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的技术和未来方向
汽车智能化进程中,车灯正悄悄“进化”。汽车互联、新能源、自动驾驶飞速发展,汽车照明领域也暗流涌动,智能化进程不断加速。车灯,作为关乎视觉与安全的关键部件,不再局限于基础照明,正朝着车辆数据输出核心的方向迈进,即将完成从“功能”到“智能”的跨越。技术的革新是背后的强大驱动力。矩阵式LED、DMD、OLED等LED技术日益成熟,像素级ADB、MLA等智能车灯技术也不断涌现。这些前沿技术相互交织,助力汽车车灯加速迈向电子化、智能化。
智能车灯黑科技,出行体验大升级
如今的车灯可不只是照明工具,通过与摄像头、导航、雷达技术融合,它能以交互图像、光影变化传递信息,让人与车互动更紧密,车与其他道路使用者沟通更顺畅,大幅提升不同场景下驾驶的安全性。而且,流线型、窄薄化设计赋予灯具更强科技感。
下面为大家介绍10项备受关注的车灯技术:
-
ADB:智能调节光束,避免晃到其他道路使用者。
-
DLP:投影技术助力,实现丰富灯光效果 。
-
贯穿式尾灯:造型独特,提升辨识度。
-
自定义数字灯光系统:车主可按需定制灯光。
-
图像交互:通过灯光展示图像传递信息。
-
OLED发光:带来均匀、柔和的照明效果。
-
Surface LED面光源技术:提供更均匀、大面积的照明。
-
车灯与传感器的融合:感知路况,自动调节灯光。
-
造型趋势:如流线型、窄薄化设计。
-
激光大灯:照明距离远、亮度高。
1:ADB汽车灯光黑科技:ADB自适应远光灯,出行安全的智能护盾。
在夜间行车时,远光灯能照亮前方道路,却也可能晃到其他车辆和行人,存在安全隐患。ADB(Adaptive Driving Beam)自适应远光灯,作为一项前沿的智能灯光技术,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
ADB是一种可依据路况自动变换远光光型的智能远光控制系统。它的工作原理十分精妙:通过特殊的光学模组与电子控制装置,把原本完整的远光光斑,拆分成多个光学照明分区组合而成的远光光斑。当路面上出现车辆、行人等目标时,由传感器(摄像头)与驱动电路构成的控制系统便会迅速做出反应,关闭或调暗部分远光照明分区,避免对被照目标造成眩目,同时又能确保驾驶者拥有清晰的远光照明视野,极大提升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LED封装技术日益成熟,成本逐渐降低,像素级ADB技术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曾经仅在高端车型上配备的84像素及以上的ADB透镜模组,如今正逐步下沉至中低端车型,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这一先进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安全。
海拉展示ADB与DLP
海拉ADB展示 2:DLP想象一下,汽车大灯不仅能照亮前路,还能像投影仪一样“讲故事”,这可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数字光处理技术带来的神奇体验。
DLP本质上是一种更为先进的ADB车灯,它有着更为细密的照明分区。在夜晚行车时,DLP能够精准地调整光束,避免对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眩光干扰,为驾驶员提供清晰、安全的照明视野。
但DLP的厉害之处不止于此,它还赋予了汽车大灯“投影”能力。这意味着,DLP车灯除了照明,还能实现信息交互功能。比如在前方路况复杂时,它可以将警示标识投影在路面上,提前提醒驾驶员;在车辆转弯时,通过投影引导线,让驾驶员更清晰地把握行驶方向。DLP技术,让汽车大灯从单纯的照明工具,转变为智能的交互助手,为出行增添更多安全与便利。在汽车照明领域,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技术正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革新。它的核心优势在于拥有极高分辨率,这使得精确的照明控制得以实现。
当车辆行驶时,DLP技术能将灯光精准无误地投射到所需位置。如此一来,大部分远光灯得以持续开启,却不会对对面车辆或行人造成丝毫眩目困扰。大家都知道,灯光越亮,司机的视野就越清晰,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系统也能获取更全面的路况信息,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司机和ADAS系统便有更充裕的反应时间。
DLP技术的高分辨率还带来了另一个显著优势,即实现平稳、渐变的灯光变换。低分辨率ADB选项中常见的灯光快速、突然移动的问题,在DLP技术面前迎刃而解,这不仅提升了驾驶体验,还减少了因灯光突变可能引发的视觉不适与潜在危险。
此外,DLP技术前照灯完全可编程的特性,彻底重塑了汽车和司机的夜视体验。在实际驾驶中,高度反光的路牌常常让司机瞬间眩目,还会使摄像头传感器进入过饱和状态,影响驾驶安全。而DLP技术凭借高分辨率,可灵活调暗部分或全部像素,有效避免对司机或摄像头产生眩光干扰,与此同时,还能清晰突出行人、骑行者和障碍物,为司机和ADAS系统预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极大地提升了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3:自定义数字灯光系统智能汽车时代,PML可编程智能大灯和ISD智能交互灯成变革先锋。
它们从日常用车场景出发,能感知道路环境,自主决策,实现全场景自适应照明。比如会车时自动调光线,转弯时照亮弯道。同时,还能用灯光和外界人车交互,提示行驶意图。
这两大灯组还会和L3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配合,提升行车安全与通行效率,开启未来出行新篇章。汽车灯光迎来重大突破!全球首个PML可编程智能大灯,采用260万颗奔驰S级同款纳米微镜,搭配红外夜视摄像头和液冷系统。
纳米微镜让灯光控制更精准,红外夜视摄像头能在黑夜捕捉路况,液冷系统保证大灯稳定运行。它不仅照明效果远超传统,还能用独特灯光和外界交互,驾驶体验直接拉满!汽车大灯还只会照明?PML可编程智能大灯和ISD智能交互灯,让你见识下什么叫颠覆!
PML堪称“灯光魔术师”,能投射文字、图像,还能播电影。你可以提前预约,过节来场节日灯光秀,或者播放电影片段,超有氛围感。
ISD也很厉害,内置表情包就很有趣,还支持手机APP DIY,亲手绘制专属灯光表情,个性拉满,回头率爆表!
4:贯穿式尾灯开车时,你留意过自己的尾灯吗?可别小瞧它,在汽车结构里,尾灯负责照明和信号指示,让别人看清你的行车状态,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它包含后示宽灯、刹车灯、雾灯、转向灯等元件,每一个都在默默守护出行安全。
过去,尾灯只要能正常工作就行。但如今汽车工业和科技飞速发展,车企越发注重设计感与辨识度,尾灯设计成了展现实力的关键。
LED技术成熟、成本降低,加上焊接工艺提升,贯穿式尾灯开始流行。和普通尾灯相比,贯穿式尾灯视觉上更具延展效果,夜晚点亮后辨识度超高,还能轻松实现流水、呼吸、音乐律动、灯光秀等炫酷效果,难怪深受消费者喜爱。 它不仅是安全配置,更是汽车颜值与个性的加分项,彰显着汽车工业的创新与进步。 海拉展示贯穿式尾灯
POLESTAR2 极星2贯穿式尾灯 5:图像交互汽车灯光新宠!ISC让爱车“开口说话”
还在看千篇一律的流水灯和灯光秀吗?年轻人的座驾,早就玩出新花样了!ISC信号灯智能交互系统横空出世,为汽车灯具赋予了前所未有的人性化与智能化,堪称汽车灯光界的“革新者”。
在这个系统加持下,汽车灯具不再沉默,它能“开口说话”。车主可以尽情发挥创意,DIY车灯文字,比如遇上远光狗,亮起“请关远光”;想要并道时,打出“请让我并入谢谢” 。这样礼貌又有趣的提示,轻松化解交通小尴尬,让道路交流更和谐。
除了会“说话”,ISC智能交互信号灯还能变换出各种独特的位置灯、转向灯形态。点亮的瞬间,与众不同的灯光效果,不仅彰显了车主独一无二的个性,更在无形中为行车安全加了一道“保险”,让其他道路使用者能更清晰捕捉车辆动态。难怪它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迅速风靡汽车圈 ! 6:OLED发光OLED车灯:汽车美学新亮点
在汽车照明领域,OLED技术正崭露头角。OLED应用于车灯,轻薄、透明还能弯曲,这让车灯设计更灵活,造型更具“轻快感”,不仅丰富了汽车外观,还提升了品牌辨识度。
近两年来,国外豪华车市场中,奥迪TTRS、宝马M4 GTS等多款车型的尾灯都采用了OLED光源。自诞生起,OLED光源就受豪华汽车青睐,代表着先进科技与高端品质。未来,OLED车灯有望带来更炫酷的体验和更安全的保障。
红旗H9尾灯采用4片OLED屏体上下一字排列,每片屏体被分为5个独立的发光区,通过汽车总成芯片的独立控制可以实现各种流水、呼吸、律动、渐变等点亮效果,丰富了车载设计语言。
7:Surface LED 面光源技术汽车尾灯新势力:Surface LED 面光源技术崛起。
在汽车尾灯技术的发展进程中,OLED曾备受瞩目,然而,由于成本居高不下、光衰问题以及有限的使用寿命等短板,其进一步普及受到限制。就在这时,Surface LED面光源技术作为“潜力新星”,在尾灯领域崭露头角。
Surface LED面光源技术优势显著。在光线均匀性上,它与OLED技术基本相当,却能实现更高的表面亮度,带来更清晰醒目的视觉效果。同时,它的后方可集成雷达、传感器等组件,轻松打造出3D Light,不仅如此,还能采用普通成熟光源,实现位置、制动、转向等常规功能。在成本与寿命方面,它相较OLED优势明显,成本更低,寿命更长。另外,其超薄设计,厚度仅3 - 4mm,能为汽车尾灯设计提供更多可能性,适配各种造型需求 。可以预见,Surface LED面光源技术将在汽车尾灯领域掀起新的变革。 8:传感器融合汽车智能化浪潮下,车灯集成新趋势
在汽车自动驾驶、电动化、网联化迅猛发展的当下,汽车传感器领域迎来了一场热闹的“大变革”。从最初的超声波雷达,到如今先进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从曾经简单的倒车影像摄像头,进化为助力自动驾驶辅助的高分辨率摄像头,各类传感器层出不穷,需求日益增长。
车灯,作为汽车上重要的电子件与安全件,正顺应这一发展潮流,展现出全新的可能性——将传感器、雷达、摄像头等集成到车灯系统中,成为了行业内备受关注的新选择。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有望进一步优化汽车的空间布局,还可能让汽车的感知系统更加智能高效,为未来出行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大茂展示具有AFS功能的远近光车灯
汽车灯具防尘、防水、透光,可靠性高,安装传感器、雷达等,具有先天优势,且本身作为电子件,可做到即插即用。马瑞利展示集成毫米波雷达的前大灯和尾灯
如安装在具有AFS功能的远近光支架上时,其探测范围会随着车身姿态角一起变动,从而在加载或加速/制动情况下还能保持其性能。这是集成远程传感器的一个巨大优势。 9:造型趋势造车新势力下,车灯造型的变革与挑战
随着造车新势力纷纷入局,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家车企都铆足了劲,想在造型设计上打造出独特的卖点,既要有满满的科技感,又得有超高的辨识度。
在这股潮流的推动下,车灯造型的变化尤为显著。不管是前灯还是尾灯,都朝着扁平化、流线型的方向演进。造型设计师们更是创意爆棚,思维不受传统束缚,常常“不走寻常路”,设计出各种突破想象的车灯造型。
然而,这些大胆创新的设计,也给车灯的设计与制造环节带来了全新挑战。如何在实现独特外观的同时,保证车灯的功能性与安全性,成为了摆在行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但也正是这些挑战,推动着车灯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未来汽车的车灯造型,或许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就远近光透镜模组而言,尺寸越来越窄,从最初的70mm,到现在最小的12-15mm,从光学原理上来说,透镜越窄,光效越低,而客户要求方面,光学性能、CNCAP评分还要更高,同时需要集成ADB、DLP等功能,这就需要光学设计方案、LED封装技术、灯具制造工艺的共同提升,满足这一需求。
10:激光大灯汽车激光光源:潜力与困境并存
激光用在汽车照明上,亮度高、穿透强、寿命长,用作辅助远光,科技感十足。
不过,它在国内推广受阻。法规对汽车灯光有严格要求,激光光源得达标;实际路况并非都适用,使用场景受限;而且成本高,在价格敏感的汽车市场难普及。虽然潜力大,但要广泛应用,还需行业突破。奥迪A8L激光灯开启条件:一要在绝对黑暗的环境,有路灯照明也不行;二是时速要求在70km/h以上;三是汽车照亮区域内无其他车辆。