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不同网段间的通信过程
跨网段主机间的通信

详细分步解析
1. 网络分段与网关角色
首先,我们根据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和掩码来观察实际的网络分段:
- 子网 A (LAN 1):
10.1.1.0/24R1 的接口 GE 0/0/1:10.1.1.254/24PC-1 的网关指向:10.1.1.254PC-2 的网关指向:10.1.1.254(根据网络逻辑推断,PC2的网关配置在图中似乎缺失,但应为10.1.1.254) - 子网 B (LAN 2):
10.1.2.0/24R1 的接口 GE 0/0/2:10.1.2.254/24PC-3 的网关指向:10.1.2.254(根据网络逻辑推断)
关键点: 路由器 R1 的两个接口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子网中,这使得它能够在这两个网络之间转发数据。
2. 通信过程分析
让我们以 PC1 (10.1.1.1) ping PC3 (10.1.2.3) 为例,数据包的旅程如图表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 PC1 判断目标网络:PC1 将自己的IP地址 (
10.1.1.1) 和子网掩码 (255.255.0.0) 进行“与”运算,得到自己所在的网络号是10.1.0.0/16。PC1 将目标IP (10.1.2.3) 和自己的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得到10.1.2.0。由于10.1.2.0也在10.1.0.0/16这个大范围内,PC1 会错误地认为 PC3 和自己在同一个局域网内。 - **PC1 发送ARP请求(但会失败):**PC1 会在本地局域网内广播ARP请求,询问:“谁是
10.1.2.3? 请告诉10.1.1.1。”这个广播请求会被交换机S1转发给所有端口,包括连接到PC2和路由器R1的端口。 - **路由器 R1 的行为(关键):**路由器 R1 的 GE 0/0/1 接口收到这个ARP请求。但R1知道自己的这个接口属于
10.1.1.0/24网络。它检查目标IP10.1.2.3,发现它并不在10.1.1.0/24这个直连网络中。根据TCP/IP协议栈的标准行为,路由器不会转发广播包到其他网络,并且它不会用自己接口的MAC地址来回复这个针对不同子网IP的ARP请求。 PC1 因此无法收到ARP回复。 - PC1 转向默认网关:当PC1无法在本地网络找到目标主机时(ARP失败),它会将数据包发送给其配置的默认网关(Default Gateway),即
10.1.1.254,让网关代为转发。PC1 会发送ARP请求询问网关10.1.1.254的MAC地址。这次,R1的GE 0/0/1接口会用自己的MAC地址进行回复。 - **路由器 R1 进行路由转发:**PC1 将ping请求数据包封装好,目的MAC地址是R1的GE 0/0/1接口的MAC,目的IP地址是PC3的IP (
10.1.2.3)。R1 收到数据包后,查看其目的IP地址 (10.1.2.3)。R1 检查自己的路由表,发现10.1.2.0/24网络直接连接在自己的 GE 0/0/2 接口上。R1 将数据包从 GE 0/0/2 接口转发出去。在转发前,它会重写数据包的二层帧头:源MAC地址改为GE 0/0/2接口的MAC,目的MAC地址改为PC3的MAC(R1会通过ARP缓存或发送ARP请求获取)。 - **数据包到达 PC3 及返回路径:**PC3 收到数据包,并发送ping回复给 PC1。回复过程与上述对称:PC3 发现
10.1.1.1不在其直连网络10.1.2.0/24内,便将回复包发送给其网关10.1.2.254(R1的GE 0/0/2接口)。R1 再将回复包路由回 PC1。
PC1 和 PC2 之间的通信则简单得多,因为它们处于同一个物理网络且网关相同,它们会通过交换机S1在二层直接通信(交换机会学习MAC地址,实现单播转发)。
总结
三台PC能相互ping通的根本原因是:
- 正确的网关配置: PC1和PC2的网关指向R1的
10.1.1.254,PC3的网关指向R1的10.1.2.254。 - 路由器的路由功能: 路由器R1有两个接口分别连接两个子网,它自身的路由表知道如何在这两个直连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充当了“网络交警”的角色。
虽然PC的子网掩码配置为 255.255.0.0可能在某些简单环境中造成混淆,但得益于路由器接口更精确的掩码 (255.255.255.0) 和路由器的正确工作行为,跨网段的通信最终通过网关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