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与数字经济(二):商业航天重构全球数字经济的底层逻辑
原文分布于2025年3月10日。
接上文《深度(一):从4G、5G得与失,看6G时代商业航天如何成为新经济引擎?》
上一篇我们重点介绍了数字经济、商业航天的“建”与“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产业生态闭环的角度分析了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对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应用、驱动数字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性。随着人类轨迹从地球逐步向太空延伸,商业航天不仅代表太空经济的起步,更将重构全球数字经济。
本篇我们进一步聚焦全球数字时代生态竞争,分析商业航天重构数字经济的底层逻辑。
数字经济与全球竞争
未来数字经济将渗透所有领域,包括消费者行为、企业生产行为、市场运行机制等,这意味着数字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是一个经济总体特征的概念,而非某一个或几个垂直行业的简单综合。国内过去以城市化拉动的房地产经济,将被以数字化转型拉动的数字经济所替代。同时,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技术歌名下的主要经济形态,也是驱动全球经济发展和重塑国际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从产业基本规律出发,如果说4G是消费互联网时代,5G是产业互联网时代,6G将是什么时代?4G是流量入口的黄金时代,5G以及未来的6G入口争夺又有什么新的含义?这是我们面对全球数字经济竞争需要特别明确的。
消费互联网时代,操作系统与消费端流量入口是战略制高点:操作系统决定设备底层能力,建立“硬件-系统-应用”闭环生态;流量入口垄断用户注意力。二者结合形成“数据-商业”的循环体系。
国内失了操作系统国产化先机,其不利影响延续至今:
-
信息主权受制于人,依赖国外操作系统可能导致数据泄露风险。
-
技术自主性缺失,国内企业难以参与底层技术迭代,限制国内创新。
-
生态割裂,软硬件协同能力薄弱,硬件适配成本高。
-
利润外流,市场被动,安卓系统通过GMS捆绑和Google Play分成,国内手机厂商海外市场利润被挤压30%以上。
-
在标准与规则制定上处于边缘化地位,国际话语权被削弱。
-
底层技术积累不足,系统级人才匮乏。
但由于庞大的用户市场以及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我国在搜索、社交、支付等流量入口建设和应用深度上取得显著成绩,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规模全球领先,因此跻身数字经济大国行列。
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级应用是主要的增长来源,行业深度应用形成的垂直入口使得流量更加分散;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向万物互联演进的过程中,终端的概念在持续扩展,形成多平台、多终端、多入口的格局。流量爆炸对网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竞争的焦点就下沉到底层网络入口以及AI基础设施层面。
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公司DeepSeek通过开源大模型重塑全球AI生态,开启了AI操作系统级别的竞争,为我们突破以高端芯片为核心构成的算力垄断打开一个缺口。
网络入口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预期到6G时代,网络将和空气、水一样不可或缺。由于地面网络的建设、运营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太空轨道“先登先占,先占永得”,基于天基网络技术的卫星互联网部署方式不受领土、领海、领空限制,且技术门槛和建设成本高、边际服务成本低,必然是全球一张网。基于卫星互联网全球覆盖的特性,这个全球一张网的入口很可能会产生于卫星互联网,用户通过一个统一入口获得各个国家或地区地面网络与卫星互联网的一体化服务,实现全球随时随地无缝联网。也因此,建设卫星互联网对于占据全球网络入口主导地位、争夺6G发展机会变得至关重要。
由此我们总结以数字化为特征的经济体系的竞争,主要是三个方面:“硬件-操作系统-入口”。入口争夺的本质,就是生态的竞争:入口是用户交互路径的起点或数据的集中枢纽,通过掌握入口的主导权,贯通下层基础设施与上层应用,实现数字生态的整体协同。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硬件主要是以高主频CPU为内核的各类PC、手机等消费终端;操作系统就是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为用户提供与计算机交互接口的Windows、安卓、IOS;入口主要是搜索、社交、支付等流量入口。
产业互联网时代:硬件加入了工控芯片等各类专用芯片为内核的设备。操作系统加入了适配智能制造场景的工业操作系统(西门子SIMATIC、华为鸿蒙OS工业版、通用电气Predix等);大模型成为消费类应用和工业类应用的智能化底层基础设施。入口则是天地一体、无缝化的全球网络入口。6G时代的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通信等场景应用也将建立在这个可“随时随地无缝接入”的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架构上。
消费互联网时代和产业互联网时代共同构成数字经济的初期阶段,产业互联网的完成就是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实现。在硬件和操作系统都不占先机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住卫星互联网这个全球网络入口竞争的关键抓手。卫星互联网作为商业航天的应用出口,依赖太空运输和地面发射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因此使得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的高速发展,与我们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全球竞争紧密相连。
商业航天的支柱地位
航天工业作为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安全发展的保障,是不容落后的。在商业航天飞速发展阶段,航天工业的内涵从服务于小规模军事、科研需求向大规模民用市场延伸,一国航天实力不再仅限于高精尖技术的突破和军事装备量产能力,也包括了将高精尖或者相对成熟的技术面向民用和军民两用市场产品化并快速大规模复制的能力。
因此,美国以SpaceX为代表的新一代商业航天暨军工企业的崛起,在老一代商业航天暨军工企业波音创造宇宙级笑话的时候,为美国日渐衰落的航天事业带来上升希望。但于其他国家而言,SpaceX对世界军事安全是个严重威胁:
一是“星链”及其升级版“星盾”是美国军事作战系统的网络基础设施,同时“星链”也已经事实上参战俄乌、叙利亚战场;
二是“星链”“星盾”将助力美国就拥有全天候无缝情报监听侦查网、最强大的指挥通讯网、最强大的导弹预警及拦截动能网、最强大的天基目标探测与地海空天多维打击能力,还能通过星链卫星替代最贵的制导部件实现导弹价格白菜化……
三是美国太空军自2019年成立以来呈现清晰的战略演进轨迹,其中美国防部发布的《国防部商业太空整合战略》,旨在将商业建造的太空解决方案用于某些国家行动。
此外,SpaceX“星链”也已经对“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产生直接冲击。
所以,在当前的国际竞争格局下,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军事上,商业航天都是必争的战略要地,必须做大做强。
商业航天具备天然的军民融合属性和全球化特征,其中卫星互联网又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赢得数字经济未来竞争至关重要,这也使得商业航天与“一带一路”、军民融合、数字中国等重大国家战略密不可分。因此,发展商业航天,必须在商业航天领域深度落实军民融合,同时与“一带一路”、数字经济政策相结合。
在落实军民融合“平时军转民,战时民转军”战略要求,建立技术与市场安全、高效连接通道的基础上,凭借传统航天的海量技术积累,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商业化配套机制催生一个超大体量的新兴产业。
当然,这个新兴产业也将为数字经济提供一个全新的试验场,成为从工业化初期阶段(人工依赖)向工业4.0(数字化、智能化)进行快速迭代的典型对象。
商业航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商业航天是太空经济的核心主体,太空经济作为高科技前沿,与传统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社会经济与科技进步的“发动机”,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航天是一个高度综合的学科,涉及物理、数学、计算机、材料学等多个领域。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将直接拉动新材料、精密制造、芯片、通信、AI等上下游关联产业链。
按照2009年国家航天局的数据,各国在航天领域的投入产出比为1∶7至1∶14不等,2021年我国航天投入产出比达1:10。在商业航天的效率歌名和成本歌名尚未展示威力的时期,航天投入就已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除了直接经济贡献以外,商业航天的发展还有助于激活下游应用场景,推动延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包括:
-
卫星互联网服务
消费端:手机直连卫星、无人区及偏远地区宽带覆盖。
产业端:海洋渔业实时监控、海上宽带、航空互联网、矿山无人化巡检、跨境物流追踪等。
-
遥感数据服务
农业:多光谱卫星监测作物长势,指导精准施肥;结合卫星数据和AI算法,提前预测病虫害发生概率。
环保:碳排放卫星(如“碳星”)实时监测全球温室气体分布,支撑碳交易市场。
应急救灾:高分卫星灾区高清影像等。
-
导航增强服务
自动驾驶:北斗+低轨卫星实现厘米级定位。
低空经济:无人机快递、外卖,空中物流,低空巡逻、交通监控等。
由于技术复杂性,以及军事、科研规模小的原因,航天工业部分环节在较长时间内都严重依赖人工,类似于“大号作坊”。这使得商业航天发展在规模化生产上面临严峻挑战,全产业链各流程、环节急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优化改造。据《证券时报》记者报道,2024年底的珠海航展中,人工智能正在加速与航空航天产业的融合,涵盖运营、设计、制造等多个环节。但如果与SpaceX对比,我们在全产业链效率和成本控制上还有很大优化空间。因此,商业航天也是数字基础设施深度应用的重要领域。
综上,商业航天正成为中国争夺全球数字经济话语权的战略制高点,其核心价值在于重构网络入口规则、构建数字经济体系安全底座、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应用:
-
作为商业航天应用出口的卫星互联网,关乎6G时代全球网络入口竞争,是集航天制造、通信协议、数据主权于一体的国家战略工程。唯有与通信应用领域相结合,打通“火箭-卫星-应用”生态全链条,才能在6G时代将太空技术优势转化为数字经济护城河。
-
作为太空经济核心载体以及国防工业的延伸产业,商业航天在复杂国际局势下,既是强化军事防御的太空盾牌,也是确保国内向数字经济稳步转型的重要保障。有必要与军民融合、“一带一路”等相关战略相结合,协同推进。
-
商业航天发展面临传统航天工业向工业4.0加速改造的任务,AI等前沿技术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应用有待深入挖掘。随着产业化进程加速,基于通导遥一体、星地融合等技术演进,未来也许会诞生出一系列新的业态,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模式带来更多创新点,拓展出更为丰富多元的应用场景,推动商业航天迈向更高层次发展阶段。
本文在网络公开资料研究基础上成文,限于个人认知,可能存在错漏,欢迎帮忙补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