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a:统计每个单词出现的个数并打印
目录
问题拆解:
解题步骤:
1. 拆分所有字符串为单词
2. 遍历所有单词并统计
3. 打印结果
基础版代码实现:
代码解释:
输出结果:
为什么这样设计?
继承的APP是个啥?
使用高阶函数式编程
第一步:理解基础操作
目标:
第二步:拆分字符串
第三步:展平列表(flatMap)
第四步:分组统计(groupBy)
第五步:统计每组数量
第六步:排序并打印
完整代码(针对原题)
关键概念解释
1. flatMap
2. groupBy
3. mapValues
执行结果
新手常见疑问
Q1:为什么要用 split(" +") 而不是 split(" ")?
Q2:identity 是什么?
Q3:sortBy(_._1) 中的 _._1 是什么意思?
调试技巧
问题拆解:
- 目标:统计每个单词出现的次数。
- 输入:一个包含多个字符串的列表,每个字符串中有多个单词。
- 输出:每个单词及其出现次数,例如 Hadoop: 2。
解题步骤:
1. 拆分所有字符串为单词
- 每个字符串(如 "Hadoop Spark")需要拆分成独立的单词("Hadoop"和"Spark")。
- 使用 split("\\s+")方法按空格分割字符串(\\s+表示匹配一个或多个空格)。
2. 遍历所有单词并统计
- 创建一个可变的 Map来存储单词和对应的出现次数。
- 遍历每个单词: 
  - 如果单词已经在 Map 中,将次数 +1。
- 如果不在 Map 中,添加该单词并将次数设为 1。
 
3. 打印结果
- 遍历 Map 中的所有键值对,按格式输出。
基础版代码实现:
object WordCountBasic extends App {
  val list1 = List(
    "Hadoop Spark",
    "Spark Scala",
    "Scala Java",
    "Scala Akka",
    "Hadoop Java Scala"
  )
  // 步骤1:创建一个可变的Map来存储结果
  val wordCount = scala.collection.mutable.HashMap[String, Int]()
  // 步骤2:遍历每个字符串
  for (sentence <- list1) {
    // 拆分当前字符串为单词数组
    val words = sentence.split("\\s+")
    // 遍历每个单词
    for (word <- words) {
      // 如果Map中已有该单词,次数+1;否则添加单词,次数设为1
      if (wordCount.contains(word)) {
        wordCount(word) += 1
      } else {
        wordCount(word) = 1
      }
    }
  }
  // 步骤3:打印结果
  for ((word, count) <- wordCount) {
    println(s"$word: $count")
  }
}代码解释:
- 可变Map:用 mutable.HashMap存储单词计数,方便修改值。
- 双层循环: 
  - 外层循环 for (sentence <- list1):遍历列表中的每个字符串。
- 内层循环 for (word <- words):遍历每个字符串拆分后的单词。
 
- 外层循环 
- 统计逻辑: 
  - if (wordCount.contains(word)):检查单词是否已存在。
- wordCount(word) += 1:存在则次数+1。
- wordCount(word) = 1:不存在则初始化为1。
 
- 最终输出:遍历 Map 并打印每个键值对。
输出结果:
复制代码
Hadoop: 2
Spark: 2
Scala: 4
Java: 2
Akka: 1为什么这样设计?
- 新手友好:用基础的 for循环和if-else代替高阶函数,逻辑更直观。
- 可变性:使用可变 Map 可以逐步更新状态,符合新手对“变量”的直觉。
- 分步拆解:明确的三步走(拆分、统计、打印),降低理解难度。
object WordCountBasic extends App继承的APP是个啥?
在Scala中,App 是一个特质(trait)。
- 简化主方法 
  - 当一个Scala类扩展了 App特质时,它就不需要显式地定义main方法了。例如在你给出的WordCountBasic类扩展了App,就可以直接在类体中编写可执行的代码,就好像这些代码是写在main方法内部一样。
 
- 当一个Scala类扩展了 
- 执行入口 
  - 当运行这个类时,Scala运行时会查找这个类中的可执行代码(类似于查找传统的 main方法)并执行它。这是一种更简洁的方式来编写Scala程序的入口点,相比于定义一个包含main方法的类。
 
- 当运行这个类时,Scala运行时会查找这个类中的可执行代码(类似于查找传统的 
当一个类扩展了 App 特质时,可以省略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这种传统的定义主方法的形式。
- 原理 
  - 当类扩展 App时,Scala编译器会在背后生成一个合适的main方法。这个生成的main方法会执行类体中的代码,就好像这些代码是写在传统的main方法内部一样。
 
- 当类扩展 
- 示例对比 
  - 传统方式: 
    - 如果不使用 App,你需要像这样定义一个类:
 object WordCountTraditional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 这里编写主逻辑,比如 println("Hello, world!") } }
- 如果不使用 
- 使用 App方式:object WordCountApp extends App { println("Hello, world!") }
- 在这两个示例中,WordCountApp以更简洁的方式实现了与WordCountTraditional类似的功能,不需要显式地定义main方法。
 
- 传统方式: 
    
使用高阶函数式编程
object WordCoun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list1 = List(
      "Hadoop Spark",
      "Spark Scala",
      "Scala Java", 
      "Scala Akka",
      "Hadoop Java Scala"
    )
    val wordCounts = list1
      .flatMap(_.split(" +"))        // 步骤1+2:拆分并展平
      .groupBy(identity)             // 步骤3:按单词分组
      .mapValues(_.size)             // 步骤3:统计每组的数量
      .toList                        // 转换为列表
      .sortBy(_._1)                  // 步骤4:按单词排序
    wordCounts.foreach { case (word, count) =>
      println(s"$word: $count")      // 步骤4:打印结果
    }
  }
}第一步:理解基础操作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列表:
val simpleList = List("Hello World", "Hello Scala")目标:
统计每个单词出现的次数,结果应该是:
复制代码
Hello → 2
World → 1
Scala → 1第二步:拆分字符串
每个句子需要拆分成单词:
// 拆分第一个元素 "Hello World" → Array("Hello", "World")
val split1 = simpleList(0).split(" ")  // 按空格拆分
println(split1.mkString(", "))  // 输出: Hello, World问题:如果直接对整个列表用 map,会得到嵌套结构:
val splitAll = simpleList.map(_.split(" ")) 
// 结果:List(Array("Hello", "World"), Array("Hello", "Scala"))第三步:展平列表(flatMap)
 
用 flatMap 把嵌套的数组变成“平”的列表:
val allWords = simpleList.flatMap(_.split(" "))
// 结果:List("Hello", "World", "Hello", "Scala")为什么用 flatMap?
- map的结果:- List(Array(...), Array(...))(两层结构)
- flatMap的结果:- List("Hello", "World", "Hello", "Scala")(一层结构)
第四步:分组统计(groupBy)
 
把相同的单词分到同一组:
val groups = allWords.groupBy(word => word)
// 结果:
// Map(
//   "Hello" -> List("Hello", "Hello"),
//   "World" -> List("World"),
//   "Scala" -> List("Scala")
// )解释:
- groupBy(word => word)表示按单词本身分组
- word => word可以简写为- identity(等价函数)
第五步:统计每组数量
对每个分组计算元素个数:
val counts = groups.map { case (word, list) => 
  (word, list.size) 
}
// 结果:Map("Hello" -> 2, "World" -> 1, "Scala" -> 1)第六步:排序并打印
将结果按字母顺序排序:
val sorted = counts.toList.sortBy(_._1) // 按单词排序
sorted.foreach { case (word, count) =>
  println(s"$word: $count")
}完整代码(针对原题)
现在将上述步骤应用到原题的数据:
scala复制代码
object WordCount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list1 = List(
      "Hadoop Spark",
      "Spark Scala",
      "Scala Java", 
      "Scala Akka",
      "Hadoop Java Scala"
    )
    // 步骤1+2:拆分并展平所有单词
    val allWords = list1.flatMap(_.split(" +")) // " +" 表示1个或多个空格
    // 步骤3:分组
    val groups = allWords.groupBy(identity) // 按单词分组
    // 步骤4:统计数量
    val counts = groups.mapValues(_.size) // 计算每组的长度
    // 步骤5:排序并打印
    counts.toList          // 转换为List
      .sortBy(_._1)        // 按单词排序
      .foreach { case (word, count) => 
        println(s"$word: $count") 
      }
  }
}关键概念解释
1. flatMap
 
- 作用:先做 map(转换),再flatten(展平)
- 示例: List("a b", "c").flatMap(_.split(" ")) → List("a", "b", "c")
2. groupBy
 
- 作用:按规则分组,返回 Map[Key, List[Value]]
- 示例: List("a", "b", "a").groupBy(identity) → Map("a" -> List("a", "a"), "b" -> List("b"))
3. mapValues
 
- 作用:对 Map中的值做转换,保留键不变
- 示例: Map("a" -> List(1,2)).mapValues(_.size) → Map("a" -> 2)
执行结果
运行代码后输出:
Akka: 1
Hadoop: 2
Java: 2
Scala: 4
Spark: 2新手常见疑问
Q1:为什么要用 split(" +") 而不是 split(" ")?
 
- split(" ")会把连续空格拆分成空字符串,例如- "a b"→- Array("a", "", "b")
- split(" +")中的- +表示匹配一个或多个空格,能正确处理连续空格
Q2:identity 是什么?
 
- identity是一个预定义的函数,等价于- x => x
- 例如:groupBy(identity)和groupBy(x => x)完全一样
Q3:sortBy(_._1) 中的 _._1 是什么意思?
 
- _表示元组,例如- ("Scala", 4)
- _._1表示取元组的第一个元素(即单词),- _._2是第二个元素(即计数)
调试技巧
如果中间步骤不理解,可以插入 println 查看数据:
val allWords = list1.flatMap(_.split(" +"))
println(s"拆分后的单词:$allWords")  // 查看展平后的结果另一种写法(大差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