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具深度测评与选型指南 - Lovart专题
目录
- 一、Lovart:重新定义智能设计的核心定位与能力
- 1.1 什么是Lovart?
- 1.2 Lovart核心功能
- 1.3 适用人群与核心价值
- 二、Lovart零基础五步实操指南
- Step0:申请内测码(前置准备)
- Step1:输入自然语言指令
- Step2:局部调整与图层编辑
- Step3:参考图辅助修改
- Step4:宣传片制作与高清保存
- 三、Lovart四大场景实战测试与评价
- 场景1:电影宣传(视觉设计+影视周边+宣传片)
- 测试内容
- 实战结果
- 优势与不足
- 场景2:汽车造型设计(工业设计+宣传物料)
- 测试内容
- 实战结果
- 优势与不足
- 场景3:游戏素材设计(角色+动画+宣传)
- 测试内容
- 实战结果
- 优势与不足
- 场景4:公司品牌推广(VI设计+网页设计)
- 测试内容
- 实战结果
- 优势与不足
- 四、设计领域AI Agent未来趋势:迎接Agentic时刻
- 核心发展方向
- 设计师角色演进
- 愿景
- 小结
一、Lovart:重新定义智能设计的核心定位与能力
1.1 什么是Lovart?
Lovart并非传统设计工具,而是全球首个设计领域AI Agent——它能理解设计原则、自主执行设计任务,核心是深度整合AI自动化能力与设计专业知识:可解析自然语言指令、理解设计意图,自动完成从概念到成品的全流程设计;同时集成图像、视频、音乐生成等顶级AI模型,具备跨媒体内容创作能力。
1.2 Lovart核心功能
- 自然语言驱动全流程设计:输入文本描述即可自动生成完整方案(含布局、配色、字体),覆盖从草图到成品的全环节。
- 多模态内容生成:支持图像、视频、音频跨媒体创作,例如生成含故事板、角色设计的产品视频广告。
- 智能图文分离与编辑:自动分离海报、广告等视觉内容中的文本图层,便于调整文字内容、大小、颜色。
- 协同与编辑能力:提供协作画布,支持AI生成设计的精修,以及多格式导入/导出。
- 自动化设计决策:自动处理数百个专业级设计决策,节省手动操作成本。
- 多类型创意资产生成:可生成海报、Logo、品牌VI、故事板、视频、产品设计、社交媒体图形、Meme表情包等。
1.3 适用人群与核心价值
- 适用群体:设计专业人士(个人/小团队)、设计小白、内容创作者、营销人员、需快速原型设计的团队。
- 解决痛点:设计效率低下、创意枯竭、技术门槛高、跨媒体内容创作复杂等问题。
- 核心突破:实现从“设计工具(Tool)”到“智能代理(Agent)”的转变,相比传统设计软件降低非专业用户门槛,相比上一代AI设计工具(仅图像生成)具备更强的流程理解与自动化能力。
二、Lovart零基础五步实操指南
Step0:申请内测码(前置准备)
- 准备谷歌邮箱;
- 进入Lovart界面,点击“Get Started”→“Join the Waitlist”;
- 填写申请原因与职业(可借助AI辅助撰写);
- 提交后等待审核(通常1天内可用),审核通过后用谷歌邮箱登录。
Step1:输入自然语言指令
登录后在首页提示词输入框中,明确设计内容与表现形式(如“设计电影海报”),可添加参考图、开启联网开关,Lovart自动启动创作。
Step2:局部调整与图层编辑
支持画面局部重绘、图层编辑,操作逻辑类似Photoshop、Figma,提供“变清晰”“去除背景”“擦除”“涂抹编辑”“模糊”等功能,可导入图片或直接生成设计素材。
Step3:参考图辅助修改
若局部修改需参考图,通过“涂抹/框选目标区域”→“上传参考图”→“输入修改指令”,完成精准调整;支持按类别创建选区、自动套索选取物体。
Step4:宣传片制作与高清保存
- 制作宣传片:直接输入指令(如“生成30秒电影预告片”),Lovart自动生成分镜;
- 高清保存:通过“Upscale”功能提升图片清晰度;
- 注意事项:二次编辑功能当前免费消耗积分,后续可能按质量分级收费;操作逻辑类似百度AI图片助手、SnapEdit等在线修图工具。
三、Lovart四大场景实战测试与评价
场景1:电影宣传(视觉设计+影视周边+宣传片)
测试内容
为《布达佩斯大饭店》生成海报、全套角色手办,以及30秒宣传片(提示词:“Designed the poster for the movie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and a full set of movie-related figurines”“Create a movie trailer in 30 seconds”)。
实战结果
- 平面设计:海报配色与电影高级感一致,人物特征精准,文字正确;
- 3D周边:角色手办、建筑场景手办细节完整;
- 宣传片:自动拆解为“分镜故事板→音频制作→视频制作→合成剪辑”环节,音频质量高。
优势与不足
- 优势:平面设计提供灵感快(依托GPT与Flux模型)、3D周边扩展设计师能力边界(可结合Tripo 3D AI生成3D模型)、多模态生成能力强;
- 不足:稳定性差(历史记录易丢失,再次生成效果下降)、3D模型功能不稳定(多生成3D风格图片,需其他工具转模型)。
场景2:汽车造型设计(工业设计+宣传物料)
测试内容
设计未来感城市概念跑车(草图、三视图、效果图)、4张4S店宣传图、15秒宣传片(提示词:“设计一款概念跑车,并绘制出手绘草图、方案效果图”“Make four car dealership promotional pictures”“The promotional video for this sports car is 15 seconds long…”)。
实战结果
- 设计效率:1句话生成草图、三视图、效果图,平均5秒/张效果图,省去传统流程中二维推敲、3D建模、渲染环节;
- 宣传物料:支持通过指令修改造型、场景、车身颜色,或局部涂抹调整;
- 宣传片:分镜片段遵从提示词(如“致命优雅+赛博朋克风格”),场景氛围感强,但偶现运动物体错误(如车身漂移时车尾变车头)。
优势与不足
- 优势:提升创作效率(辅助方案推敲)、降低建模/渲染成本、多模态生成能力强(一键出效果图/宣传片);
- 不足:视频准确度低(时长错误、合成不完整,建议生成分镜后用剪映二次编辑)、工程软件支持不足(不兼容Auto CAD、Rhino等,需工程师落地,当前仅支持Blender的MCP)。
场景3:游戏素材设计(角色+动画+宣传)
测试内容
为《星愿编年史》(可爱风格RPG)生成素材包:“星愿魔法师”3D高模(含法线贴图、PBR材质)、糖果森林地形/道具、游戏HUD界面、20秒演示视频、宣传海报(提示词含风格统一要求:梦幻糖果主题、柔和光影)。
实战结果
- 角色与场景:角色一致性高,动作连贯、手部细节正确,场景风格统一,可辅助游戏素材设计;
- 分镜与音视频:分镜故事板完成度高,动画画面美观,音频质量好;
- 未完成任务:3D模型生成失败(需用Tripo 3D AI补全)、HUD界面未制作。
优势与不足
- 优势:规避角色一致性差的痛点、降低插画绘制成本(依托Flux稳定性与GPT想象力)、多模态生成强(音视频/分镜有借鉴价值);
- 不足:任务完成度低(未覆盖所有指令,建议拆解任务后单独执行)。
场景4:公司品牌推广(VI设计+网页设计)
测试内容
为“向量智能”(AI创业公司)设计全套VI(LOGO、办公用品/礼品应用)、公司首页(提示词:“给一家AI创业公司做一个首页…输出html”“为‘向量智能’设计LOGO,并制作整套VI”)。
实战结果
- VI设计:主动沟通审美偏好(提供4个LOGO方案),快速生成LOGO多场景应用(如日历、纪念品),但局部存在文字错误;
- 网页设计:按设计师流程拆解任务(设计素材+排版),生成首页长图,但未输出HTML(非专业编程用户可理解)。
优势与不足
- 优势:需求理解充分(交互类似甲方-设计师沟通)、审美偏好试探精准(低保真小样对齐需求)、生成速度快(LOGO应用图效率远超Photoshop);
- 不足:无编程能力(网页需结合其他工具)、局部文字错误(需AI修图工具或Photoshop更正)。
四、设计领域AI Agent未来趋势:迎接Agentic时刻
核心发展方向
- 更深度的创意理解与生成:超越风格模仿,理解文化、情感、商业目标,支持复杂创意落地;
- 全流程智能协同与自动化:覆盖需求分析→概念草图→资产生成→优化→交付,AI Agent间/与人类无缝协作,兼容更多专业设计工具;
- 高度个性化与情境感知:学习用户偏好、品牌调性、目标受众,实时适配设计情境;
- 赋能非专业用户:降低设计门槛,让无经验者通过自然语言成为“创意指导者”;
- 跨模态与跨领域融合:设计Agent与视频、音频、代码Agent协同,打通设计-营销-产品-开发工作流。
设计师角色演进
从“设计执行者”转向“创意总监/策略师”,聚焦高维度创意决策、AI协作与最终质量把控。
愿景
释放全民创意,提升行业效率,实现“设计普惠”。
小结
Lovart作为全球首个设计领域AI Agent,标志着设计工具从“手动操作”向“智能自主”的关键跨越——它以自然语言为入口,通过多模态生成与全流程自动化,大幅提升设计效率、降低行业门槛。尽管当前在稳定性(如历史记录丢失)、功能完整性(如3D模型、编程输出)上存在不足,但已展现出对电影宣传、汽车设计、游戏素材、品牌推广四大核心场景的适配能力。未来,随着AI Agent技术的深化,设计行业将迎来“全民创意+专业把控”的新生态,真正实现设计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