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day12】进程切换与调度:linux系统的幕后操控术

【Day12】进程切换与调度:linux系统的幕后操控术

  • 进程优先级
    • 进程属性:UID
    • 进程属性:PRI和NI
    • 进程饥饿
  • 竞争/独立/并行/并发
  • 进程切换
  • 进程调度(O(1)调度算法)

进程优先级

进程优先级的本质:衡量进程得到CPU资源的先后顺序。

资源是相对有限的,特别是CPU资源,一个CPU一次只能跑一个进程,而进程可以有多个,所以需要存在进程优先级来确定进程获取CPU资源的先后顺序。以此保证os能合理地分配资源,确保各个进程之间的良性竞争。

优先级代表能得到资源,只不过是啥时候得到。权限指的是是否能得到某种资源。

优先级是进程的一种属性,在一般os内,进程优先级就是一个整数,值越低,表示优先级越高。

基于时间片的分时操作系统:把计算机的系统资源(尤其是CPU时间)进行时间上的分割,每个时间段称为一个时间片。分时操作系统把时间片轮流分配给进程使用,若某个进程在分配给它的时间片内没有完成其计算,则该进程暂时中断,把时间片让给另一进程使用,等待下一轮时再继续其运行。这样可以保证每个进程都能获得一定的时间片,同时高优先级的进程可能获得更多时间片或更频繁的调度。

每个进程都有他合适的时间片(其实就是一个计算器),时间⽚到达,进程就被操作系统从CPU中剥离下来。

linux就是基于时间片的分时操作系统。

进程属性:UID

linux是多用户操作系统,一个进程由是哪个用户启动的,表现在进程的UID属性上,UID即userI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户访问文件需要权限,os怎么知道访问文件的用户,是文件的拥有者,所属组,还是other呢?
linux系统中,访问任何资源,都是进程访问,进程就代表用户。所以用户访问文件,本质上就是进程访问文件,代表用户的进程UID和文件拥有者/所属组/other一对比,os就知道要操作该文件用户的身份了。

进程属性:PRI和NI

PRI是进程的优先级,默认值是80;NI是进程优先级的修正数据,默认为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程真实的优先级=PRI(80)+NI。每次修改进程优先级,都是在PRI的默认值80的基础上再加上新设置的NI值

通过nice,renice,top命令都可以调整进程优先级,通过一些系统调用接口也能调。
例如,用top命令调整进程优先级:
创建myprocess.c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编译运行myprocess程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运行 top 命令,然后按“r”,输入要调整进程的 PID 编号并按回车。
根据提示,重置 NICE 值。例如:Renice PID [具体PID] to value : [新的NICE值]。
按 q 退出 top 模式,然后使用 top -p [PID编号] 只查询某个进程的信息。
其中NI的取值范围是[-20,19]。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程饥饿

在操作系统中,进程饥饿(Process Starvation) 指某些进程因资源分配策略或调度算法的不公平性,长时间无法获得所需的系统资源(如CPU时间、内存、I/O等),导致其无法正常执行的现象。

NI的取值范围是[-20,19],所以linux进程的优先级范围是[60,99],一共40个级别。linux中进程优先级的级别并不是很多,这是为了在进程竞争资源时,保证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如果优先级级别过多,就可能会导致优先级低的进程长时间得不到CPU资源,进而导致“进程饥饿”。

竞争/独立/并行/并发

竞争:系统中的资源,相比于进程的数量来说,永远是不够的,所以在进程之间,必然存在竞争资源的情况。为了高效完成任务,更合理竞争相关资源,便具有了优先级和权限。

独立:进程=内核数据结构(比如task_struct)+自己对应的代码和数据。每个进程在运行的时候,都认为自己独占系统资源。例如,在计算机中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如一边挂着QQ,一边挂着微信,另一边用腾讯会议来上课。每个程序运行时可能会产生多个进程,这些进程在客户端是相互独立的,一个进程出现问题(除导致系统崩溃的情况外)不会影响其他进程。这就是进程的独立性。

并行:若干个进程同时在系统中运行,这些进程的执行在时间上是重叠的,比如在一个双CPU的计算机上同时运行两个进程,其中每个CPU上分别运行一个进程。

并发:在一个单核CPU的计算机上同时运行多个进程,一个cpu同一个时间只能处理一个进程,所以CPU处理这些进程的时候,采用进程切换的方式,不断交替执行多个进程,在一段时间内,让多个进程都得以推进,称为并发。进程的运行实际上是一卡一卡的。

进程切换

死循环进程如何运行:

一旦一个进程占有CPU,不会直接把自己的代码跑完(除非代码很短)!每个进程在时间片上跑一段代码就会被os剥离下来,让后面的进程上去跑。所以死循环进程不会卡死系统,因为它不可能一直占有CPU。

CPU选择一个进程执行的时候,会直接访问进程的代码和数据。CPU内有很多寄存器,寄存器是CPU内部的高速存储单元(CPU内部的临时空间),它们能够快速存储和处理数据,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运行速度。

一部分寄存器用于保存正在运行的进程的临时数据。
寄存器是CPU内部用来保存数据的空间,寄存器里面的内容是寄存器里保存的数据。空间只有一份,数据由于实际需求是会发生变化的。

进程切换指的是,操作系统把 CPU 上正在运行的进程切换成另一个进程。即把正在CPU上运行的进程从CPU上剥离下去,然后让下一个进程到CPU上执行的过程。

实现进程切换的关键是保存和恢复当前进程的上下文数据,进程的上下文数据指的是进程运行时的临时数据,进程运行时,其上下文数据通常保存在CPU寄存器中。

进程到CPU上运行,要先在CPU上恢复它的上下文数据,进程开始运行,进程从CPU上剥离前,要先保存它的上下文数据,然后剥离。

进程剥离前要保存它的上下文数据,以保证下一次再运行时能恢复,进程被切换离开CPU前,它的上下文数据会被保存到task_struct中,即把寄存器中的运行临时数据拷贝到内存中。

在旧linux内核中,上下文数据保存在task_struct中,但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在新linux内核中,把上下文数据独立出来保存了。
旧linux中保存上下文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进程是第一次到CPU上运行,不需要恢复上下文数据。在task_struct中设置一个变量做标记位,进程没执行过标记位位0,到CPU上执行过以后,标记位变成1。这样linux就知道了。

进程切换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在用户看来,就像多个进程同时运行一样。

进程调度(O(1)调度算法)

不同os采用的调度算法有所不同,linux内核中采用过的经典的调度算法是O(1)调度算法。如下:

调度和切换共同构成调度器。

每个CPU都对应一个运行队列runqueue,
如下是Linux2.6内核中运行队列的数据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runqueue中,queue指向一个140大小的数组。其中下标[0,99]范围内的空间,是linux为实时优先级设置的,这里不细说。下标[100,139]范围内的空间是linux为分时优先级设置的。

进程的PRI属性[60,99]和queue的[100,139]是对应的。
假设进程PRI是x,则对应在queue中下标是x-60+100
queue的[100,139]每个下标空间中保存的都是task_struct*,优先级相同的进程都会被链入到queue中对应下标空间中。queue中一个下标空间中的进程用队列组织,同时按照先进先出FIFO的方式被调度。
所以,queue数组的本质就是一个开散列的哈希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调度器按照进程优先级调度进程,意味着调度器要从queue[100]开始遍历queue中的每个task_struct*。

调度器如何在queue中快速的挑选一个进程?
bitmap[5]的类型是unsigned int,共160(32*5=160)个比特位,这160个比特位中的前140bit和queue的140个位置是对应的,(从左到右)第一个比特位对应queue[0]。比特位的内容是0/1,映射到queue中,代表对应的位置里是否存在进程。

这样一来,把调度器遍历queue转变成查找bitmap[5],时间复杂度从O(n)变成O(1)。

runqueue中nr_active表示的是整个queue中进程的总数量,所以调度器在选择进程的时候,先访问nr_active(>0),再查bitmap[5],再查queue,从而获得进程,进行切换。

当进程在CPU上执行一个时间片后,又被os从CPU上剥离下来了,此时,如果把这个剥离下来的进程继续放到之前的queue[140]中,根据上述获得进程的方法,和它优先级相同的进程被调度后,不久之后这个进程又会被调度,陷入循坏,而优先级在它后面的进程会发生进程饥饿。

所以,linux在runqueue中挑进程时,永远只从active指向的对象中挑,进程被从CPU上剥离下来以后,被放入 expired指向的对象中。在整个调度期间,active中的进程会越来越少,expired中的进程会越来越多,active中的进程全部被调度完以后(queue[140]中的进程也被调度完后),swap(&active,&expired),交换active和expired这两个指针类型变量中的内容,
然后重复调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当有新进程来时,默认被放到expired指向的对象中,即进程的就绪状态。有的os支持内核优先级抢占,会把新进程放到active指向的对象中。

以上就是O(1)调度算法。

如果一台计算机是多CPU,进程调度的时候,会根据负载算法把进程分给合适的CPU,即系统内多CPU并行运行时,保证CPU的负载均衡。

相关文章:

  • 项目实操分享:一个基于 Flask 的音乐生成系统,能够根据用户指定的参数自动生成 MIDI 音乐并转换为音频文件
  • 可视化绘图技巧100篇进阶篇(十八)-鸡冠花图
  • 18 HarmonyOS NEXT UVList组件开发指南(五)
  • AI+办公 Task1
  • `bitsandbytes` 是什么? 有支持 CPU 的版本吗
  • NVIDIA k8s-device-plugin源码分析与安装部署
  • 数学 二次函数
  • 人工智能技术篇*卷(一)
  • 从0开始的操作系统手搓教程33:挂载我们的文件系统
  • boost::beast websocket 实例
  • 音频进阶学习十九——逆系统(简单进行回声消除)
  • MySQL高频八股—— MySQL的存储引擎及索引结构
  • 【深入解析 epoll 的底层实现原理】
  • Java高频面试之集合-08
  • STM32上跑SimpleFOC,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棘轮软硬件全开源
  • WPF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打造一款专业的图像编辑工具
  • 检索增强生成(RAG)、微调(Fine-tuning)与知识蒸馏(Knowledge Distillation):核心差异与技术选型指南
  • 管理网络安全
  • python collections库速查
  • 订单回款自动化,实现高效运营
  • 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6月3日公布排片表,6月5日中午开票
  • 专访《风雪夜归人》导演闫锐:在舞台上表现什么是真正的活着
  • 鸿蒙电脑正式发布,余承东:国产软件起步晚,基础弱,探索面向未来的电脑体验
  • 19世纪的“表征之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椅
  • 泽连斯基与美国副总统及国务卿会谈,讨论伊斯坦布尔谈判等问题
  • 《缶翁的世界》首发:看吴昌硕等湖州籍书画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