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ArcGIS Pro 全攻略】GIS 数据格式终极指南:从原理到实战,再也不纠结选哪种格式!

        在 ArcGIS Pro 项目中,数据格式选择直接决定了工作效率、分析精度和成果共享能力。很多 GISer 都曾遇到过这些困惑:

  • 明明是点数据,用 Shapefile 还是 GeoPackage?
  • 卫星影像存成 GeoTIFF 还是 File Geodatabase Raster?
  • 给 Web 地图传数据,矢量瓦片和 GeoJSON 选哪个?

        本文从 “数据类型本质” 出发,系统梳理 ArcGIS Pro 支持的所有主流 GIS 数据格式,不仅讲清 “是什么”,更教你 “什么时候用”“怎么避坑”,附带实战操作技巧,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一、先搞懂核心:GIS 数据的两大基石

        在聊具体格式前,必须先明确 GIS 数据的两种核心类型 ——矢量数据栅格数据,这是选择格式的前提:

数据类型核心原理代表要素适用场景
矢量数据用点、线、面(几何对象)+ 属性表表示道路、建筑、行政区精确要素定位、属性查询
栅格数据用像素网格(行列)存储连续值高程、温度、卫星图空间分析、影像解译、建模

        后续所有格式都围绕这两类展开,部分格式(如 GeoPackage、File Geodatabase)可同时存储两种数据。

二、矢量数据格式:精准表达地理要素

        矢量数据注重 “离散要素的精确性”,ArcGIS Pro 中常用格式按 “兼容性” 和 “功能复杂度” 可分为 5 类:

1. Shapefile:最通用的 “老大哥”

        核心定义

        Shapefile 是 Esri1998 年推出的传统矢量格式,不是单个文件,而是一组关联文件的集合(必须同时存在.shp(几何)、.dbf(属性)、.shx(索引)等至少 3 个文件)。

关键特性
优点缺点
✅ 兼容性拉满:所有 GIS 软件(ArcGIS、QGIS、Global Mapper)都支持❌ 多文件依赖:丢失任一文件则数据损坏,传输需压缩成 ZIP
✅ 结构简单:新手易理解,无需复杂配置❌ 大小限制:单个数据集≤2GB,单字段≤255 字符
✅ 共享便捷:跨软件协作首选❌ 功能薄弱:不支持拓扑、关系类、域(Domain)
✅ 编辑门槛低:ArcGIS Pro 中直接编辑❌ 字段名限制:仅支持 10 个字符(中文算 2 个),易重名
实战避坑
  • 传输时必须将所有关联文件打包成 ZIP,避免遗漏(可右键选中所有文件→发送到→压缩文件夹);
  • 字段名尽量用 “英文 + 数字”(如Road_Name),避免中文或特殊符号,防止属性读取异常;
  • 若数据集超过 2GB,立即转成 File Geodatabase,否则会出现 “数据截断”。
最佳用途
  • 简单项目(如小区域道路绘制、点位标注);
  • 与非 Esri 用户(如用 QGIS 的同事)共享数据;
  • 临时数据存储(不长期用于复杂分析)。

2. File Geodatabase (FGDB):ArcGIS 的 “本命格式”

        核心定义

        FGDB 是 Esri2005 年推出的现代矢量 / 栅格混合存储格式,以文件夹形式存在(后缀为.gdb),可同时存储矢量要素类、栅格数据集、表格、拓扑等。

关键特性
优点缺点
✅ 功能强大:支持拓扑、关系类、域、子类型(适合复杂业务规则)❌ 兼容性有限:非 Esri 软件(如 QGIS)需插件才能完整读取
✅ 存储高效:比 Shapefile 小 30%~50%,支持压缩❌ 编辑锁定:多用户同时编辑时需注意 “独占锁定”(避免冲突)
✅ 无大小限制:单个要素类≤1TB,满足大型项目❌ 迁移麻烦:复制时需完整复制.gdb文件夹,不能单独取文件
✅ 集成性好:矢量、栅格、表格可存在同一数据库,便于管理-
实战技巧
  • 在 ArcGIS Pro 中创建 FGDB:右键 “目录”→“数据库”→“新建文件地理数据库”,指定路径即可;
  • 批量导入数据:右键 FGDB→“导入要素类(多个)”,可一次性将多个 Shapefile 导入,自动解决字段名限制;
  • 启用拓扑:适合 “地块不重叠”“道路相连” 等规则检查(如城市规划中的用地边界校验)。
最佳用途
  • 复杂项目(如城市管网建模、多要素关联分析);
  • 长期使用的核心数据集(如企业内部的基础地理数据库);
  • 需要拓扑或域控制的场景(如不动产登记数据,避免属性错误)。

3. Enterprise Geodatabase (EGDB):企业级 “协作王者”

        核心定义

        EGDB 是基于关系型数据库(RDBMS) 的企业级地理数据库(如 SQL Server、Oracle、PostgreSQL),需数据库服务器支撑,专为多用户并发编辑设计。

关键特性
优点缺点
✅ 多用户并发:支持数十人同时编辑,自动处理冲突❌ 部署复杂:需数据库管理员(DBA)配置服务器,新手难上手
✅ 安全可控:支持角色权限(如 “只读”“编辑”“管理员”)❌ 成本高:需数据库许可证(如 SQL Server 企业版)和硬件
✅ 无限扩展:数据量无上限,支持 TB 级数据集❌ 维护麻烦:需定期备份、优化数据库性能
✅ 版本管理:支持 “历史版本”,可回溯任意时间点的数据-
实战注意
  • 连接 EGDB:ArcGIS Pro 中通过 “数据库连接”→“新建数据库连接”,输入服务器 IP、数据库名、账号密码;
  • 版本控制:编辑前需 “检出版本”,编辑后 “提交版本”,避免多人编辑冲突;
  • 适合场景:大型企业(如国土局、市政集团)的核心业务数据,需跨部门协作。
最佳用途
  • 企业级 GIS 系统(如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市政设施管理平台);
  • 多团队协同编辑(如多个科室共同维护城市交通数据);
  • 需长期归档和版本追溯的场景(如土地利用变更历史记录)。

4. GeoPackage:开放标准的 “全能选手”

        核心定义

        GeoPackage 是OGC(开放地理空间联盟)标准格式,基于 SQLite 数据库,单个文件(.gpkg)即可存储矢量、栅格、属性表,兼顾兼容性和功能。

关键特性
优点缺点
✅ 开放标准:支持 ArcGIS、QGIS、GDAL 等所有主流 GIS 软件❌ 高级功能弱:ArcGIS Pro 中不支持拓扑、关系类
✅ 单文件便携:无需打包,单个.gpkg文件即可传输❌ 性能上限:超大型数据集(如千万级点位)比 FGDB 慢
✅ 无大小限制:突破 Shapefile 的 2GB 限制❌ 旧软件兼容:ArcGIS Pro 2.0 以下版本需补丁
✅ 跨平台:Windows、Linux、Mac、移动端均支持-
实战技巧
  • 在 ArcGIS Pro 中创建 GeoPackage:右键 “目录”→“新建”→“GeoPackage”,指定路径和名称;
  • 移动应用适配:导出为 GeoPackage 后,可直接导入 ArcGIS Field Maps(野外采集 APP),无需额外转换;
  • 对比 FGDB:若需跨软件共享且无拓扑需求,选 GeoPackage;若纯 ArcGIS 环境,选 FGDB。
最佳用途
  • 跨软件协作(如 ArcGIS 与 QGIS 用户共同编辑);
  • 移动端数据(野外采集、平板地图);
  • 开源 GIS 工作流(如基于 GDAL 的批量处理脚本)。

5. GeoJSON:Web 地图的 “轻量宠儿”

核心定义

        GeoJSON 是基于JSON 语法的轻量级矢量格式,纯文本文件(.geojson),专为 Web 地图设计,可直接被 JavaScript 解析。

关键特性
优点缺点
✅ 人类可读:打开.geojson文件可直接看到坐标和属性❌ 数据量受限:万级以上要素会导致文件过大,加载慢
✅ Web 友好:可直接嵌入网页、API 接口返回(如高德 / 百度地图 API)❌ 无空间索引:查询大型数据集时性能差
✅ 跨平台:所有 Web 框架(Vue、React)均支持❌ 功能简单:不支持复杂属性(如域、子类型)
✅ 体积小:比 Shapefile 更轻量,适合网络传输❌ 不支持栅格:仅能存储矢量数据
实战避坑
  • 数据量控制:Web 地图中 GeoJSON 要素数建议≤5000,超过则转成矢量瓦片;
  • 坐标格式:ArcGIS Pro 导出时需将坐标系设为WGS84(EPSG:4326),否则 Web 地图中会偏移;
  • 导出方法:ArcGIS Pro 中右键图层→“数据”→“导出要素”,格式选 “GeoJSON”。
最佳用途
  • Web 地图(如公司官网的简单点位展示);
  • API 数据交换(如后端给前端返回地理数据);
  • 小型示例数据集(如教程中的演示数据)。

矢量格式对比表(一目了然)

格式兼容性功能复杂度适合场景数据量上限
Shapefile⭐⭐⭐⭐⭐跨软件共享、简单项目2GB
File Geodatabase⭐⭐⭐ArcGIS 复杂项目、拓扑分析1TB
Enterprise Geodatabase⭐⭐极高企业多用户协作、版本管理无上限
GeoPackage⭐⭐⭐⭐跨平台、移动端、开源工作流无上限
GeoJSON⭐⭐⭐⭐Web 地图、API 接口万级要素

三、栅格数据格式:承载连续空间信息

        栅格数据注重 “连续区域的数值表达”(如高程、温度、影像),ArcGIS Pro 中常用格式按 “存储场景” 分为 4 类:

1. GeoTIFF:栅格的 “行业标准”

        核心定义

        GeoTIFF 是TIFF 图像格式的扩展.tif/.tiff),通过 “标签” 嵌入地理参考信息(坐标系、分辨率、边界),是卫星影像、高程数据的通用格式。

关键特性
优点缺点
✅ 兼容性最强:所有 GIS / 遥感软件(ENVI、ERDAS、QGIS)均支持❌ 大型影像体积大:未压缩的卫星图(如 Landsat 9)单景超 1GB
✅ 支持多波段:可存储 RGB(真彩色)、近红外、热红外等波段❌ 无图层管理:多波段需手动指定(如 B4 = 红、B3 = 绿、B2 = 蓝)
✅ 压缩灵活:支持 LZW、DEFLATE 等无损压缩,节省空间❌ 空间索引弱:超大型影像(如省域 DEM)加载慢
✅ 地理参考稳定:嵌入的坐标信息不易丢失-
实战技巧
  • 压缩选择:导出时优先选 “LZW 压缩”(无损,压缩率 2~3 倍),避免 “JPEG 压缩”(有损,影响分析精度);
  • 地理参考检查:ArcGIS Pro 中加载后,右键图层→“属性”→“源”,确认 “空间参考” 和 “范围” 是否正确;
  • 多波段合成:如 Sentinel-2 真彩色合成,需将 B4(红)、B3(绿)、B2(蓝)拖到 “图层” 面板对应位置。
最佳用途
  • 卫星 / 航空影像(Sentinel-2、无人机航拍);
  • 高程数据(DEM、DSM);
  • 土地覆盖分类图、温度分布图等专题栅格。

2. Esri Grid:ArcGIS 的 “原生栅格”

核心定义

        Esri Grid 是 ArcGIS 专属的栅格格式,分整数格点(.grd) 和浮点格点(.flt),以文件夹形式存储(无后缀,通过内部文件识别)。

关键特性
优点缺点
✅ 分析高效:ArcGIS 地理处理工具(如坡度、坡向)对其优化最好❌ 兼容性差:非 Esri 软件(如 QGIS)需转换为 GeoTIFF 才能读取
✅ 支持 NoData:轻松处理缺失值(如 DEM 中的水域)❌ 多文件依赖:单个 Grid 由多个文件组成(如.hdr头文件、.dat数据文件)
✅ 无压缩损失:原生支持整数 / 浮点型,不丢失精度❌ 不易识别:无明显后缀,新手易误删文件
✅ 与模型构建器兼容:批量分析时稳定性高于 GeoTIFF-
实战注意
  • 识别方法:ArcGIS Pro “目录” 中显示为 “栅格数据集”,图标为 “网格” 样式;
  • 转换建议:若需共享,右键 Grid→“数据”→“导出栅格”,格式选 GeoTIFF;
  • 适合场景:仅在纯 ArcGIS 环境中使用,如地形分析、空间建模。
最佳用途
  • ArcGIS 内部地形分析(坡度、坡向、汇流累积量);
  • 空间建模(如适宜性评价模型);
  • 临时栅格结果存储(不长期共享)。

3. File Geodatabase Raster:栅格与矢量的 “集成方案”

核心定义

        将栅格数据存储在File Geodatabase中,作为 “栅格数据集” 存在,可与矢量要素类、表格共享同一数据库空间。

关键特性
优点缺点
✅ 集成管理:矢量、栅格、属性表存在同一 FGDB,便于项目归档❌ 兼容性差:非 Esri 软件无法直接读取
✅ 支持镶嵌数据集:可将多景影像(如多年 Sentinel-2)拼接成 “虚拟影像”❌ 导出麻烦:需单独导出为 GeoTIFF 才能共享
✅ 压缩高效:支持 “Esri 压缩”(比 LZW 压缩率更高)❌ 性能依赖 FGDB:FGDB 损坏会导致栅格数据丢失
✅ 空间索引强:大型栅格加载速度比独立 GeoTIFF 快-
实战技巧
  • 创建镶嵌数据集:右键 FGDB→“新建”→“镶嵌数据集”,可批量添加多景影像,自动拼接;
  • 动态投影:镶嵌数据集支持 “动态投影”,无需手动转换所有影像的坐标系;
  • 适合场景:项目中同时有矢量和栅格数据,需统一管理(如城市规划中的 “影像 + 地块边界”)。
最佳用途
  • 综合 GIS 项目(矢量 + 栅格一体化管理);
  • 多景影像拼接(如县域无人机航拍影像);
  • 需频繁调用矢量 - 栅格叠加分析的场景。

4. Cloud Raster Format (CRF):云端栅格的 “优化格式”

        核心定义

        CRF 是 Esri 专为云存储(AWS S3、Azure Blob) 设计的栅格格式,支持流式传输,适合大型栅格数据的云端分析。

关键特性
优点缺点
✅ 云端优化:支持 “分块加载”,无需下载完整文件即可分析❌ 兼容性极窄:仅支持 ArcGIS Pro、ArcGIS Enterprise
✅ 超大文件支持:TB 级影像(如全球 DEM)可流畅处理❌ 本地使用不便:无云环境时性能不如 GeoTIFF
✅ 动态压缩:根据网络速度自动调整压缩率,减少传输量❌ 配置复杂:需搭建云存储连接,新手难上手
✅ 多波段高效:支持多波段并行处理,适合遥感大数据-
实战注意
  • 云连接:ArcGIS Pro 中通过 “目录”→“云存储”→“添加云存储连接”,输入 AWS/Azure 账号信息;
  • 转换方法:将本地 GeoTIFF 上传到云存储后,右键→“转换为 CRF”;
  • 适合场景:仅在 ArcGIS 云生态中使用(如 ArcGIS Online、ArcGIS Enterprise 云端部署)。
最佳用途
  • 云端遥感分析(如基于 ArcGIS Enterprise 的全球植被监测);
  • 大型影像流式传输(如 Web 端加载省域卫星图);
  • 多用户云端共享栅格数据(如科研团队共同使用的 LiDAR 影像)。

栅格格式对比表

格式兼容性存储效率适合场景云端支持
GeoTIFF⭐⭐⭐⭐⭐跨软件共享、卫星 / 高程数据
Esri Grid⭐⭐ArcGIS 内部地形分析
File Geodatabase Raster⭐⭐矢量 - 栅格一体化管理
Cloud Raster Format极高云端栅格、流式传输

四、其他重点格式:LiDAR、3D、CAD/BIM

        除了矢量和栅格,ArcGIS Pro 还支持多种专业领域格式,覆盖点云、3D 建模、工程设计等场景:

1. LiDAR / 点云格式:高精度地形数据

(1)LAS/LAZ:LiDAR 行业标准
  • 定义:LAS 是 LiDAR 点云的原生格式(.las),LAZ 是其压缩版本(压缩率 75%~95%),支持点分类(如地面、植被、建筑)、RGB 值。
  • 实战技巧:ArcGIS Pro 中需安装 “LiDAR 扩展模块” 才能打开;LAZ 格式需先转换为 LAS(或直接加载,ArcGIS Pro 3.0 + 支持);
  • 最佳用途:航空 LiDAR 采集、高精度地形建模(如数字高程模型 DEM 生成)。
(2)Scene Layer Package(.slpk):3D 点云可视化
  • 定义:Esri 专为 3D 点云设计的打包格式,支持流式传输,适合 Web 和移动端展示;
  • 实战技巧:通过 “LAS 转 Scene Layer Package” 工具创建(地理处理→转换工具→转为 Scene Layer);
  • 最佳用途:3D 点云 Web 共享(如 ArcGIS Online 场景)、城市点云可视化。

2. 3D 数据格式:立体场景构建

(1)Multipatch:ArcGIS 原生 3D 矢量
  • 定义:存储在 FGDB 或 Shapefile 中,支持 3D 几何体(如建筑、桥梁),可附加纹理;
  • 实战技巧:通过 “extrusion(拉伸)” 工具将 2D 面(如建筑 footprint)转为 Multipatch;
  • 最佳用途:3D 建筑建模、城市场景分析(如日照分析)。
(2).obj/.fbx/.dae:3D 模型交换格式
  • 定义:通用 3D 建模格式,支持纹理、材质,常用于 3D Max、Blender 等软件与 ArcGIS Pro 的交互;
  • 实战技巧:ArcGIS Pro 中通过 “导入 3D 文件” 工具加载(插入→3D 模型),需手动添加地理参考;
  • 最佳用途:导入外部 3D 模型(如游戏场景、建筑设计模型)、3D 可视化增强。
(3)Scene Layer Package(.slpk):3D Web 共享
  • 定义:与点云版.slpk不同,此格式支持 3D 对象(如建筑、树木),专为 Web 优化;
  • 实战技巧:导出时选择 “Web 优化” 选项,减少文件体积;
  • 最佳用途:3D 城市 Web 地图(如智慧城市平台)、移动端 3D 场景(如 ArcGIS Earth)。

3. CAD/BIM 格式:工程设计集成

(1)DWG/DXF:CAD 设计核心格式
  • 定义:AutoCAD 原生格式(.dwg为编辑格式,.dxf为交换格式),存储工程图纸(如道路、管线);
  • 实战避坑:ArcGIS Pro 中加载后需 “地理配准”(通过已知控制点匹配 GIS 坐标),否则位置偏移;CAD 中的 “图层” 会保留,可选择性导入;
  • 最佳用途:工程设计与 GIS 集成(如市政管线规划、道路施工图导入)。
(2)Revit(.rvt)/IFC:BIM 模型格式
  • 定义:Revit 是 Autodesk BIM 软件原生格式,IFC 是开放 BIM 标准,存储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如结构、设备);
  • 实战技巧:ArcGIS Pro 中需安装 “BIM 扩展模块”,通过 “BIM 至地理数据库” 工具转换为 Multipatch;
  • 最佳用途:3D 城市建模(如建筑信息集成)、设施管理(如医院设备定位)。

五、实战场景:手把手教你选格式

        光懂理论不够,结合具体场景选择才是关键,以下是 3 个高频场景的格式方案:

场景 1:城市规划项目(ArcGIS Pro+AutoCAD 协作)

  • 核心需求:矢量(地块边界、道路)+ 栅格(卫星影像)+ CAD 图纸集成,需拓扑检查;
  • 格式选择
    • 核心数据:File Geodatabase(存储矢量 + 栅格,启用拓扑检查地块重叠);
    • CAD 协作:AutoCAD 导出 DXF,ArcGIS Pro 中地理配准后导入 FGDB;
    • 成果共享:给甲方提供 GeoPackage(兼容甲方可能的 QGIS 软件)。

场景 2:野外数据采集(ArcGIS Field Maps+Pro)

  • 核心需求:离线采集点位(如树木位置),回传后做分析;
  • 格式选择
    • 采集端:Mobile Geodatabase(.geodatabase,ArcGIS Field Maps 离线支持);
    • 分析端:回传后导入 File Geodatabase,与 DEM(GeoTIFF)叠加分析;
    • 成果展示:Web 端用 GeoJSON 展示采集点位。

场景 3:Web 地图开发(ArcGIS Pro + 前端 Vue)

  • 核心需求:展示区域 POI(如商场、医院),支持缩放、点击查询;
  • 格式选择
    • 小数据量(<5000 个 POI):GeoJSON(直接嵌入前端代码,加载快);
    • 大数据量(>10000 个 POI):Vector Tiles(导出为.vtpk,前端通过 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 加载);
    • 背景底图:Tile Package(.tpk,预渲染瓦片,离线 Web 地图可用)。

六、格式转换:ArcGIS Pro 实用工具

        在项目中难免需要转换格式,以下是 3 种常用转换方式:

1. 图形界面工具(新手首选)

  • 矢量转换:右键图层→“数据”→“导出要素”,选择目标格式(如 Shapefile→FGDB);
  • 栅格转换:右键栅格图层→“数据”→“导出栅格”,选择目标格式(如 Esri Grid→GeoTIFF);
  • 批量转换:地理处理→“转换工具”→“批量转换”,适合多文件转换(如多个 Shapefile 转 FGDB)。

2. ArcPy 脚本(批量高效)

适合需要自动化转换的场景(如每月批量处理遥感影像),示例代码:

import arcpy# 环境设置:工作空间(输入Shapefile路径)
arcpy.env.workspace = r"C:\Data\Shapefiles"# 目标FGDB路径
out_gdb = r"C:\Data\Project.gdb"# 获取所有Shapefile
shapefiles = arcpy.ListFeatureClasses()# 批量导入到FGDB
for shp in shapefiles:out_feature = arcpy.os.path.join(out_gdb, shp[:-4])  # 去除.shp后缀arcpy.FeatureClassToFeatureClass_conversion(in_features=shp,out_path=out_gdb,out_name=out_feature)print(f"已转换:{shp} → {out_feature}")

3. 常见转换问题解决

  • 问题 1:Shapefile 转 FGDB 后字段名被截断?
    解决:转换前修改 Shapefile 字段名为≤10 个字符,或转换时勾选 “允许长字段名”(ArcGIS Pro 2.5 + 支持)。
  • 问题 2:GeoTIFF 导入后无地理参考?
    解决:检查原文件是否有.tfw(世界文件),若缺失,在 ArcGIS Pro 中手动添加地理参考(地理配准工具)。
  • 问题 3:CAD 转矢量后几何错误?
    解决:转换前用 “CAD 绘图清理” 工具(地理处理→CAD 工具→CAD 绘图清理)修复拓扑错误。

七、总结与资源推荐

核心总结

  1. 优先选开放格式:跨软件协作选 GeoPackage、GeoTIFF;
  2. ArcGIS 专属场景:复杂分析选 FGDB,企业协作选 EGDB;
  3. Web / 移动端:轻量选 GeoJSON,大数据量选矢量瓦片;
  4. 专业领域:LiDAR 用 LAS/LAZ,BIM 用 IFC,云端栅格用 CRF。

资源推荐

  • 官方文档:ArcGIS Pro 数据格式支持列表(实时更新);
  • 格式转换工具:GDAL(开源,支持批量转换,适合脚本开发);
  • 学习插件:ArcGIS Pro 中的 “Data Interoperability” 扩展模块(支持更多小众格式,如 KML、CSV 点导入)。

        掌握数据格式的选择与使用,是 GIS 项目高效推进的基础。如果在实操中遇到格式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交流解决!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 + 收藏,下次选格式时直接翻这篇就够了~

http://www.dtcms.com/a/348054.html

相关文章:

  • React useState 全面深入解析
  • Linux 824 shell:expect
  • 基于5G NR NTN与DVB-S2X/RCS2的机载卫星通信终端性能分析
  • 低功耗模式DMA数据搬运问题解析
  • 在测试接入抖音小游戏订阅消息推送时遇到的问题
  • bun + vite7 的结合,孕育的 Robot Admin 【靓仔出道】(十八)
  • K8s部署MySQL8.0数据库
  • Transformer实战(13)——从零开始训练GPT-2语言模型
  • 【go语言】字符串函数
  • imx6ull-驱动开发篇39——Linux INPUT 子系统实验
  • 05-ArkUI界面开发
  • Solidity学习笔记
  • ZKmall模块商城的推荐数据体系:从多维度采集到高效存储的实践
  • 用 Bright Data MCP Server 构建实时数据驱动的 AI 情报系统:从市场调研到技术追踪的自动化实战
  • 青少年软件编程(python五级)等级考试试卷-客观题(2024年6月)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_数据库基础_第2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_数据的维护
  • Adobe CS6所有系列绿色免安装版,Photoshop 6 Adobe Illustrator CS6 等绿色版
  • Spring创建的方式
  • 使用 Frida 运行时检测 Android 应用的真实权限状态 (App Ops)
  • 第4章栈和队列:顺序队——基本结构
  • Java 基础学习总结(211)—— Apache Commons ValidationUtils:让参数校验从 “体力活“ 变 “优雅事“
  • Vue状态管理工具pinia的使用以及Vue组件通讯
  • 一个byte表示多个bool属性的功能
  • 高并发AI服务部署方案:vLLM、TGI、FastChat性能压测报告
  • CSS 进阶用法
  • Read View是实现MVCC的三大前提之一,那么它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
  • frida安装配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一个奇怪的问题-Python会替代Java吗?技术语言之争的真相-优雅草卓伊凡
  • Java 大视界 -- Java 大数据在智能交通智能公交系统中的乘客流量预测与车辆调度优化
  • 程序里的依赖和中间件的依赖冲突,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