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 “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 的提示时,很多人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严重疾病。其实,白细胞偏高并非都意味着 “大病”,它可能是身体应对外界刺激的正常反应,也可能是疾病发出的信号。想要正确处理,首先得搞懂 “白细胞偏高” 背后的逻辑。
一、先明确:白细胞是什么?正常范围是多少?
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 “核心卫士”,主要功能是对抗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入侵,清除坏死细胞、参与炎症反应。成人正常白细胞计数为 4-10×10⁹/L,儿童会略高(新生儿 15-20×10⁹/L,6 岁以下 4-12×10⁹/L);若检测值超过上限,就属于 “白细胞偏高”(医学上称为 “白细胞增多症”)。
需要注意的是,白细胞是个 “大家族”,包含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5 种亚型,不同亚型的升高,对应着不同的原因 —— 比如中性粒细胞高多与细菌感染相关,嗜酸性粒细胞高常提示过敏或寄生虫感染,这也是医生判断病因的重要依据。
二、白细胞偏高的 2 大类原因:生理性 vs 病理性
白细胞偏高的原因可分为 “生理性”(身体暂时的正常调节)和 “病理性”(疾病导致的异常升高),二者的应对方式完全不同,必须先区分清楚。
(一)生理性偏高:无需治疗,会自行恢复
这类情况多是身体受到短期刺激后,免疫系统暂时 “活跃” 的表现,通常不会伴随不适症状,且升高幅度较小(一般不超过 15×10⁹/L),常见场景包括:
运动与应激: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情绪激动(如紧张、愤怒)、突然受凉或受热后,身体会释放激素(如肾上腺素),促使骨髓释放更多白细胞到血液中,一般休息 1-2 小时后可恢复正常;
饮食与药物:吃过多高蛋白食物(如牛肉、鸡蛋)、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用于治疗哮喘、皮炎)或某些退烧药后,可能暂时升高;
特殊生理阶段:女性月经期、妊娠期(尤其是孕晚期),白细胞会轻度升高,这是身体为应对分娩可能的出血、感染做准备,属于正常现象。
(二)病理性偏高:需警惕,及时就医
若白细胞升高幅度大(超过 15×10⁹/L,甚至达到 30×10⁹/L 以上),或伴随发热、乏力、疼痛等不适,多与疾病相关,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常见情况有:
感染:最常见原因
细菌感染(占感染性升高的 70%):如肺炎、尿路感染、扁桃体炎、皮肤脓肿等,此时中性粒细胞会明显升高(占白细胞比例超过 70%),常伴随发热、咳嗽、尿痛等症状;
病毒感染(少数类型):如 EB 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狂犬病病毒感染,会导致淋巴细胞升高,伴随咽痛、淋巴结肿大、乏力等;
寄生虫感染(如蛔虫、血吸虫):会使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可能伴随腹痛、腹泻或皮肤瘙痒。
炎症与自身免疫病
慢性炎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溃疡性结肠炎)或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作时,身体长期处于 “炎症状态”,会持续刺激白细胞生成,此时常伴随关节痛、皮疹、腹泻等症状,且 C 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炎症指标也会升高。
血液系统疾病:需重点排查
这类情况相对少见,但后果较严重,如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除了白细胞显著升高(常超过 20×10⁹/L,甚至 100×10⁹/L),还可能伴随贫血(面色苍白)、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体重快速下降等症状,需通过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检查确诊。
组织损伤或应激状态
严重外伤(如骨折、烧伤)、手术、心肌梗死等情况下,身体会释放 “损伤信号”,促使白细胞聚集到损伤部位参与修复,此时白细胞升高多为暂时性,待病情稳定后会逐渐下降。
恶性肿瘤
胃癌、肺癌、肝癌等实体瘤晚期,肿瘤细胞可能会刺激骨髓生成更多白细胞,或释放 “类白细胞生成因子”,导致白细胞升高,常伴随体重下降、乏力、器官压迫症状(如胸痛、腹痛)。
三、白细胞偏高该怎么办?分 3 步科学应对
发现白细胞偏高后,不用恐慌,可按 “先观察、再检查、后处理” 的步骤应对:
第一步:判断是否为生理性偏高
先回忆近期是否有剧烈运动、情绪波动、服用特殊药物(如激素)、处于月经期 / 妊娠期等情况。若有这些因素,且无任何不适症状,可在 1-2 周后复查血常规,观察白细胞是否恢复正常 —— 复查时建议空腹、安静状态下抽血,避免再次出现生理性干扰。
第二步:有症状或持续偏高?及时就医做这些检查
若复查后白细胞仍偏高,或伴随以下症状,需立即就医(挂内科、血液科或感染科),进一步排查病因:
发热(体温≥37.3℃)、寒战、咽痛、咳嗽、尿痛等感染症状;
关节痛、皮疹、口干眼干等炎症 / 自身免疫病症状;
面色苍白、牙龈出血、皮肤瘀斑、体重下降等血液系统疾病或肿瘤相关症状。
医生通常会安排以下检查明确病因:
血常规复查 + 白细胞分类计数:明确哪种白细胞亚型升高(如中性粒细胞高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高提示病毒感染);
炎症标志物检测:如 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时二者会显著升高);
病原学检查:如尿常规(排查尿路感染)、痰培养(排查肺炎)、病毒抗体检测(排查病毒感染);
其他针对性检查:怀疑自身免疫病查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怀疑血液疾病查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怀疑肿瘤查 CT、肿瘤标志物。
这里需要注意:临床检测的准确性依赖优质试剂 —— 优宁维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试剂供应商,可为医院及科研机构提供血常规检测配套的质控品、C 反应蛋白(CRP)检测试剂盒,以及流式细胞术用的白细胞亚型标记抗体(如 CD45、CD14 抗体),其代理的德国 Sigma、美国 BD 等品牌试剂,通过严格的质量验证,能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判断白细胞偏高的病因,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