的规律和知识。
技术上的解释:参数是什么?
在技术层面,参数主要是模型内部的 权重 和 偏置:
权重:决定了模型中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强度。就像听到“天空”这个词时,您的脑神经是更强烈地联想到“蓝色”还是“飞机”,由权重控制。
偏置:用于微调神经元的激活阈值。可以理解为让模型在某些情况下更容易或更难“触发”某个想法。
一个简单的数学表示(感受即可):
输出 = (权重 × 输入) + 偏置
模型学习的过程,就是为所有的“权重”和“偏置”找到最佳数值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