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章空间数据结构学习笔记
1 知识框架梳理

2 核心内容解析
2.1 矢量数据结构
2.1.1 本质与表达逻辑
矢量数据结构通过记录地理实体的坐标序列及关系,实现点、线、面的精确表达,坐标空间为连续型,可精确定义位置、长度与面积。
- 点实体:单一坐标对(x,y),如监测点位
- 线实体:有序坐标序列(x₁,y₁;x₂,y₂;…xₙ,yₙ),如道路、河流
- 面实体:闭合坐标序列(x₁,y₁;…xₙ,yₙ;x₁,y₁),如地块、湖泊
2.1.2 两大数据结构对比
类型 | 组织方式 | 优劣势分析 | |
实体数据结构 | 以多边形为单元,单独记录边界坐标 | 优点:编码简单、数字化直观;缺点:公共边界重复存储(冗余)、无拓扑关系、岛状地物无关联 | |
拓扑数据结构 | 点独立存储,线连点、面构线,记录拓扑关系 | 优点:消除冗余、支持拓扑检查(无悬挂弧段)、适配网络分析;缺点: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 |
2.1.3 核心概念 —— 拓扑关系
定义:明确定义空间实体间相邻、包含、关联等结构关系的数学方法,是拓扑数据结构的核心。
关键作用:数据一致性保障,避免公共边界出现间隙或重叠,可检查 “死点”“奇异多边形” 等错误;
高效空间分析:如在权属管理中,通过拓扑关系快速查询某地块的所有邻接地块
2.2 栅格数据结构
2.2.1 本质与表达逻辑
栅格数据结构以规则栅格阵列为基础,每个栅格单元(像元)的属性值代表对应区域的地物特征,空间位置由行列号隐含,坐标空间为离散型。
- 点实体:单个像元(如孤立房屋)
- 线实体:连续相邻像元序列(如公路的 “锯齿状” 表达)
- 面实体:属性相同的相邻像元集合(如森林区域)
2.2.2 核心参数解析
①栅格分辨率(像元大小)
- 定义:像元的边长,是精度与数据量的平衡指标,计算公式为L=√S(S 为研究区域最小图斑面积);
- 示例:若城市最小建筑图斑面积为 225m²,则分辨率 L=15m(15×15m 像元),可完整覆盖建筑且数据量适中;
- 影响:分辨率越高(像元越小),细节越清晰但数据量越大(如 10m 分辨率影像数据量是 30m 的 9 倍)。
②像元取值方法
当像元覆盖多个地物(混合像元)时,需通过规则确定属性值,常见方法包括:
- 中心点法:取像元中心点对应的地物属性;
- 面积占优法:取占比最大的地物属性
2.2.3 数据结构分类与压缩技术
- 完全栅格结构:直接以矩阵形式记录像元值,结构简单但冗余大,适合小范围数据。
- 压缩栅格结构(解决数据冗余核心技术):
编码方式 | 原理 | 特点与适用场景 | |
游程长度编码 | 按行记录 “属性值 + 连续像元数” | 压缩率 50% 左右,适合大面积均质区域(如沙漠) | |
四叉树编码 | 递归分割为 4 个子区,存叶节点 | 压缩率 40%-80%,用 Morton 码定位 | |
SGL 编码 | 改进的 LZW 字典编码,用代号代字符串 | 无损压缩,适合 64 位双精度等数据类型 | |
DCT 编码 | 变换编码降低数据相关性 | 有损压缩,适合 8 位及以上彩色影像 |

3 矢量与栅格数据结构对比与联系
3.1 矢量 vs 栅格
| 维度 | 矢量数据结构 | 栅格数据结构 |
|---|---|---|
| 数据组织 | 坐标序列 + 拓扑关系 | 像元阵列 + 属性值 |
| 数据量 | 小(冗余低) | 大(压缩后降低) |
| 精度 | 高(连续坐标) | 低(受分辨率限制) |
| 叠置分析 | 复杂(坐标运算) | 简单(属性直接叠加) |
| 典型应用 | 地籍图、交通网络分析 | 遥感解译、洪水淹没模拟 |
3.2 关键联系 —— 矢栅转换
3.2.1 矢量转栅格(栅格化):
- 目的:适配栅格分析(如矢量路网叠加遥感影像);
- 方法:边界代数法等,误差控制在 0.5 像元内
3.2.2 栅格转矢量(矢量化):
- 目的:提升精度(如栅格土地利用图转矢量权属边界);
- 流程:边界提取→多边形追踪→坐标拟合
4 心得
4.1 学习心得
数据结构选择需紧扣 “任务需求”:城市地籍管理需矢量数据保障边界精度,而区域生态评估用栅格数据可快速计算植被覆盖率,二者无绝对优劣。
压缩技术是栅格数据应用的核心: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 “SGL 无损压缩(关键区域)+DCT 有损压缩(背景区域)” 可平衡精度与存储成本。
拓扑关系是矢量数据的 “灵魂”:无拓扑的实体结构仅能用于简单绘图,而拓扑结构才支撑 GIS 的网络分析、权属核查等核心功能。
4.2 疑问与延伸方向
疑问:矢量转栅格时,混合像元的属性赋值误差如何量化?是否有 AI 算法能精准预测像元内各地物占比?
疑问:四叉树编码的 Morton 码在非 2ⁿ×2ⁿ栅格(如 500×500)中如何适配?是否会导致编码冲突?
延伸方向:探索 “矢量拓扑关系 + 栅格压缩技术” 的融合路径,是否能开发兼顾精度与效率的新型数据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