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智慧养老新图景:科技如何让晚年更温暖
十五五时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首次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国家层面已明确要求科学谋划做好十五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编制工作,这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一步。
各地正积极响应,如宁夏提出三步走战略。
到2027年,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到2030年,服务质效显著提升;到2035年,建成快捷高效的养老服务网络。

十五五期间,智慧养老将深度融入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安全守护领域,智能技术应用正从概念走向现实。
跌倒检测仪通过毫米波雷达技术,能在0.18秒内识别跌倒风险并自动报警,为独居老人构建起24小时安全网。
而智能水表、燃气报警器等设备,则共同编织了一张无形却周密的安全防护网。
健康管理正经历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变革。通过智能设备实时采集健康数据,平台能为每位老人构建动态健康模型,提前发现异常波动风险。
比如扬州市正优化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将重度失能细分为三级,建立服务项目动态调整机制。
在服务模式上,七彩喜智慧养老平台通过整合医疗、家政、餐饮等资源,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扬州市已建成267个颐养社区,构建起城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农村四级养老设施网络。

在十五五期间,养老服务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趋势。
医养结合成为重点发展方向,国家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
计划到2027年底,基本实现医养结合服务县域全覆盖,并推动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扬州推动基层医疗站点增设养老服务、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交由医疗机构托管,实现困难老年人照护补贴、长期护理保险、医疗保险等政策无缝衔接。
同时,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的融合建设,为居家失能老年人提供连续稳定专业服务。
计划每年培训不少于500人次家庭成员照护技能,并引导家庭成员参与养老护理技能等级认定,推动家庭照护专业化。
农村养老问题也得到充分关注。河北计划积极发展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大力推进邻里互助、结对帮扶等模式。
重庆某区政协则建议破解农村服务弱、人才缺问题,建设乡镇服务机构,并与院校合作定向培养护理人才。

当然,任何美好的蓝图都需要坚实的保障体系来支撑。
在支付保障方面,十五五期间将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
宁夏将完善老年人相关福利补贴制度,进一步聚焦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探索优化整合现有的高龄津贴、护理补贴、服务补贴等。
在人才建设上,国家正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国家和各地联动,引导和支持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开设医养照护与管理等相关专业。
计划到2027年底,全国累计新增医养照护与管理专业布点不少于30个。
适老化改造也将全面推进。河北邯郸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纳入城市更新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统筹推进。
扬州则持续优化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政策,政府按楼层高低给予不同标准补贴,支持公积金支付费用。

而随着十五五规划的实施,智慧养老将呈现三大趋势:
1.从硬覆盖到软服务的升级
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建议,十五五规划应着力破解公共服务有没有与优不优的双重矛盾,通过硬覆盖夯实新型基础设施、软服务提升供给效能。
2.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转变
智慧养老系统将更精准地学习每位老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提供真正契合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3.从城市精英到普惠共享的拓展
普惠型智慧养老成为新的发展方向,政府通过补贴降低用户使用门槛。
企业推出分级服务套餐,社区建立共享智慧养老站,让科技红利惠及更多普通家庭。
七彩喜智慧云平台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健康监测、安全防护、生活服务、医疗资源及文化娱乐等功能,构建覆盖居家、社区、机构的立体化养老服务体系。
然后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的全周期康养解决方案,同时支持子女远程参与、护工高效管理及政府政策落地的综合性数字康养平台。
总之最好的养老,是让长者既能享受科技带来的安全感,又能感受人性温度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银发时代,十五五规划关于智慧养老的蓝图,正为我们勾勒出这样一个未来。
科技与人文深度融合,让每一位长者都能优雅地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