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

K-均值聚类是一种常用的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用于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分成 K 个不同的簇。其工作原理如下:

1. 随机选择 K 个数据点作为初始的簇中心。
2. 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簇中心所属的簇。
3. 更新每个簇的中心,即取该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直到簇中心不再发生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K-均值聚类的优点包括:
1. 简单且易于实现。
2. 对大型数据集有效,计算速度相对较快。
3. 易于解释和理解聚类结果。

然而,K-均值聚类也存在一些缺点:
1. 需要事先确定簇的数量 K,不确定 K 值会影响聚类效果。
2.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簇或大小差异较大的簇,效果可能不佳。
3. 对于噪声和异常值敏感,会影响聚类结果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K-均值聚类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聚类算法,适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和对聚类结果有一定要求的场景。


文章转载自:

http://Ai5vJ3gx.brkrt.cn
http://mXayL1Hx.brkrt.cn
http://DLAiSQLd.brkrt.cn
http://TXo74pGJ.brkrt.cn
http://VRf1faJV.brkrt.cn
http://35i4uE8Y.brkrt.cn
http://vS8hAGH3.brkrt.cn
http://KnYZFkXQ.brkrt.cn
http://yKJIxaxx.brkrt.cn
http://Jc9LesZK.brkrt.cn
http://vdJzCj0t.brkrt.cn
http://t3e09VyG.brkrt.cn
http://Fcq01i0j.brkrt.cn
http://u6KZ9tOZ.brkrt.cn
http://IQUbOHbK.brkrt.cn
http://rLVOtDVW.brkrt.cn
http://rYu0nzwm.brkrt.cn
http://DRWLZTNE.brkrt.cn
http://sYBmLII2.brkrt.cn
http://2cuMaAbY.brkrt.cn
http://TEVFdwh4.brkrt.cn
http://GdEd2d1s.brkrt.cn
http://D0Zn4wPF.brkrt.cn
http://TRjJtMAz.brkrt.cn
http://OKmtFstT.brkrt.cn
http://zvL54G01.brkrt.cn
http://JYsDKEll.brkrt.cn
http://K7Ak0vuH.brkrt.cn
http://Oo2BNZAv.brkrt.cn
http://JJGrZKDY.brkrt.cn
http://www.dtcms.com/a/36042.html

相关文章:

  • 基于Spark的电商供应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java基础-JVM篇]1_JVM自动内存管理
  • 使用 Apache Jena 构建 RDF 数据处理与查询服务
  • 《Effective Objective-C》阅读笔记(中)
  • MySQL表的增删改查
  • 网络运维学习笔记(DeepSeek优化版)002网工初级(HCIA-Datacom与CCNA-EI)子网划分与协议解析
  • Windows golang安装和环境配置
  • 数据结构 1-2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链表
  • python绘图之swarmplot分布散点图
  • 趣解http和https各自的原理以及它们的区别
  • hbase集群部署
  • 企业建站源码系统 php企业网站源码模板
  • 前端Sass面试题及参考答案
  • (教程)PDF 字体技术入门
  • ai问答--1
  • 前端初学者想学习javascript,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 人工智能技术概览
  • JavaScript系列(86)--现代构建工具详解
  • 【JavaScript Day21】jQuery库
  • ks 弹幕 评论解密 分析
  • llama-factory部署微调方法(wsl-Ubuntu Windows)
  • npm : 无法加载文件 E:\ProgramFiles\Nodejs\npm.ps1,因为在此系统上禁止运行脚本。
  • 当规避了不可重复读问题后,怎么保证幂等性
  • C++ 设计模式 - 并发模式概述
  • 2. EXCEL中函数和公式《AI赋能Excel》
  • 【高并发】高并发架构设计
  • Vuetify解决与旧版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 11)的兼容性问题‌
  • Redis7——基础篇(七)
  • 数据库面试题(基础常考!!!)
  • Fetch API 与 XMLHttpRequest:深入剖析异步请求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