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板卡组成介绍
嵌入式板卡组成介绍

一、核心处理器模块
- 架构与类型主流架构形成x86、ARM、RISC-V 三足鼎立的格局:
- x86(如 Intel Atom N5105):提供
高性能算力,支持Windows/Linux 全兼容,适用于机器视觉、工业控制等复杂任务。 - ARM(如瑞芯微 RK3588):
低功耗、高集成度,成本可控,广泛应用于物联网终端、便携医疗设备。 - RISC-V:
开源架构,灵活性强,在边缘计算和特定工业场景中快速崛起。 - SoC 集成设计:将
CPU、GPU、NPU、通信模块(如 Wi-Fi/5G)集成于单芯片,例如 NVIDIA Jetson 系列支持 AI 推理加速。
- x86(如 Intel Atom N5105):提供
- 性能优化部分高端型号通过 ** 动态调频调压(DVFS)** 技术实现能耗平衡,如 NXP i.MX8 系列可根据负载切换性能档位。
二、存储系统
- 主存RAM采用 DDR4/DDR5 内存,支持
双通道以提升带宽,常见容量为 1GB-16GB,用于临时存储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 - 非易失性存储
- eMMC:集成
主控芯片,抗震性强,适合工业场景,容量通常为 8GB-256GB。 - SSD/NVMe:
高速存储方案,读写速度可达 3000MB/s 以上,用于需要快速数据吞吐的应用(如视频监控)。 - SPI Flash:
低成本、小容量(通常 < 1GB),用于存储 BIOS、引导程序等关键代码。
- eMMC:集成
- 存储接口支持 UFS、SD/MMC、eMMC 等接口,部分高端板卡配备 PCIe 4.0 接口以连接 NVMe SSD。
三、通信接口模块
- 高速数字接口
- USB 3.2/4:
支持数据传输(速率最高 40Gbps)和供电,用于连接外设(如摄像头、存储设备)。 - HDMI 2.1/DP 2.1:
传输 4K/8K 视频信号,部分板卡支持多屏拼接。 - Ethernet:集成
2.5G/10G PHY 芯片,支持 TSN(时间敏感网络)实现工业级低延迟通信(<10ms)。
- USB 3.2/4:
- 工业控制接口
- RS-485/CAN 总线:抗干扰能力强,用于工业设备间的长距离通信(如 PLC、传感器)。
- EtherCAT:实时以
太网协议,适用于高精度运动控制(如机械臂)。
- 低速串行接口
- UART/RS-232:异步通信,用于调试、连接 GPS 模块等。
- SPI/I²C:高速 / 低速同步通信,用于连接传感器、EEPROM 等。
- 无线通信模块集成 Wi-Fi 6、5G、蓝牙 5.3 等模组,支持边缘设备与云端的数据交互。
四、电源管理系统
- 供电方案
- 宽压输入:支持 5V-24V DC 输入,适应工业现场的电压波动。
- PMIC 芯片:集成电源管理单元,提供过压保护、欠压检测、动态功耗控制等功能。
- 低功耗设计支持睡眠、停机、待机等模式,例如 STM32 的待机功耗可低至 μA 级,通过 PVD(可编程电压检测器)监测电压并触发紧急关闭。
- 备份电源配备 RTC(实时时钟)和超级电容 / 纽扣电池,确保系统断电后时间和关键数据不丢失。
五、扩展能力模块
- 标准化接口
- COM Express/SMARC:模块化设计,允许通过更换核心模组升级处理器,无需重新设计底板。
- PCIe/Mini PCIe:扩展显卡、无线网卡等高速设备。
- GPIO 与模数转换
- 通用输入输出(GPIO):可配置为数字输入 / 输出,用于控制继电器、读取开关状态。
- ADC/DAC:模数 / 数模转换器,用于连接温度、压力等模拟传感器。
六、散热与物理设计
- 散热方案
- 自然散热:通过导热硅胶片 + 铝合金散热器传导热量,适用于低功耗设备(如树莓派)。
- 强迫风冷:采用轴流风扇,分为抽风式(均匀散热)和吹风式(延长风扇寿命),用于高负载场景(如 AI 边缘计算)。
- 液冷:通过液体循环散热,满足极端环境下的散热需求,常见于工业级板卡。
- 物理特性
- 小型化设计:支持 Mini-ITX(170×170mm)、Pico-ITX(100×72mm)等紧凑版型,适应空间受限环境。
- 工业级防护:通过 MIL-STD-810G 抗振动测试(5Grms)、宽温运行(-40℃~85℃),适用于化工、轨道交通等恶劣环境。
七、开发与调试接口
- 编程接口
- JTAG/SWD:用于下载代码、调试底层硬件,支持断点设置、寄存器查看等功能。
- UART Bootloader:通过串口下载程序,适合低成本开发。
- 调试工具链厂商提供 BSP(板级支持包),包含内核驱动、配置工具等,研华、控创等头部企业的 BSP 包可覆盖 90% 以上外设。
八、安全与可靠性设计
- 硬件安全
- TPM(可信平台模块):存储加密密钥,防止数据泄露。
- Secure Element:独立安全芯片,支持支付、身份认证等敏感操作。
- 可靠性措施
- 冗余设计:关键电路采用双电源、双通信链路,确保系统持续运行。
- EMC 电磁兼容:通过认证(如 FCC、CE),减少对其他设备的干扰并增强抗干扰能力。
典型应用场景与结构适配
- 工业控制
- 强调宽温、抗振动,接口需包含 CAN、RS-485,例如研华 UNO 系列主板支持 DIN 导轨安装。
- 存储选择 eMMC 或 SSD,避免机械硬盘的振动风险。
- 边缘计算
- 配置多核处理器 + NPU,支持 AI 推理(如瑞芯微 RK3588 的 6TOPS 算力),并集成 2.5G 以太网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 采用模块化设计(如 COM Express),便于后续升级。
- 物联网终端
- 优先选择 ARM 架构以降低功耗,集成 Wi-Fi/5G 模组实现无线通信,例如树莓派 CM4 模组可直接嵌入自助售货机。
- 存储采用 TF 卡或 eMMC,满足低成本和小型化需求。
总结
嵌入式板卡的结构设计以场景适配为核心,通过高度集成化、模块化和定制化,在算力、功耗、接口、可靠性等维度实现平衡。开发者需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如工业控制的实时性、物联网的低功耗)选择合适的处理器架构、存储方案和接口配置,并结合散热设计与安全措施,确保系统在目标环境中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