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inux网络-HTTP协议】HTTP基础概念+构建HTTP

代码定位:南毅c/Linux - Gitee.com

HTTP协议

介绍

虽然我们说,应用层协议是我们程序猿自己定的.但实际上,已经有大佬们定义了一些现成的,又非常好用的应用层协议,供我们直接参考使用。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就是其中之一。

在互联网世界中,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协议。它定义了客户端(如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如何通信,以交换或传输超文本(如 HTML 文档)。

HTTP 协议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通信的基础。客户端通过 HTTP 协议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处理并返回响应。HTTP 协议是一个无连接、无状态的协议,即每次请求都需要建立新的连接,且服务器不会保存客户端的状态信息。

认识URL

平时我们俗称的“网址”其实说的就是 URL

协议名称://server ip[:80]/a/b/c/d/e.html

  • 为什么第一张图片有端口号,第二张实际网址却没有端口号呢?

默认端口:对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请求,默认端口号是80;对于HTTPS(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请求,默认端口号是443。当客户端(如浏览器)访问这些默认端口时,通常不需要在网址中指定端口号

用户友好性:为了简化用户的操作和提高用户体验,浏览器和网站设计者通常省略默认端口号,因为大多数用户不需要知道这些细节。

惯例:随着时间的推移,省略默认端口号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和惯例。除非访问非标准端口,否则在网址中包含端口号是不常见的。

安全性:在HTTPS成为Web安全标准之后,大多数网站都迁移到了443端口。由于HTTPS请求默认使用443端口,因此没有必要在网址中显示端口号

以下是一些具体 情况:

  • 当你输入 http://www.example.com 时,浏览器默认会访问 http://www.example.com:80

  • 当你输入 https://www.example.com 时,浏览器默认会访问 https://www.example.com:443

只有在以下情况下,你才需要在网址中指定端口号:

  • 访问非标准端口的Web服务。

  • 开发者在本地机器上运行Web服务器,并使用非标准端口进行测试。

例如,如果你正在本地开发一个Web应用程序,并且你的服务器在端口3000上运行,那么你需要输入 http://localhost:3000 来访问该服务。

  • 谈一谈URL后半部分的资源

我们用网络的目的就是接受信息发送信息,比如我们要下载一个视频就需要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后再将资源发送到手机,这些资源全部都在服务器端,Linux操作系统适合做后端服务器,Linux下一切皆文件,我们要访问资源,以及服务器把资源返回给客户端都需要找到对应的资源,在Linux下通过路径就可以定位到资源

 

urlencode和urldecode

urlencodeurldecode 是处理URL中查询字符串(query string)的两种常见方法。这些方法确保URL中的特殊字符被正确编码和解码,以便它们可以在网络中安全传输。

urlencode

urlencode 是一个函数,它将字符串转换为可以在URL中安全使用的格式。在URL中,某些字符具有特殊含义,例如 & 用于分隔参数,= 用于赋值,而空格可能表示参数的结束。如果这些字符是参数值的一部分,它们就需要被编码。

以下是 urlencode 常见的转换规则:

  • 空格 转换为 +%20

  • 特殊字符(如 ! # $ & ' ( ) * + , : ; = ? @ [ ])转换为 % 后跟它们对应的十六进制值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查询字符串参数 name=John Doe,使用 urlencode 后,它可能被转换为 name=John+Doename=John%20Doe

 

urldecode

urldecodeurlencode 的逆过程。它将经过 urlencode 处理的字符串转换回原始字符串。这通常在服务器端进行,因为服务器需要知道用户发送的确切参数值。

继续上面的例子,如果服务器接收到 name=John+Doename=John%20Doeurldecode 将其转换回原始字符串 name=John Doe

HTTP协议请求与响应格式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从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输协议。它定义了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交换数据的请求和响应格式。

 

我们先看下面的HTTP初步设计思路 在再回来看这里的后续内容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请求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请求行:包括请求方法、URL 和 HTTP 版本。

  2. 请求报头(Headers):包含了关于客户端环境和请求本身的信息。

  3. 空行:请求头和请求体之间必须有一个空行。用于将报头和有效载荷进行分离(封装)空行\r\n

  4. 请求体(可选):包含请求的数据,例如表单数据或上传的文件。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HTTP GET 请求示例:

GET /index.html HTTP/1.1
Host: www.example.com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58.0.3029.110 Safari/537.3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image/webp,*/*;q=0.8
Accept-Language: en-US,en;q=0.5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Connection: keep-alive
Upgrade-Insecure-Requests: 1

在这个例子中:

  • GET 是请求方法,表明客户端想要获取服务器上的资源。

  • /index.html 是请求的资源路径。

  • HTTP/1.1 是使用的 HTTP 版本。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HTTP 请求方法:

请求方法描述
GET请求指定的页面信息,并返回实体主体
POST向服务器提交数据,数据包含在请求体中
PUT向服务器提交数据,通常用于更新资源
DELETE请求服务器删除指定的页面
HEAD类似于 GET 请求,但服务器不会返回请求的页面主体,只返回响应头
OPTIONS允许客户端查看服务器支持的 HTTP 方法
PATCH是对 PUT 方法的补充,用于对资源进行部分更新

URI:我们要访问资源的路径

HTTP版本:http/1.0 http/1.1 http/2.0

请求报头(Headers)提供了关于请求、响应或者其他的发送信息,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请求头字段

请求头字段描述
Host指定请求的服务器的域名和端口号
User-Agent包含发出请求的用户代理软件信息
Accept指定客户端能够接收的内容类型
Accept-Language指定客户端接受的语言
Accept-Encoding指定客户端能够解码的响应内容编码方式
Connection控制不同请求/响应之间的网络连接的选项

请求体(Body)通常用于 POST 和 PUT 请求,它包含了要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例如,提交表单数据时,请求体可能如下所示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name=John+Doe&age=30&city=New+York
​

在这个例子中,请求体包含了一些键值对,它们通过 & 符号连接,并且每个键和值之间用 = 符号分隔。Content-Type 请求头指明了请求体的内容类型。

我们在看一看HTTP响应就简洁明了了

 

HTTP设计思路

TcpServer.hpp

语法解释

我们在执行这里加上读数据

读到一个请求--->交个上层处理--->再把结果响应出去

 

Http.hpp初步设计

我们根据回掉函数设计执行函数内容 返回一个空串

 接着我们用浏览器访问我们的服务器

我们的服务器就接收到了请求

接着我们加一些元素

 

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个长长的字符串,只不过打印出来的时候格式被解析了

Http.hpp设计

我们已经见过了HTTP的请求与响应,那么我们现在重新设计一下这个文件

 

首先将请求内容长长的字符串进行反序列化

我们将来读到一个请求,一定要先构建一个结构化请求

反序列的过程我们要手动获取请求行,请求报头和正文,其中请求报头我们放在vector内

基本的反序列化

测试

进一步反序列化

我们之前是放在vector内部的,现在我们要像kv一样,给你Host我们取Host的内容,因此这里我们引入unordered_map

 

测试已经全部解析出来了

现在我们加两个函数,返回我们的url,以及要访问的资源

我们进行第一次测试

我们再进行第二次测试,这时候我们输入http://47.120.76.87:8889/a/b/c/a.html 

此时我们也就发现我们请求的url会发生变化

一般网站都会添加首页,比如百度https://www.baidu.com

 

但是我们也可以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一般情况下/index.html就是我们的首页文件,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访问一个页面,现在我们也为我们的网页设置一个首页,我们放在wwwroot目录下

我们在请求行解析的路径处理一下

接下来我们构建响应

响应构建

基本属性

接着将请求发送的数据进行序列化

也就是将收到的请求,填充到响应的描述中,并且合并成一个长的完整的字符串

 

接下来读取文件内容

此时我们在class HttpServer内设计

接着构建响应 获取内容

然后我们访问

再访问http://47.120.76.87:8888/index.html 

这样首页创建完成了,并且带不带index.html都能访问到同一个页面

接着我们往网站加入一些元素,加入一些图片

 

我们明明只是进入主页,为什么还多进了image下的文件呢

这是因为获得一个完整的网页,浏览器首先要得到html,根据html标签,检测出我们还要获取其他资源,浏览器会继续发器http请求

我们也知道我们网页还需要登陆页面,注册页面等

各个页面之间是怎么转换的呢?

我们在这里又需要认识一个新标签 链接标签

HTML中的链接标签用于创建指向其他网页、文件、位置、电子邮件地址或任何其他资源的超链接。链接标签是 <a>,并且通常包含以下属性:

  • href:指定链接的目标地址。

  • target:指定在哪里打开链接。例如,_blank 表示在新窗口或标签页中打开链接。

  • title:提供链接的额外信息,当鼠标悬停在链接上时显示

基本链接

<a href="https://www.example.com">访问示例网站</a>

 打开新窗口或标签页

<a href="https://www.example.com" target="_blank">在新窗口中访问示例网站</a>

链接到同一页面的特定部分

<a href="#section1">跳转到页面的一节</a>

带标题的链接,当鼠标悬停在链接上时,将显示标题文本。

<a href="https://www.example.com" title="这是示例网站的链接">访问示例网站</a>

首先我们先建立几个文件

我们在index.html添加如下内容

访问服务器,就多了登陆页面

点进去后就跳转到登陆页面了

再往里补充报头信息,将文件类型转换成对应的Content-Type;以及状态码及其对应描述

 

相关文章:

  • MySQL中like模糊查询如何优化?
  • 2025AI 有哪些重要的发展趋势?
  • Centos7部署k8s(单master节点安装)
  • 协议-Airkiss
  • LINUX网络基础 - 初识网络,理解网络协议
  • 一、Redis 通用命令大全
  • SoapUI 结合 Postman 测试 WebService 协议
  • 一个py文件搞定mysql查询+Json转换+表数据提取+根据数据条件生成excel文件+打包运行一条龙
  • AI日记app
  • 前端文件分片上传深度解析:从原理到实践
  • leetcode日记(74)扰乱字符串
  • 记录一次跨库连表的坑
  • Java中用Map<String,Object>存储层次结构
  • 数据结构(初阶)(五)----栈
  • 解决下载支持gpu的pytorch问题
  • 云原生网络篇——万级节点服务网格与智能流量治理
  • [密码学实战]Java生成SM2根证书及用户证书
  • 【零基础C语言】第四节 数组
  • 系统架构设计师—计算机基础篇—计算机网络
  • leetcode 59. 螺旋矩阵 II 中等
  • 长沙至赣州高铁初步设计获批,可填补湘赣两省斜向交通空白
  • 第1现场|俄媒称乌克兰网上出售北约对乌军培训手册
  • 外汇局:4月下旬外资投资境内股票转为净买入
  • 纽约市长称墨西哥海军帆船撞桥事故已致2人死亡
  • 15年全免费,内蒙古准格尔旗实现幼儿园到高中0学费
  • 广西北流出现强降雨,1人被洪水冲走已无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