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数据结构:构建一棵AVL树需要多少节点(Height VS Nodes in AVL Trees)

目录

手动构建“最稀疏”的 AVL 树

1. 高度 h = 0

2. 高度 h = 1

3. 高度 h = 2

4. 高度 h = 3

发现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惊人的巧合 —— 与斐波那契数列的联系

数学公式到最终性能保证


我们之前的所有努力,包括旋转、维护平衡,都是为了一个最终目的:保证树的高度 h 始终维持在节点数 n 的对数级别,即 h=O(logn)。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探究 AVL 树的“极限”。为了证明 h 不会增长得太快,我们必须研究“最坏情况”下的 AVL 树。

数据结构:高度(Height)和节点数(Nodes)的关系-CSDN博客

什么是“最坏情况”的 AVL 树?

  • 不是最满的树。

  • 也不是最失衡的树(因为它会被修复)。

  • 而是在满足 AVL 平衡条件的前提下,形态最“瘦高”、最“稀疏”的树。

换句话说,我们的问题可以转化为:给定一个高度 h,构建一棵满足 AVL 条件的树,最少需要多少个节点? 我们把这个最少节点数记为 N(h)


手动构建“最稀疏”的 AVL 树

我们将通过构造法,从小到大,一步步搭建出 N(h)

1. 高度 h = 0

  • 思考: 要构建一棵高度为 0 的 AVL 树,最少需要几个节点?

  • 构造: 只需要一个根节点即可。

  • 结论: N(0) = 1

  • 形态:

2. 高度 h = 1

  • 思考: 要构建一棵高度为 1 的 AVL 树,并让它的节点数最少,应该怎么组合?

  • 构造: 我们需要一个根节点。为了让总高度是 1,它的子树中必须有一个高度为 0 的。为了让节点数最少,另一棵子树的高度就应该尽可能小。根据 AVL 条件 |h_left - h_right| <= 1,另一棵子树的高度可以是 0 或者 -1 (空树)。为了最稀疏,我们选择 -1

  • 组合: 根节点 + 一个高度为 0 的子树 (需要 N(0) 个节点) + 一个高度为 -1 的子树 (需要 0 个节点)。

  • 结论: N(1) = 1 + N(0) + N(-1) = 1 + 1 + 0 = 2

  • 形态:

  ○/
○

3. 高度 h = 2

  • 思考: 如何用最少的节点,搭一棵高度为 2 的 AVL 树?

  • 构造: 我们需要一个根节点。为了让总高度是 2,它的子树中必须有一个高度为 1 的。为了让节点数最少,另一个子树的高度必须是 2 - 1 = 1 或者 2 - 2 = 0。为了最稀疏,我们选择高度为 0 的那个。

  • 组合: 根节点 + 一个高度为 1 的“最稀疏”子树 (需要 N(1) 个节点) + 一个高度为 0 的“最稀疏”子树 (需要 N(0) 个节点)。

  • 结论: N(2) = 1 + N(1) + N(0) = 1 + 2 + 1 = 4

  • 形态:

高度 h=2 的最稀疏 AVL 树 (共 4 节点):○            ← 根 (高度 2)/ \○   ○          ← 左子树高度 1,右子树高度 0/○                ← 左子树的“最稀疏”结构 (N(1)=2)

4. 高度 h = 3

  • 思考: 遵循同样的逻辑...

  • 构造: 根节点 + 一个高度为 h-1=2 的最稀疏子树 + 一个高度为 h-2=1 的最稀疏子树。

  • 结论: N(3) = 1 + N(2) + N(1) = 1 + 4 + 2 = 7

先放根:我们需要左、右子树分别是高度 2 和 高度 1。

    ○       ← 根,高度 3/ \?   ?

挂上高度 2 的最稀疏子树 (N(2)=4):把它挂在根的左边:

        ○/ \○   ?/ \○   ○/○

挂上高度 1 的最稀疏子树 (N(1)=2):挂在根的右边:

        ○ (h=3)/ \○    ○ (h=1)/ \  /○   ○○/○

发现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通过上面的构造过程,我们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第一性结论:

要构建一棵高度为 h 的、节点数最少的 AVL 树,它必须由一个根节点、一棵高度为 h-1 的最稀疏 AVL 子树和一棵高度为 h-2 的最稀疏 AVL 子树构成。

这个描述可以直接翻译成一个数学公式,我们称之为递推关系 (Recurrence Relation)

N(h) = 1 + N(h-1) + N(h-2)

这个公式,就是我们从第一性原理推导出的,描述 AVL 树“最坏情况”下节点数和高度关系的数学模型。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递归函数来实现它,作为我们推导的“代码化”验证。

// 一个简单的函数,用于计算高度为 h 的 AVL 树最少需要多少节点
int minNodes(int h) {// Base Case 1: 高度为 -1 的树是空树,0 个节点if (h < 0) {return 0;}// Base Case 2: 高度为 0 的树,1 个节点if (h == 0) {return 1;}// 根据我们的递推关系进行计算return 1 + minNodes(h - 1) + minNodes(h - 2);
}

惊人的巧合 —— 与斐波那契数列的联系

我们把 N(h) 的序列写出来: N(0) = 1N(1) = 2, N(2) = 4, N(3) = 7, N(4) = 12 ...

这个序列看起来有点眼熟,但又不是标准的斐波那契数列 (Fibonacci Sequence, 斐波那契数列) F_n = 0, 1, 1, 2, 3, 5, 8, 13, ...

别急,我们对公式 N(h) = 1 + N(h-1) + N(h-2) 做一个简单的数学变换。

两边同时 +1N(h) + 1 = (N(h-1) + 1) + (N(h-2) + 1)

现在,我们定义一个新序列 S(h) = N(h) + 1

那么上面的公式就变成了: S(h) = S(h-1) + S(h-2)

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我们来看看 S(h) 序列的前几项:

S(0) = N(0) + 1 = 2

S(1) = N(1) + 1 = 3

S(2) = N(2) + 1 = 5

S(3) = N(3) + 1 = 8

对比一下标准的斐波那契数列(通常以 F_0 = 0,F_1 = 1 开始):

F_0 = 0,

F_1 = 1,

F_2 = 1,

F_3 = 2,

F_4 = 3,

F_5 = 5,

F_6 = 8,...

我们发现,S(0) 对应 F_3, S(1) 对应 F_4, ...

所以,我们找到了精确的关系:S(h) = F_{h+3}

代换回来,N(h) + 1 = F_{h+3}

即: N(h) = F_{h+3} - 1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论!我们成功地将 AVL 树最坏情况下的节点数,与一个著名的数学序列精确地联系了起来。


数学公式到最终性能保证

我们现在知道了,在一棵节点数为 n、高度为 h 的 AVL 树中,节点数 n 必须大于等于最稀疏情况下的节点数 N(h)

即:n >= N(h) = F_{h+3} - 1

而数学上已经证明,斐波那契数列是指数级增长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不等式:

n >= c * (1.618)^(h+3) (其中 c 是某个常数)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节点数 n 是以指数级别随着高度 h 增长的。反过来看,这意味着高度 h 是以对数级别随着节点数 n 增长的。

对不等式两边取对数: log(n) >= log(c) + (h+3) * log(1.618)

整理一下,把 h 单独拿出来:

h * log(1.618) <= log(n) - 常数

h <= C * log(n) (其中 C 是一个常数 1/log(1.618))

这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最终结论!

我们通过从零开始构造最坏情况的 AVL 树,推导出它的节点数与斐波那契数列的精确关系,最终严格地证明了,即使在最坏、最稀疏的情况下,AVL 树的高度 h 也被严格限制在 log(n) 的范围内,即 h=O(logn)。

这就是 AVL 树所有复杂操作背后,那个最根本的性能保证。

http://www.dtcms.com/a/342357.html

相关文章:

  • Claude Code 已支持【团队版】和【企业版】订阅
  • 解析 C 语言整数类型:超越命名的长度奥秘
  • SWMM排水管网水力、水质建模及海绵城市与水环境中的应用
  • 7. if 条件语句的知识与实践
  • 三层交换机
  • CMake2: CMakeLists.txt的常用命令
  • 5.6 element ui
  •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六章
  • STM32 TIM_CtrlPWMOutputs函数
  • 两种单例模式
  • 分享一个免费开源的网站跟踪分析工具Open-Web-Analytics(和GoogleAnalytics一样)
  • 3D 环形旋转图片轮播(纯html,css,js)
  • Docker:安装配置
  • Unity编辑器相关
  • 类加载问题与内存泄漏排查:隐藏在元数据区的致命陷阱
  • electron-vite_18Less和Sass共用样式指定
  • 超级 APP:重构多平台运营生态,一站式解决用户与商家痛点
  • Java性能优化:JVM工具与Tomcat调优实战
  • 批量收藏Chrome浏览器中打开的多个标签页快捷方法
  • 12_Go语言项目架构与工程实践
  • 手机惊魂
  • 《用餐》,午餐食堂即景小诗分享(手机/小视频/光盘/养生)
  • mysql第四章使用DQL命令查询数据(二)
  • MinerU:重新定义PDF智能提取的开源利器
  • PDF翻译软件哪个好?用对工具翻译无障碍
  • 计算机视觉第一课opencv(三)保姆级教学
  • 微信小程序基础Day1
  • Ubuntu 22.04 安装tensorrt
  • Building Systems with the ChatGPT API 使用 ChatGPT API 搭建系统(第五章学习笔记及总结)
  • Vue3源码reactivity响应式篇之Map、Set等代理处理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